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包容性绿色增长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要求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采集2000—2016年安徽省地级市数据,多维度选取指标体系,使用熵权法对包容性绿色增长进行了综合测度。研究表明,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变化平稳,围绕均值小幅度波动;地区内部以及地区之间经济增长指数、社会公平指数、民生福利指数、绿色生产指数以及环境保护指数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教育水平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对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制度变迁和城镇化对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全国31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Tobit模型等方法,探究2011—2020年我国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全国及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生态环境水平虽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部分省、自治区生态环境子系统评价指数有所波动;我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各区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呈现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特征;我国各区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间存在动态差异,且新型城镇化滞后型省份与同步发展型省份逐渐减少,生态环境滞后型省份增多,两个子系统的发展并未实现理想的高度耦合协调与同步发展状态,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域创新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具有负向的显著影响,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呈现负向不显著,且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发展的协调推进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两个方面度量产业结构升级水平,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绿色发展效率,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Tobit模型对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发展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20年黄河流域各省(区)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呈逐年上升态势,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N”型发展趋势;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发展效率的耦合协调度由0.656上升至0.830,且东部地区的增长幅度高于西部地区,耦合协调等级呈初级协调至良好协调的演进态势;科技创新投入、人力资本水平和环境治理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政府干预、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则对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05—2019年民族地区8个省(区)的实际数据,构建了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度分析两个系统间的耦合与互动发展。结果表明:第一,2005—2019年,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指数由2005年的0.809曲折上升至2019年的0.962,年均增长2.64%;其绿色发展指数由2005年的0.535逐步上升至2019年的0.726,年均增长9.05%;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态势均为良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均高于全国整体水平。第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由2005年的0.574增长至2019年的0.646,在2005—2019年间整体上呈现稳定上升态势,略高于全国整体水平;民族地区耦合协调度基础尚可,但其耦合协调水平的提升较为缓慢,且绿色发展一直较为滞后,还需要进一步协调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耦合协调关系演变上看,民族地区8个省(区)耦合协调关系变化规律较为相似,除西藏外,其余省区都经历了勉强协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的发展过程,西藏则一直处于勉强协调状态,大部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都有一定进步。据此,文章提出民族地区关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2011-2020年安徽省建筑业、经济与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中的指标数据为基础,运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二元系统和三元系统的评价值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2011-2020年,从各子系统的评价值来看,安徽省经济评价值呈平稳上升趋势,资源环境呈波动增长趋势,而建筑业在早期上升趋势较缓慢,2017年以后则呈大幅度波动上升趋势;从耦合协调度来看,三元系统经历了由勉强协调到中级协调的发展过程,协调水平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目前其协调程度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将建筑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统一起来,持续推进三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发展现状、重心漂移及影响机制,文章收集安徽省2000—2018年数据,使用熵权法从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民生福利、绿色生产和环境保护五个方面对包容性绿色增长进行综合测度,并基于重心模型,实证分析了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重心漂移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十分有限,并且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安徽省中部地区是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中坚力量;经济制度变迁、产业结构合理化、教育水平和城镇化是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我国省域研究教育竞争力区域结构和内部协调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发展不均衡,整体竞争力不高,区域聚集化现象明显;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内部协调发展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球"特征,且具有不对称性;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协调发展可分为发达协调型、发达失调型、中等发达协调型、中等发达失调型、落后弱协调型、落后失调型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实践和中国理论孕育并生成了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赋予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中国话语“走出去”的历史使命。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成和出场,表现出对“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尊崇和弘扬;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要素建设路向的规范,以及新发展理念和“两山”理论对符合时空双维时代潮流发展取向的理论预设,凸显“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的预设和规范作用。由此,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话语“走出去”的过程中,将形成相互砥砺、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9.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洛阳市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洛阳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子系统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内部协调度均大致呈递增趋势,其中农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更协调,而生态保护子系统内部协调度偏低;洛阳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系统的耦合度、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度均经历了2个阶段。在波动阶段,耦合度、协调度为先低后高,耦合协调度以递减的速度提高;在稳定阶段,三者稳步提高,系统耦合度整体不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的生态、人口、科技、经济协调发展情况,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2000—2020年间生态、人口、科技、经济四系统耦合协调度和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评。结果表明,四系统耦合协调度是稳步上升的,各个系统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最后,根据四系统发展情况与相互间不同关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经济和教育体制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省域为单位发展的,省域教育之间以及省域教育与全国教育(国民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发展水平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影响国民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省域间居民教育权益的公平,而且影响经济社会的区域协调发展。及时分析这种差异并准确把握差异的程度与性质,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石丽  陈万明 《教育科学》2015,31(3):43-49
基于耦合理论,探讨了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耦合作用机理,以中国大陆31个省域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例,对各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关系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省域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省域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23,0.32)之间,总体上处于失调衰退耦合状态;(3)从时间变化上来看,各省域耦合态势变化较为平稳,整体耦合协调水平略有下降;从空间分布来看,省域间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整体呈“东部高西部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3.
从包容性增长到包容性发展,是我党根据当今世界和当前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而提出的。包容性发展体现了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和升华。这一时代命题,不仅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让人民更幸福、社会更和谐,而且对于实现整个世界和谐共处,对于建立和谐世界的终极目标,具有重要而...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Bootstrap-DEA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在测算中国30个省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旅游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及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上升趋势明显,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旅游效率的上升趋势和波动特征显著,呈现出中部>东部>东北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旅游效率的耦合协调度逐渐由失调状态转为良好耦合协调状态,并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旅游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局部空间聚类类型以“H-H”集聚型和“L-L”集聚型为主,“H-L”集聚型和“L-H”集聚型的省区数量渐增,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异质性有所增强;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旅游效率耦合协调度的核密度曲线逐渐偏右分布,右拖尾渐趋延展收敛,主峰峰值上升波宽缩窄且单峰演化趋势渐强,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状态良好,虽存在区域差距,但两极分化情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法以及地理探测器对2011-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同程度展开研究。研究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逐年上升,耦合协调性逐年增强。(2)从空间聚集的角度上看,2011-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莫兰指数呈下降趋势。高-高集聚区主要位于上海都市圈,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皖南地区。(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数字化程度和数字产业化程度是影响两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推动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仍需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推动城市群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均衡发展,利用数字赋能建设智慧城市,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途径,本文运用熵值法,结合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20年间南京市绿色空间与城市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特征等进行测度。研究表明:(1)2006—2020年间,南京市的绿色空间、城市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南京市绿色空间与城市发展两个系统始终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3)南京市绿色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经历了失调期、提升期及协调期三个阶段,现已无限接近优质协调阶段。研究认为:通过保持绿色空间建设投入,提升绿色空间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经济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等实践策略,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7.
试论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教育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职业教育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职业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能否做到协调发展,对职业教育今后的健康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西从职业教育内部的协调、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和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发展的协调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包容性绿色增长倡导经济增长与包容性和绿色性共存,是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方式。通过构建指标,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各省市包容性绿色增长进行了综合测度,研究显示该区域经济增长既缺乏高质量也缺乏包容性和绿色性,理论推导表明技术创新是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最佳动能。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应深度融合、资源共享,进行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包客性发展”应深化与拓展为一种综合性的发展概念性分析框架,它至少是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并列的同一序列,都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工业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理念与模式的一种主动矫正.而且严格说来,“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比“科学发展”有着更为鲜明、先进的主题性指向或概括.“包容性发展”强调的是国内外社会系统在发展整体中的地位考量,“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生态系统在发展整体中的地位考量,而“科学发展”强调的仍是经济发展甚至经济增长在发展整体中的中心地位.中国的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正在将我们日益推向更加关注发展的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王新建教授所著《包容性绿色发展的中国贡献》一书,提炼和概括出“包容性绿色发展”这一标识性和标志性概念,阐述了概念生成的丰厚的客观基础、深厚的理论基因、主体的自觉努力和概念具体性的检验等问题,为充分、鲜明地展示中国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作出可贵探索,提供了研究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