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新年贺词的主题之一,中国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起者与推动者,在践行这一理念的过程中积极担当,作出了重要贡献。坚持扩大开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动力;提出和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中国贡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工作的重要抓手,彰显着“交流互鉴、理解包容、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国际合作精神,体现了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决心和思路。以“建交年”为契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小学师生人文交流,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对于拓宽中小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学习和发展意识,对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多元的教育、文化交流观等,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交流互鉴"是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核心观念,其目的在于应对当今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2019年的众多外交场合中,"交流互鉴"的内涵不断地丰富和加深,成为中国对世界发展所贡献的重要理念之一。"交流互鉴"表现在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认识和把握文明发展的社会性本质。而且,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策略,中国旨在树立文明交流的新典范。中国能够发扬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来保证多元文化意义下的"交流互鉴",不断挖掘内在的价值底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文明互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文明互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离不开世界格局的挑战、传统文化的崛起、现代创新的需求等要素的影响,而多元文明是文明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前提,平等包容是文明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基础,合作共赢是文明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动力。在实践过程中,应以时代意蕴为契机推动价值认同,以马克思理论为依据推动平等对话,以文明发展为抓手推动互信互认,并进一步整合资源、求同存异、创新发展,充分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效率、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效能、开拓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可能。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申并强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刻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牢牢把握其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从生成逻辑上看,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扎根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为大变局中的世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价值意蕴上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理念贡献。从实践路径上看,中国应继续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化解各国分歧与矛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为纾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答案。  相似文献   

6.
<正>有这样一种声音,一经提出,即刻引得世界范围内积极响应;有这样一种声音,历经十年,在世界格局激荡变化中响彻大地;有这样一种声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实践平台。这就是“一带一路”的声音。绿色的倡议,和平的发展“一带一路”倡导走绿色之路、和平之路。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新平台,将绿色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每一步。我们意识到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致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尚和合,求大同。独行快,众行远。十年来,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生机。“一带一路”承载绿色和平的梦想,引领绿色和平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后文简称“两个共同体”)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两个共同体”理念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不同国家的友好交往,为人类共同迈向未来凝聚价值共识。广大青年是“两个共同体”理念的积极践行者,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根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站稳中国立场,又致力世界和平,体现当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对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往与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深远,地方高校如何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宏观的国家文化、中观的地方文化、微观的高校校园文化三个层面,探析"一带一路"地方高校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路向,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坚守历史情怀,构建文化特色、彰显人文体验,秉持跨文化教育理念、拓展信息化育人途径等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人类社会合作共赢、加强全球开放合作、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全球繁荣发展的时代选择。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属于典型的领域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领域的具体体现,其理论内涵是基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需求构建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规范性导向和交往秩序。构建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是应对世界经济下滑、对接全球劳动力市场需求、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完善全球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现实需要,意义重大。建议从理念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制度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行动共同体五个方面着力构建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重要支撑,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而规则标准“软联通”是促进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加强“一带一路”规则标准“软联通”,不仅可以降低国际经贸合作的交易成本,有效解决因国家之间规则碎片化而导致的投资风险,还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实现合作共赢,不断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文章以航运物流、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自贸区建设三个领域的发展现状为例,重点探讨了推进“一带一路”规则标准“软联通”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之中,人文交流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人文交流能够构建并发挥民心相通的机制,这是培育命运共同体意识、摆脱区域安全困境、加强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基础。然而,在现实中,中外人文交流仍面临诸多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外人文交流目标的实现。鉴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外人文交流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外高等教育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外高等教育合作拓展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彰显了“服务为本”的理念,推动了跨境交流实践的持续发展,持续完善了智库联盟的发展。我们应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教育合作、促进教育国际化、支持教育外交作为对外教育合作的重要政治方向,可采取以下措施:构建平等共赢模式,促进合作理念深层次转变;加强顶层设计,激发合作主体多领域作为;优化新型智库建设,助力合作成果的渠道交流;健全质量认证体系,注重合作价值,正方向引领;鼓励多元智能办学,推进合作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为沿线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走过了10年。着眼未来,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西方阵营“污名化”、全球经济转型、沿线国家文化差异等,给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为此,职业院校要坚持和而不同理念,构建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坚持产教协同理念,为产业发展精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坚持入乡随俗理念,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本土化改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是中阿历史交往的主旋律。自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坚持世界历史理论原则下,新型中阿合作主张进一步开展对外交流,推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拓展各自的发展领域。2022年12月举办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充分体现了中阿各领域的合作不断充实深化。本文认为,新时代的中阿合作虽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但区域性合作仍持续加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应抓住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新机遇,从经济合作、治国理政、人文交流等方面入手,探寻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随着东盟在桂留学人员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其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人文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促进东盟留学生来桂留学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为目标,通过分析在桂东盟留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现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理论教育、拓展教学方式、提供多元文化环境及构建“网络课堂”等具体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高度,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坚守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基本立场,继承了中华民族和合文明观的文化基因,賡续了中国共产党文明观的生动实践,回应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需要,其丰富的内容体系蕴含着释放文明正能量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论、坚持平等对话与僭越文明优越论相统一的立场论、尊重文明多样性与促进文化认同相统一的方法论、秉持和而不同与文化自觉相统一的关系论,为破解人类文明发展难题、治愈各种“文明病”开出了中国处方。面对“两个大局”的交织激荡,应积极践行多边主义、搭建文明交流平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注重文明传承发展,共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打破阻碍文明友好往来的壁垒隔阂,彰显人类文明的包容属性,努力构建人类文明和谐共存、交相辉映的生动局面,让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与现代化交织的世界图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展示的现实场,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延伸的意义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世界意义阐释、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方略,彰显了精神文明建设从现实走向未来、从多元走向互鉴、从中国走向世界的价值拓展。其中,追求文化多元性的交流互鉴、创设东方话语表达语境、推崇全球治理和区域合作新理念,共同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世界意义;以人文精神导引的价值定位、和谐包容阐发的行动理念、休戚与共诠释的发展方式,彰显了精神文明建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底色、文化意蕴、文化图景的现实构筑;以“共商-共建-共享”文化导向系统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感建设、责任建设和利益建设,构成了精神文明建设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文化方略。  相似文献   

18.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内在地包含了国际制度的合理诉求,从国际制度视角探讨命运共同体,是对现有研究的必要补充.共同利益是通过国际制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共有价值是国际制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范基础,共同理解是国际制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基础,而中国参与和引领国际组织的实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基础.国际制度具有明确的载体和实施的路径,避免了共同体建设的模糊和不明确方面.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实现对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的全覆盖,中国以"一带一路"制度建设为核心,以现有制度改革为驱动,以周边制度建设为首要方向,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制度建设方面具备一定基础.今后,应把共同体理念贯穿到中国的国际制度外交中,妥善应对美国的选择性制度战略冲击,在若干重点国际组织中先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内在地包含了国际制度的合理诉求,从国际制度视角探讨命运共同体,是对现有研究的必要补充.共同利益是通过国际制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共有价值是国际制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范基础,共同理解是国际制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基础,而中国参与和引领国际组织的实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基础.国际制度具有明确的载体和实施的路径,避免了共同体建设的模糊和不明确方面.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实现对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的全覆盖,中国以"一带一路"制度建设为核心,以现有制度改革为驱动,以周边制度建设为首要方向,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制度建设方面具备一定基础.今后,应把共同体理念贯穿到中国的国际制度外交中,妥善应对美国的选择性制度战略冲击,在若干重点国际组织中先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科技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好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融合、民心相通,提升沿线国家科技、文化、教育合作水平,满足国际科学教育及沿线各国发展需求,对于借此贡献中国方案、分享中国经验、展现中国智慧等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科技人文交流发展的意义、前景及其所面临的挑战等进行梳理和探讨,旨在提出相应且可行的发展策略,以更好地服务于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