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孩子在做完作业或中断做作业后,往往不收拾书桌上的文具、书本,便玩耍去了。爸爸妈妈帮助孩子收拾书包已成为许多家庭的普遍现象。有的孩子知道收拾书包是自己的事情,因急着去玩耍而管不了那么多了。还有一部分孩子把收拾书包的任务交给了父母。由于孩子们在收拾书包时粗心大意,丢三拉四,因而常常到了上课时才发现  相似文献   

2.
花季少年为何想死据报载,福州某中学的一位初一学生,父母都是商人。由于商务繁忙,他们从小就把孩子交给学校老师寄养,一直到小学六年级才将他接回家。长期与父母隔离,孩子自小就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对他而言,“父母”只是个陌生的概念。今年上初一的这位同学由于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再加上父母的生意近来不太顺,心情十分不好,所以打骂成了家常便饭。在各种压力无法释放时,他竟然选择了割腕自杀。幸好父母发  相似文献   

3.
时下,一些年轻父母出于种种原因,生下孩子,甩手交给了奶奶或姥姥,有的干脆把孩子送到外地去,直到孩子长大了才接回身边,目的是监督读书,让孩子按父母的愿望去发展。于是问题接踵而至,因为孩子毕竟是灵与肉的统一体,不是随意再塑所能奏效的。这里从众多的心理咨询个案中抽出几个例子,也许对年轻父母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2010,(3):10-11
诸暨一位家长来电说:“有一天,我偶然翻看了一下女儿的日记本,女儿很不满。她当天就把经常放在书桌上的日记本放到了自己的抽屉里,外面还加了一把锁。钥匙也被她藏了起来。我不是有意检查孩子的东西,但是孩子有事情,作为家长总要尽快知道,以便及时帮助她吧。我该如何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心,让孩子相信父母,对父母放心呢?”  相似文献   

5.
孩子乱花钱怎么办?怎么给孩子零花钱才好呢?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理财观?什么时候开始教孩子理财?……这些可能是困扰许多父母多时的问题。《教孩子提"钱"布局》针对这些问题,精心打造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了解和学会的四十五堂理财课程,帮助父母切实提高孩子  相似文献   

6.
一谈到读书,父母亲的态度就跟平常不一样了,几乎什么都按照孩子的意思。“吵死了,我在读书,快把电视关了。”或“我要读书,不能帮忙干事。”孩子这么一说,马上就回答:“好!好!”只要孩子肯读书,家长什么牺牲都甘愿。孩子了解了父母这方面的弱点,便把读书当作护身符,向父母提出一切要求。对孩子来说,似乎是生  相似文献   

7.
在水一方 《家长》2013,(11):9-10
我每次去单位的茶水间,都会遇到许多年轻同事聚存一起抱怨“结得起婚,养不起孩子”。据我了解,他们中有很多初为父母者因为养孩子成本太高而把孩子交给双方老人,更有一些夫妻干脆选择当“丁克族”。  相似文献   

8.
问:我的小孩性格比较脆弱,心理承受力差,遇到一些困难,就变得心事重重,还爱一个人闷在心里。请问怎样解除孩子的心理压力? 答: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励人努力向上,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又会使身心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考试焦虑和作弊以及青春期烦恼的问题,有不少学生还有性格狭隘、孤僻、懒惰和任性。作为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最重要的影响力量。这里给父母们提出几点建议,相信对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有帮助的。 1.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必须听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  相似文献   

9.
许多学龄前儿童都是在父母讲述的美妙故事的陪伴下进入梦乡的。但孩子上学以后,父母往往把给孩子读书讲故事的任务交给了老师。  相似文献   

10.
许多学龄前儿童都是在父母讲述的美妙故事伴下进入梦乡的。但孩子上学以后,父母往往就把给孩子读书讲故事的任务交给了老师。  相似文献   

11.
【观点再现】:父母不该做“孩奴”,许多父母放弃自己的兴趣以及事业,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是有很大压力的。学习是一种自觉行为。只有孩子自觉意识到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有可能学有所成。父母不该做“孩农”,孩子并不是父母的“农作物”,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日子,在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觉得很是受用。“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父母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父母这样听,孩子才肯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进一步与父母交流。”父母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老师又何尝不是呢!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出国门,为的是把3岁半的小外孙交给他父母。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在飞机上挨过了10多小时,直到把行李车推到温哥华机场出口处,见到了翘首企望多时的女儿、女婿时,心才平静下来。小孙子虽然经常从照片上看到爸爸、妈妈,一见面却怯生生地不敢主动亲热。这也难怪,爸妈出国时他才周岁多些  相似文献   

14.
问:育儿书上说孩子要多抱才会有安全感、亲子关系才亲密,所以儿子虽已会走了,出门时我还时常抱着。可现在他3岁多了还经常吵着要抱,18公斤的重量实在令我吃不消,怎样做他才肯自己走路呢?答:小婴儿的确需要通过“抱”来获得安全、舒适与满足。但你忽略了不同年龄孩子对抱有不同的需求。1岁前“抱”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帮助孩子移动身体、扩展生活的空间。父母抱着孩子到处走动,在点点滴滴的生活步调中,让孩子展开探索与学习。可一旦孩子身体发育到一定程度,能爬能走,对行动开始有主控权时,父母就不该忽略孩子的需要,如:为了怕孩子到处乱动…  相似文献   

15.
读了刘艳兰女士和她儿子李涛的信,使我感到他们母子之间存在着认识上的强烈反差:一方面,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够学有所成,但却对孩子的表现“伤透了心”;而另一方面,孩子渴望独立,对父母的要求、唠叨感到心烦、压抑,对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并不领情。刘艳兰女士的处境的确令人同情,但从刘女士的诉说中可以看出,家长始终就没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家长对孩子缺少理解和尊重,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几乎全是自己的一相情愿,而并不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或许正因为如此,才使孩子的学习走下坡  相似文献   

16.
继伟 《小学生》2015,(Z1):86-87
"明白卡"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是不是和我们的"胸卡"一样啊?美国小学的孩子们每人书包里都有这样一个夹子,正面写着学生的名字,学生每天到校的时候把它交给老师,放学的时候老师又把它交给孩子带回给家长。夹子的背面别着一周的教学计划、进度、要求、作业、课外活动的安排等等,家长据此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做什么、帮助孩子准备带到学校的东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等等。  相似文献   

17.
实话实说     
过分的关爱对孩子也是一种压力 我曾听到过一些孩子抱怨他们的父母对他们好得过度,平时自己节衣缩食,却不断给孩子买各种并不需要的补品;只要孩子在家,大人就蹑手蹑脚,谁也不敢发出声响,生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这些孩子认为父母这样做实际上是在给他们施加一种软压力,反而使他们如坐针毡,生怕一旦考不好会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当然,大多数做父母的绝对无心给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相反他们多是心疼自己的孩子学习辛苦,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才好,结果却落了个适得其反。 只有在既不存在歧视又不存在过度关爱的正常环境下,一个人才能够…  相似文献   

18.
我认为,作为父母,要给孩子积蓄起一笔终身用之不竭的"心之财富",这便是必须留给孩子的最重要的遗产.要使孩子拥有一颗又深沉又丰富的心,可以说只在这个意义上,父母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小出逃者     
与孩子所犯的过失相比,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做父母的不妨更多一些宽容之心。  相似文献   

20.
钱灿 《四川教育》2010,(10):21-22
亲子交流也需要智慧 美国心理学家阿戴尔·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就如何应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写道:“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却常常不认同孩子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