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访谈、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基于新区域主义理论审视了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的概念、模式、特征及动因,据此以京津冀区域实践为例进行分析,表明我国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总体处于“分散治理、局部协同”状态,突出表现为治理主体单一、治理过程联动不足、治理信息共享程度较低等问题,存在任务驱动式协同治理实践偏差。属地治理根深蒂固、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跨域协商渠道缺失、主体间信任危机等,是造成任务驱动式协同治理常态的主要原因。引领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由政府任务驱动转向多元主体需求驱动亟需完善。作为集体行动的多元主体需求驱动式跨域协同治理机制建设,应着重构建跨域治理组织协调机制、协商决策机制、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治理格局,需要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主体性作用。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逻辑归纳等方法,依据嵌入式治理理论提炼出涵盖能力、制度、关系、资源等四维嵌入要素的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治理分析框架。研究认为,当前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治理存在跨域治理专业能力有待加强,制度规范支撑有限,与政府、市场主体的关系尚需理顺,治理资源获取及整合不足等现实困境。基于对长三角三省一市篮球协会的考察,提出如下实践路径:提升跨域治理专业能力,拓宽组织参与可为空间;完善跨域治理制度设计,保障组织参与有章可循;政府赋权与市场支持相结合,增强组织参与外部推力;加大资源支撑与整合力度,提高组织参与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依据新区域主义理论,对现代化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的基本理论架构、行动逻辑与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实践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呈现出治理主体结构不合理、治理手段类型单一、跨域治理联动过程缺失、跨域信息共享碎片化、跨域治理效能不足等问题,而多主体跨域协同治理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选。据此提出优化路径:搭建多主体协商决策机构;推进激励与约束制度建设;搭建城市群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跨域性绩效考评机制;探索监督问责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发展依托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不同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梳理是学校体育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审视校社合作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问题,立足多元主体协同视角,运用演化博弈方法,系统性梳理不同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关系,探寻校社合作未来发展趋势和策略。研究发现,政府是校社合作中多主体协同治理的重要主导,社会体育组织与学校体育合作的资源质量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校社合作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稳定策略需要把握不同主体的策略选择。依据演化博弈分析结果,提出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体育组织协同参与校社合作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策略建议:政府设立制度保障,协调多元主体的行为策略;家庭理性参与治理,形成多方位合作治理系统;学校强化自主治理,实现长效化稳态治理格局;社会体育组织建立长远规划,实现资源要素“精准扶持”;第三方机构干预,实现管办评分离监管评估。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是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重视青少年体育并将之作为政府优先发展事项,逐步建立起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体系,促进了英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善、治理碎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借鉴英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治理经验,得出以下启示:健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法规;加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整体性治理;推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结构;重视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政策的监督评估。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体育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是凭借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凭借产学研政企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具有协同互补性与成长性等特征的一种组织创新模式。这一模式能在经济要素流动、产业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均等和基础设施共享等方面通过发挥区域联通效应、分工深化效应、区域协同效应、支撑效应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同均衡化发展。但在实践中面临着来自要素市场、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挑战。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打造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发展格局,推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创新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构建系统完备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相似文献   

7.
成皓  胡萍  吴菲  祝威  宋宇虹 《冰雪运动》2023,(4):33-37+87
冰雪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打造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一步,是打开发展格局、顺应黑龙江省群众对冰雪运动多样化需求的重要保障。运用SWOT分析法,得出黑龙江省冰雪公共体育服务在“十三五”时期依托自身的冰雪资源优势,多渠道地丰富了冰雪活动供给;劣势在于供需矛盾突出、政策执行力度不强、多元主体协同格局尚未形成;“十四五”时期,存在政策支持、北京冬奥会历史契机、东北三省区域协同、跨域融合发展等若干机遇;也面临着宏观经济下行和人口结构变动的潜在威胁。对此,提出转变更新治理理念、广泛调动治理主体、有效调整治理结构、健全细化治理机制等相关对策,以期优化黑龙江省冰雪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拓宽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路径,加快中国冰雪体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姚利松 《湖北体育科技》2023,(10):891-895+921
通过文献资料梳理、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南京都市圈建设背景下的体育协同治理进行研究。体育管理向体育治理跃迁是社会发展与体育实践的必然,元治理是政府对体育治理更高维度的调控与校准,是形成体育治理体系闭环机制的应有部分;南京都市圈体育协同治理体系包含跨区域协同治理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2个维度,且在不同区域协同发展形势中,其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存在着差异。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中,政府主体起着主导作用,且主要通过政策工具调节市场主体与社会主体的职能定位;市场主体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对体育各类资源配置;社会主体则主要以实现共建共享共治为目标。研究证实了南京都市圈一体化有助于实现体育协同治理,同时都市圈内的行政壁垒如不能很好消除,将会导致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功能的失效,进而诱发多元主体体育治理体系的失衡。  相似文献   

9.
体育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公共服务系统的结构、动力关系、支撑点及其功能构成了体育公共服务运行的机制原理;以政府为主,其他供给主体共同参与.构成了新型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构建体育公共服务的多元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的积极作用,建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多元化的治理结构,是体育公共服务运行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体育公共服务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供给升级是体育领域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策略,县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治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以协同治理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跨学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县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治理展开逻辑检视。县级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领域的"一元权威"成了供给升级的掣肘,主要表现在:供给理念上,"全能型"供给定位;财政投入上,事权与财力倒置;供给体系上,"碎片化"导致体系无秩序。据此形成新时代县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治理框架:捋秩序,协同供给主体职能;建机制,协同促进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和促进社会主体供给的政策引导机制;抓实效,协同政府绩效评价的内部制衡和市场的外部监管。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公共体育服务是完善区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遵循五大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构建政府、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多行动主体共同参与、联动的多元合作治理体系。秉承"共享"共治的理念,"创新"多元合作共建的高校公共体育服务模式,政府引导、学校与社团等多主体"协调"治理的关系,形成"开放"的高校公共体育服务机制,"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高校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协同的合作治理理论架构,为促进区域公共体育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面向所有青少年提供均等化、层次化和高质量的体育公共服务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之一。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完善政策法规、培育体育社会组织、组织开展赛事活动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存在治理理念偏差、治理结构松散、治理碎片化、技术治理局限性等困境。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为破解青少年体育治理困境提供了新思路。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引领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关键是通过文化渗透和激励社会主体参与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意愿,通过共享型网络组织推动青少年体育权力和资源下沉,通过政策与行动计划结合促进青少年基本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整体性协调机制建构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关系,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整体提升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效能,真正塑造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府体育治理新范式。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困境及其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研究认为城市社区体育治理中面临着多维困境:协商共治的治理理念缺位,治理主体行动认知偏差;主体权责不清与结构失衡,协同治理模式尚未建立;配套保障机制缺失,服务内容治理效能低下。鉴于此,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根植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实践,借鉴“五治融合”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明晰了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并从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等5个方面梳理了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最终提出了3条实践进路:坚持“以人为本”“党建引领”与“整体智治”理念,创新治理行为;推进社区体育治理机制完善与体育社会组织自治能力提升,实现多主体协同共治;加强法治建设、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4.
在治理理论治理叙事中,“政府”在场、治理参与主体多元化、治理合作方式网络化和治理行为自组织化共识之下,我国体育治理研究的贡献体现在契合我国现实的体育“元治理”、顺应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体育“协同治理”与寻求“使体育获得治理”之道等方面。然而思辨之后发现,当前我国体育治理研究存在对治理理论运用场域和情境认识模糊、将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混淆与治理理论认识过载而过度创新等研究偏误。我国体育治理研究可从体育治道、体育治理和体育治路三个层面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研究聚焦共同富裕视域下社会参与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理论依据、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认为,新时期社会参与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有其独特的时代逻辑(价值维度与导向维度),同时指出体制约束、市场缺位、规范限制、主体不敷等现实发展困境。最后,研究以共同富裕为导向提出社会参与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若干发展路径:鼓励体制机制全面创新,深化数字融合提质增效;加快网状政策体系研制,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强化专业事务放权,落实市场治理培育;推动主体改革时代化演进,探索多元主体供给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科学》2018,(2):13-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本文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与出路进行研究,认为:提高和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转型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治理结构不科学、供需失衡、区域差异以及供给的内容和形式单一,供给主体、决策和监督机制呈现碎片化的特征是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主要困境。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在于构建各个层级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规划体系,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宏观组织架构;发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提升村民参与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自治水平和民主程度;建立畅通的信息系统、定向培养体育人才,以繁荣体育文化为根基有序推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交换理论,以交换理性、交换结构、交换的不确定性为切入点,结合相关治理案例,对体育公共服务治理中的公共性偏移、合作性缺失、多元化不足等问题进行解释。研究认为,在体育公共服务治理中,当经济理性超过社会理性,各主体将形成损公利私的扭曲行为;资源状况的差异导致主体结构失衡,进而导致主体间形成控制与依附的关系,阻碍了以平等、协作为特征的主体间合作形成;不确定性影响了“体制外”组织的参与,导致“多元化”的不足。最后,以培育社会理性、平衡主体结构、降低不确定性三个角度出发,以规范各主体行为为抓手提出治理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的残障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较为成熟,残障人体育实践开展经验丰富。以美、英、日、澳残障人体育公共服务为研究对象,从供给主体、保障体系及实施路径方面对发达国家残障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在多元化供给主体及政策法规引领下,结合残障人残障类型及身心特点针对性开展体育活动,建设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场地来满足不同残障类型人群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残障人体育公共服务整体发展态势较好,但在多元化与精准化供给、社会组织及第三方参与残障人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具有一定差距。发达国家残障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残障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1)改革政府职能,厘定供给主体职责;提升残障人社会组织的承接能力;提高残障人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效率。(2)聚焦残障人体育需求,实现服务精准化。积极与国家推出的“残疾人健身周”等平台对接开展残障人体育活动;定期对残障人体育生活方式进行调查;支持服务残障人的电子产品、移动应用软件等开发应用嵌入残障人体育公共服务域,实现体育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为残障人参与体育活动创造优质环境。(3)盘活社会组织存量,探索...  相似文献   

19.
竞技体育治理体系主要包括治理组织、人才培养、竞赛运作和基本保障等4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国竞技体育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治理组织困于“强政府、小社会”的刚性治理格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未形成多元主体、多种模式协同发展的联动机制,国家、社会、学校竞赛体系之间难以畅通衔接,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等。结合我国竞技体育治理实践,借鉴国外竞技体育强国经验,提出新发展阶段下我国竞技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路径:竞技体育治理体系改革应加快确立协同发展治理目标;建构政府与多元主体互动互通的组织网络体系;打通学校、社会、国家“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系统联动、科学专业的竞赛体系;建立复合型一体化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探究如何健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对于消弭青少年体育在整个体育事业、教育事业中的落差,改革和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完善制度、巩固基础、培育组织、开展活动、深化改革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也还仍面临着区隔化、分散化和碎片化的瓶颈制约。依循整体性治理的学理逻辑,从跨政府部门整合、跨场域整合、跨公私领域整合的三维进路,实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治理功能的整合、治理层级的整合和治理深度的整合,为构建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相结合,家庭、学校、社区体育相结合,政府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对策建议,致力于为青少年提供无缝隙的、整体性的体育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