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许斐星于1969年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表现手法上,运用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以标题性组织的形式写成;曲式结构上,融入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的音乐元素,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格。  相似文献   

2.
钢琴协奏曲《山林》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他的出现和成长对于中国钢琴艺术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充分运用西方作曲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的技巧上,作品细腻而又大气磅礴、每个乐章都有其独有的艺术特征,使得该作品在中国钢琴协奏曲中独领风骚,彰显钢琴协奏曲《山林》在钢琴艺术作品中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黄河大合唱》作为艺术创作的原型,为《黄河钢琴协奏曲》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可不断参考、不断演变的艺术源头。本文分析了《黄河大合唱》对《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影响,认为《黄河钢琴协奏曲》作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钢琴协奏曲,它的成功离不开《黄河大合唱》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梁祝》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传统戏剧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样的,根植于《梁祝》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继承了原来戏剧的神韵的基础上,用全新的形式来重新演绎了这部经典剧目,与原作相比,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5.
张喜华教授《跨文化视野中希尔作品研究》一书以独到的眼光从当代英语作品中选取了极具代表性和时代意义的贾斯汀·希尔的中国三部曲——《黄河》、《品梦茶馆》和《天堂过客》作为研究对象,作者借希尔作品对东方主义偏见的超越以及对传统西方作品中的中国形象的解构,展望了在全球化时期异质文化在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中达到和谐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课型:欣赏课年级:六年级教学内容: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二乐章《黄河颂》(教材选自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分析:《黄河颂》是六年级上册教材的一首器乐作品,选自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二乐章。由主奏乐器钢琴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乐曲充满宏伟、豪放和深沉的激情,主题壮阔而热情,内在而深切,叙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曲折婉转。作品发挥了钢琴华丽的演奏技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音乐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每个音符都澎湃着民族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钢琴协奏曲形式的完美融合,也是中国钢琴音乐集体创作的成功范例,它的创作过程反映了特殊的社会时代背景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古典主义时期,海顿和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在协奏曲和宗教作品两个方面的比较。文中列举出了一些作品,例如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临终七言》;莫扎特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安魂曲》。通过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钢琴协奏曲《黄河》创作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是以抗日战争年代的《黄河大合唱》为原型进行改编而成的,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直到今天还呈现出不朽的艺术魅力,堪称中国钢琴协奏曲的经典之作。本文就对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艺术魅力进行解析,以望对这部不朽之作有更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产生于2003年景建树老师创作的竹笛协奏曲《三节》,是把二人台音乐以交响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作品。素材取自黄河晋陕峡谷河曲一带二人台和山曲。作品《三节》在音乐内容、演奏技巧技术的创新等各个方面都填补了许多竹笛二人台元素音乐创作史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巴赫,巴洛克时期著名作曲家。他擅长使用复调来诠释作品,创作了大量的高品质乐曲。《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所创作的众多管弦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其中一共包含六首作品。每一首作品的配器都不同,极其灵活。这部作品完美的展现了巴赫高超的写作技巧,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作品分析等方面的论述,来探究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何占豪先生的创作积极拓展了筝乐艺术的新道路,使传统筝乐发展有了历史性突破。其作品吸收外来音乐文化,在中国传统器乐作品的编创中融入新的创作理念,借鉴西方曲式结构,把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音乐与西方音乐文化结合,给人们带来了审美意识的变化,将中国古老传统的民族乐器推向世界、面向全球化。本文主要以何占豪先生的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初步探索何占豪先生古筝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何占豪先生的古筝作品为筝乐发展产生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甘肃教育》2009,(10):F0003-F0003
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象征,优秀的城雕作品往往成为城市的名片。兰州古为丝路重镇,地处黄河之滨,因而城雕作品多以“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以及“民俗文化”为表现题材。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的《黄河母亲》,就是以黄河文化为表现题材的典范之作。作品完成于1986年,很快便以独特的审美角度和思想内涵成为兰州市的标志性景点。除此之外,《丝路古道》《筏客搏浪》《热冬果》等作品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兰州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4.
巴赫创作于1735年的《意大利协奏曲》是一首为键盘乐器所写的作品,它是巴赫对维瓦尔第协奏曲的继承和发扬。这首协奏曲带有意大利音乐风格,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同时巴赫用复调手法创作,使作品显现出跨地域性的风格特点。这部作品在巴赫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巴罗克时期协奏曲创作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15.
德国作曲家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他的作品既有古典主义时期的端庄典雅,又有浪漫主义时期的高贵温柔,他的交响曲,室内乐,歌剧等都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他生平只创作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也是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中唯一一首用小调谱写的作品,其曲式结构,音乐表达风格皆值得深入推敲。本文将从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出发,探究其背后的创作背景这首乐曲艺术风格的诠释和音乐风格特征及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6.
扬琴协奏曲《狂想曲》是一部集传统扬琴与西方体裁及爵士风格结合的开拓性现代作品.本文从中国传统乐器扬琴的历史由来、作品《狂想曲》音乐特点、艺术价值三大方面揭示扬琴中西合璧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钢琴协奏曲《黄河》作为钢琴史上的一支奇葩,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曲式结构以及“民族性”矗立在中国音乐的历史丰碑中。本文将以它与《黄河大合唱》的关系和曲式结构展开比较。  相似文献   

18.
肖楠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0):85-87
在贝多芬的众多作品中,《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四大经典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也是他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不仅被认为是所有小提琴协奏曲中最优秀的一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首。后人将其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本文结合18世纪的历史、文化及贝多芬的创作,对这部作品在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钢琴协奏曲《山林》的音乐主题材料分析为基础,从题材、曲体框架、和声以及节奏等创作因素探讨作品中的人文性体现,进而探讨作品所传达的音乐文化元素及其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彭一雯 《教师》2014,(25):124-125
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首绚丽多彩、真挚感人并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交响作品,它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与西方艺术特点,作为"一个阶段、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上成熟的标志"而得到国际公认。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产生,是中国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借用西方乐器的优势来表达中国古典乐曲的一次有益尝试,此曲既发挥了欧美音乐的优势,又展现了中国古典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