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象征体系在俗民个体的习俗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俗民个体多是在儿童期的听故事活动中接受道德规范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加以强化的。本文着重探求民间故事对“孝道”精神的塑造作用。发掘了民间故事中的“孝道”观念,并探讨了民间故事对“孝道”习俗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象征体系在俗民个体的习俗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俗民个体多是在儿童期的听故事活动中接受道德规范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加以强化的。在着重探求民间故事对“孝道”精神的塑造作用的基础上,发掘了民间故事中的“孝道”观念,并探讨了民间故事对“孝道”习俗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越轨行为的发生是在俗民个体为主体的核心引导中于时空的双重作用下,在俗民群体内发生的连锁反应。习俗规范的传承奠定了俗民个体越轨行为的顺时性,人类生存的不同分布奠定了俗民个体越轨行为的地域性,俗民越轨后的影响及其对正常生活的追求导致了越轨行为的回归性,而俗民个体越轨行为的后果却是某些新文化得以形成的机缘。  相似文献   

4.
丧葬禁忌的民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缘纽带的强固性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重要特性之一。在汉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直至今日,丧葬禁忌的聚合功能、教育功能、规范功能在强化和稳固血缘宗法的伦常关系,以及对俗民的习俗化养成方面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羌族民间社会中流传着大量关于"回家"主题的民间故事,主要有三类:平民娶妻回家,英雄立功回家,与异类成亲回家。这些"回家"主题的民间故事体现着羌族人对于家园的热爱,对羌族青年习俗化成果的考验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唤起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的"家园"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类作为智慧生物,当他意识到生命的短暂时,就总要千方百计地为自己找到"不朽"的依据.在其他的文化体系中,是由宗教为人们在彼岸世界中找到了灵魂永生的"天堂";中国的传统文化其思路则不一样,它是从此岸的现实生活中为人们找到了"不朽"的依据,这依据就是由舜帝的"孝感天地"所确定下来的"孝道".这种"孝道"是以"自我"为中介,往上通过"孝敬父母"乃至"光宗耀祖",往下通过"传宗接代"乃至"香火永继",由此建立起一个上下相连绵延不绝的"血缘链",而作为个体的自我,就在这绵延不绝的"血缘链"中获得了永生.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道具有多重涵义。本文主要从孝道所具有亲子之情与道义精神、以孝治天下与不孝入罪、孝的生活与习俗三个层面来诠释,并通过从自然人伦向社会人伦到生活习俗的转化三重诠释,力图对中国传统孝道的完整内涵及现代意义进行合理揭示。  相似文献   

8.
"肉身菩萨"在中国佛教中是一个相当奇特的现象,它从一个独特的侧面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这一现象的出现,既与佛教的义理与经典记载承传有关,同时也深受中国本土生死观念--特别是道家肉身不死及儒家孝道观念的影响.本文试对"肉身菩萨"现象进行了考证与分析,以期揭示其富含的中国佛教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而且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之一.在传统"孝道"形成的过程中,孔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孔子在继承了春秋以前孝道思想的基础上,针对时代的变化,把孝和礼结合起来,孝的含义由宗族伦理向家庭伦理转化,并使孝从以宗教意义为主转化为以伦理意义为主,使对父母的孝成为一项重要的个人道德修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社会场景、传播机制、受众心理等因素的分析,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博客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分众化"的现象,与现代社会中,信息专门化、个人化和自主化的需求密不可分.博客"分众化"传播所营造的中区场景,使得个体的社会现实意义更加完整和丰满.  相似文献   

11.
在商品经济的巨大浪潮下,众多人只重经济,不重伦理道德.尤其"孝道"更被人们遗忘.高等院校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注重"孝道"教育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学生的"孝道"教育能起到较大的辅助性作用,并且辅助作用要做到长期性.  相似文献   

12.
《赛特阿育》是彝文古籍,成书于明末清初,由汉族民间故事"董永传说"演化而来。讲述赛特阿育"卖身葬母","娶仙女"和"得志"等的故事。"赛特阿育的故事"是彝汉文化涵化的重要体现,《赛特阿育》成书的重要原因是黔西北"改土归流"后地方秩序的调适与重建。并因彝汉文化共同的"孝道"主题,使得"赛特阿育的故事"在黔西北彝区得以长久流传。  相似文献   

13.
现代合阳农村的丧服习俗具有突出特色。本文通过对合阳现代丧服习俗的田野调查,并搜集相关历史文献,以合阳历史人文环境和改革开放30年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为切入点,研究现代合阳农村丧服对古代丧服习俗的继承和发展,提出当下应当在弘扬"孝道"传统美德的前提下,置办丧服应量力而行。而且应当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护好合阳的丧服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14.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蕴含着大量的民俗事象,通过解读文本,可以发现民间领袖在乡村的巨大威慑力,他们是族权与政权的结合;可以见到民俗乡约所形成的习俗惯制对俗民巨大的约束力以及俗民自觉恪守的虔诚;可以看到民俗禁忌被破坏后,俗民的恐慌与不安;同时还可欣赏到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信天游民歌,品味纯正的陕北方言俗语从而感悟到作者浓厚的民间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的"孝"包含着"孝亲"、"无违"等思想,在继承了西周"孝道"的思想基础上,又蕴含了对"孝"的新阐释,然而又不可超越地包含了很多封建糟粕.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弘扬儒家孝道的积极成分,剔除封建落后保守的思想,推进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左右"在汉语史中经历了一个语法化的过程:由名词,代词等最终虚化为助词.本文对"左右"在古代及现代汉语中的义场进行了归纳,并分小类考求了其语法化轨迹.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中的"错误"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或失误,它总是伴随在教学过程的始终."错误"中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它客观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因此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基于"错误"的教学也必将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18.
本认为在民间故事的研究、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着受民间故事“口头性”特征制约而不能有效开展的问题,然而民间故事在现代却是以口头语言、印刷品、影视学、旅游学等多元化形式存在的。顺应其存在形式的变化,我们不应仅限于对其“口头性”特征进行研究,并因此而限定了开发对象、保护手段,应调整自己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反思对民间故事“口头性”特征的研究,在不改变民间故事本质的前提下,更有效、更合理地开发与保护它。也只有结合其现代的流传特征进行研究和利用,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民间故事,发挥民间故事的优势,传播民族的优秀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过程中逐渐展开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过程的展开中,又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只是"学理"上的道路.在实践中,它们紧密相联,交互作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浅谈孝伦理     
孝道是儒家文化和封建时代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它不仅是指个人对亲人的天然之情,而且与民族、国家相结合.孝观念的产生基于两个条件,即基于血缘而产生的"亲亲"关系;个体家庭经济的形式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家庭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出现.源于真挚之情的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对传统孝道的不合理内容进行批判的同时,应充分肯定孝道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要肯定孝道对当代社会、民族、国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