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主腔分析法对川剧代表曲目《七姬思凡》的旋律形态进行分析,得出该曲目中两个基本主腔旋律及变体,并对其核心音调、基本旋法、旋线等因素进行描述归纳,从形态学角度证明川剧的旋律确在弋阳腔与昆曲音调基础上结合四川民间音乐旋法旋线及节奏等因素,具有多地域音乐混合特征,并认为此现象形成是移民文化与巴蜀地域文化合力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作为地方剧种,文南词的唱腔分正本戏主腔和小曲两大类。文词[正板]是正本戏主腔的一种唱腔板式。文词[正板]遗存有不同时期的唱段,其音乐形态主要包括音阶调式与旋法、过门与间奏以及音调的发展手法等内容,板腔体式的特征则体现在唱词结构、字位形式、词腔结合等方面,其核心为相同的音调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的旋律构建于民间音乐的基础之上,具有深刻的民族音调的美学内涵,反映了民间音乐的“遗传基因”,特别是蕴含着中国戏曲、古曲音乐的旋律气质与旋法特征。在他的作品中还应用了“旋律特性音”的表现手法,这种特性音在民族旋法中具有抒情性、悲剧性甚强的可塑性功能,尤能表现哀情愁绪。秦腔的“苦音”、京剧的二簧、越剧基本腔等等,都广泛用它作为活动中心音。此外,李遇秋在追求旋律的器乐化方面也作了大胆的尝试,把旋律的着眼点从“声乐化”转移到“器乐化”上来。既便是“歌唱性”旋律,在器乐上也主要是指它的韵律类似歌唱,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可唱性”。器乐化的旋律也是旋律,所以在许多重要特征上与声乐是相同或相通的。  相似文献   

4.
从音乐本体来看,传统西路庐剧的主调音乐的旋法特征主要是旋律的连续下行进行、大二度与小三度的主要地位、旋律音程转位的使用、相同形式的基本音列等;从音乐美学视角来看,地域性、文化性对传统西路庐剧主调音乐旋法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嘉禾民歌是民歌海洋中的一朵奇葩。嘉禾民歌无论从题材到内容、形式,都独具特色。它的独特风格集中表现在旋律的音调结构及旋法润色特征上。从嘉禾民歌的“五度四音列”结构、“三度关系”音列结构及旋法中装饰音、衬词衬腔的运用方面,论述了嘉禾民歌的音调结构规律及旋法润色特征。  相似文献   

6.
花瑶人以其农耕狩猎的生存方式和乐观豪爽的心性,在这片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民歌。这些民歌在传咏过程中,为人们所喜爱,其音乐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调式、旋法、润腔、节拍节奏及音调上。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冀东影调腔风格的二胡曲目开始变得越来越多,而这些二胡曲目之中大多都是以冀东皮影戏音乐作为素材的,其中吸收了冀东地区民族民间音调,同时对戏曲音乐进行了器乐化的创作处理,最终在二胡曲目之中形成了一种具备鲜明特色的冀东影调腔风格。本文浅谈冀东皮影戏音乐对于二胡演奏技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扬琴新创作曲目《陕北风情——情歌》为例,从选材内容、旋法音调、节奏节拍、曲式结构等方面分析该乐曲的创作特色.乐曲以陕北信天游的特点为依托,采用陕西音乐素材、融入现代音乐元素进行创作,表达了真挚的情感,抒发了创作者对于爱情以及生命的感悟和赞美.  相似文献   

9.
《湘南学院学报》2018,(4):90-95
三明民歌是福建传统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福建山地音乐文化的代表。通过分析三明民歌的音调色彩与地域特征,试图寻找三明民歌旋律中的"基因",从而辨析出三明民歌的地方色彩,以期能达到进一步保护、传承、发展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姜夔的《古怨》是现存最早的一首琴歌作品,同时也是姜夔自度曲中唯一一首琴歌。此曲以具体音乐形态创作使后人不仅在理论上,并能从实际音调中把握到古代燕乐侧商调的基本特色。它不是单纯模仿古乐风格,而是融个人思想及情感于其中,因此《古怨》在结构、旋法、调式、转调等方面都有创新性。演唱时要做到唱语言、唱内容、唱感情、唱风格、唱意境,而不是单纯的声音与旋律。演唱者需要有过硬的声乐演唱技术、广博的文化知识,还要对曲调、内容及演唱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才能把歌曲演绎得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1.
甘肃各族人民群众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创造了品种繁多的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歌曲。其音乐旋律色彩浓郁、曲目内容丰富多彩、艺术风格独特鲜明、流传范围地域广阔。研究甘肃民间歌曲的艺术特色对于开发和保护古丝绸之路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目的是通过对王建中钢琴改编作品的音乐旋律、装饰音艺术特色、音色润腔、曲式结构、弹奏速度等各方面创作特点,分析《浏阳河》典型的民族与艺术特色,以求更好的弹奏诠释中国钢琴改编曲目。  相似文献   

13.
黄琼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28-131
从基本旋律、节奏、结构、调式等方面对留存和发展于龙虎山天师道音乐中弋阳腔音乐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试进一步将其与另一部分“上清腔”音乐进行对比,认为龙虎山天师道弋阳腔是道教音乐江西地方化的衍变。  相似文献   

14.
于晓晶 《文教资料》2014,(34):61-62
音乐的基本色调象征了这一社会的基本心理模式,为此特定的社会文化所共有。一个地域的音乐色彩描绘了这个地域文化的独有特征,同时勾勒了这一文化的基本模式。而具有典型东南亚文化特色的泰国,其音乐音质与色彩因特有的气候环境、宗教观念、语言音调、文化审美等各方面的影响,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貌,从而塑造了这一民族特有的音乐性格,形成了泰国音乐文化的气质表征。综观来看,可以代表泰国音乐音色表演的,莫过于泰人的歌唱与乐器演奏的音色了。本文通过对泰国人的歌唱音色和乐器演奏音色展开具体讨论,从而在声音景观中把握泰国音乐的风格与泰人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5.
民歌是音乐与文学的综合艺术。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构成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风格。中国民歌地方色彩丰富多样主要表现于音乐形式方面:音阶、调式、句式、结构、音调、音律、旋法等要素特点;歌词方面有:方言词汇、衬词和声韵调等要素特点,这些要素都可以作为辨析中国民歌的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鄱阳湖周边各种民歌类型进行比较性研究,从民歌的种类,旋法特点以及润膛装饰音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特别针对旋律发展与调式特点,以及具有地方特点的各种终止类型、独特的旋律手法等进行探析,旨在找出具有鄱阳湖地域风格的曲调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巨鹿道教打醮法事的考察,对其音乐进行了挖掘和整理。主要对巨鹿道教打醮法事科仪音乐有特点的旋律发展手法:主腔旋律的应用、倒影式的呼应关系、固定的乐句结尾形式进行了分析,以其对正确认识和研究巨鹿道教音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8.
西亚和北非音乐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大连大学学报》2005,26(6):103-105
从地域的文化特点和音乐的种类上探寻西亚和北非的音乐特点,其中涉及了以阿富汗、伊朗、土耳其、阿拉伯各国和中亚各国的音乐,并从宗教音乐、民俗音乐和古典音乐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西亚和北非音乐的共同性:具有微分音的运用和乐音有条件的带腔性;玛卡姆和达斯特加赫的旋律体系;均分律动与非均分律动同时存在;织体思维方式以横向性为主以及乐器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19.
从泉州南音的多样性、丰富性、古老性、地域性与独特性等多种特性中.着重提取其旋律旋法进行分析研究。从曲与直、高与低、长与短、疏与密、有序与无序、主题与副题、级进与跳进、滚唱与抒唱、传统音调与民歌音调、哀与乐、常规拍子与变换拍子、均分节奏与切分节奏、正规节奏与散节奏、落韵与对比等十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对比,证明泉州南音具有深远的文化积淀,是泉州海洋文化之宏大的包溶性与融化性的产物,是诸种文化相互撞击、连接与融汇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连城道教经韵与客家山歌在旋法特点和衬词衬句方面的共同特点,探讨连城道教科仪音乐与客家山歌的关系,揭示出连城道教音乐具有与民间音乐紧密相关这一道教音乐所共有的特征;通过对连城与龙虎山天师道在科仪类型和内容、龙虎山"上清腔"经韵与连城道教经韵的典型旋律型的比较,表明连城道教科仪及其音乐与龙虎山天师道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