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现象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描述. 2.学生能根据规律,用除法算式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并会正确地根据余数作出判断,从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深刻的体会. 3.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小游  相似文献   

3.
孙敏  张莹 《黑河教育》2014,(11):78-78
正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最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规律,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学过程:常规训练:一分钟口算。一、引导自学师:同学们喜欢去公园玩吗?生:喜欢。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哪儿呢?我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1及练一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享受数学学习的乐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师在教材与教法上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把握知识的内在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它固有的规律,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利用和改造事物,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间隔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接触过间隔现象.间隔现象的要素不多,规律比较浅显,适宜四年级学生探究.学习这一内容,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和数学的价值,并通过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为了适应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凸显探索活动本身的价值,教材注意淡化规律的具体内容,不仅没有给出有关规律的数学模型,而且也没有给出结论性的语言叙述,这就给学生多样化表述规律留出了空间.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P54~55。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2.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6~9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规律的过程,在观察、操作、计算、推理等活动中发现并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规律。2.使学生在探索、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规律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感悟从简单想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积累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和分析概括等活动,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性与简洁性。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复习旧知,铺垫引路1.首先,我们一起进行课前检测。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教学、结论的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动手实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从中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体验发现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过程,知道其个数关系。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1.
<正>课题: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96、9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具体活动,探索并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它的边数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所发现的规律。2.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积累一些探索和发现规律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3.在参与探索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活动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75页"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5051页。教学目标:①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②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③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培养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合作探究,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学习不应是一个简单的个体受动的过程,更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的生活性主题的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倡导建构一种基于"做数学"的数学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亲历"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给学生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 ,引发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使学生掌握过硬的数学本领 ,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为了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 ,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运用了“情境—自主—应用”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现以“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为例 ,谈几点体会。一、情境蕴涵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 ,发现问题好的教学情境具有趣味性、现实性、挑…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96 ̄P97。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过程:一、游戏(一)夹小棒师:如果用两个手指只夹…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7页。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发现、验证、应用的过程,探索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感受数学的内在规律与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类比思想。3.培养质疑、探索的精神,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体会和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内在联系,理解和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18.
正课题研究题就其操作过程的形式而言,有折叠与剪拼,平移与旋转、自主探索等多种操作.在实践中观察、探索、发现,手脑并用是这类问题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结论与规律的发现过程,亲自体验问题情境、研究问题情趣,领略数学奥秘是这类问题的存在空间;课题研究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帮助他们提高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在解决这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准确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人人动手、全程参与、亲身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体会几何图形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参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 教材简析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经历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探索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把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定律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题材,编排在"乘法"单元的"探索与发现"一节中,旨在通过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数学规律,在经历过程中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步骤和有效方法.本节课打算以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杠杆,以不同方法的内在联系为支撑,达成外在形式和内在本质之间的和谐统一,达到启迪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