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小说考论编》收集了萧相恺先生三大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通俗小说研究,以《水浒传》为起点,逐步深入宋元话本小说、《西游记》等其他小说作品及流派;二是对整个古代小说从文献角度进行一番梳理,其成果扎实而厚重;三是文言小说的研究,所论作家作品都是前人很少涉及或未曾涉及的,所征引文献也有不少为首次披露。其研究个性与风格大致体现在两个方向:一是具体作品的深入考察与小说史的宏观把握相结合。二是考证与论述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古代小说序跋,是由小说作或与作、作品有密切关系的人所撰写的,也还有的是后代的人研究或梓行作品时所撰的,保存了一些珍贵的小说史料。若从小说编撰史和小说出版史的角度来看,这些序跋字又是最鲜活、最可信,也是最重要的编辑出版史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编辑出版史是很有价值的。本从古代小说的笔记、话本、章回、总集四类中,选录若干简短的序跋,节录篇幅较长序跋中的相关字,以期窥斑而见豹,了解古代小说序跋中所蕴藏的丰厚出版史资料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与古代小说的复杂演变相联系,又受制于本土文化等级秩序、价值理念、思维习惯、审美趣味等,可析为杂小说观念与文学小说观念两个系列,二者相通而又相对独立。前者的内涵有一个位移的过程,并得到了文化等级秩序上的史志学分类。后者作为一个系统主要由今人而非古人建构,历史上对其所作的阐释有限且多为负面,但于明后期出现了价值判断上的巨大扭转。这种扭转表现为前所未有的小说评点大繁荣,具体而言有本体论、人物论、技巧论三方面,而对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估又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6,(3):59-64
古代党争小说是古代党争的产物。党争小说,指叙述党争内容的古代小说和即使无关乎党争内容却因古代党争而产生的小说,即党争小说包括两个层面:一、所有叙述党争内容的古代小说;二、所有因古代党争而产生的小说。在中唐朋党相争的政治环境中,党争小说是由小说叙写政治及政治斗争的写作惯例与小说创作"失实"甚至"假小说以施诬蔑"的尝试相结合而形成的作品。它们在中唐迅速走向成熟,涌现出许多相类的小说作品,其中《周秦行纪》是其代表作,它们对后世的党争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14日,上海师大人学院召开了“全国青年学古代小说学术研讨会”。会议体现了平等、自由、创新、开放的人精神。在有关名研究、作品溯源及作家生平考证、小说体研究和小说化研究等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较为新颖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宋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历史地位的重新估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长期处于尊唐抑宋的不公平评判话语系统中。本文从古代主要小说类型的题材、艺术风格、创作主旨等内部要素的演进过程和概念、理论、作品整理等外部因素的运动轨迹切入,综合分析讨论了宋代小说在古代小说领域的独特贡献和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认为宋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不低于甚至高于唐代,应该对尊唐抑宋的结论重新检讨和估价。  相似文献   

7.
“传奇”一词在古代既指由唐代诞生的标志中国古代小说走向文体独立的成熟文言小说,又指明清由南戏发展来的戏剧。在戏剧学上,对“传奇”的理解基本不存疑议:然而小说学上“传奇”之使用有着复杂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能指与所指并不相同,因而造成了小说学上对传奇体小说认识的见仁见智。本文即对“传奇”在小说学史上的发展进行了清理与辨析,解构出各个历史时期“传奇”小说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古代小说研究在20世纪是辉煌的,时有嘘闹与暗淡,从多元走向一元,从学术研究走向政治实用,并于政治实用的死胡洞中走向消融,其根源在“实用理性”。在21世纪,从当前学术自觉与成熟程度看,古代小说研究再次沦为诠释政治的工具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换言之,古代小说研究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之中,古代小说研究有其现实价值与永恒意义,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文本”是以版本的形态存在的.不能“但见其书有字即读”,只管“文本”不管“版本”,“版本”不等同于“版印之本”,“本”的种种问题几乎都来源于“版”.古代小说有其特殊性质,版本研究是古代小说研究的基础,也是对古代小说作出历史和审美评价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隋爱国 《文教资料》2008,(34):12-14
郁达夫小说在如何汲取古代小说营养方面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开辟了一条可以借鉴的路径.本文以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郁达夫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在情欲意识上的复杂关系.笔者认为,郁达夫小说有选择地传承了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言情小说尊情重欲的情欲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其中的"性不洁观"的影响.但是,郁达夫以现代的眼光.对中国古代小说情欲意识的积极因素给予了新的审视、改造,并将古代的这种情欲意识融入其极具现代性的情欲意识结构中.使郁达夫小说具有了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文言小说和小说评点的分别界定,对文言小说评点定义如下:文言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批评的主要样式,它的评点对象是我国古代以文言创作的、与白话小说相对而吉的小说,其形式主要序跋类、评注类和符号类三大类,功能是帮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有关史料与具体作品,对研究者以往涉及较少的中国古代文言公案小说进行新的观照和审视,将文言公案小说视作一种与白话公案小说相对应的、独特的文人话语,在对其内涵和外延重新进行准确界定的基础上,对文言公案小说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情况及其文学特性进行较为深入的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滨州学院学报》2018,(5):46-50
《彰善感义录》是朝鲜朝作家赵圣期创作的一部章回体小说,在韩国古代汉文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品以宣扬忠、孝、节、义等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具有较明显的传道、劝世意图。作品中诸多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小说的创作主旨都打上了儒家伦理文化的烙印。对《彰善感义录》中的男性人物形象做专门的探讨与研究,并结合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其文学价值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隋爱国 《文教资料》2008,(33):16-18
郁达夫小说在如何汲取古代小说营养方面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开辟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本文以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郁达夫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在价值意识上的复杂关系,本文作者认为,郁达夫小说无疑有选择地传承了中国古代小说中言情小说之以个人价值为导向的价值观念支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以家国等社会集群为导向的价值观念主潮的影响,但是,郁达夫以现代的眼光,对于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积极的价值因素给予了新的审视、改造,并将之融合到其以自我为导向却又富有开放性的现代性价值观念结构中,使之具有了新的面貌与风采.  相似文献   

15.
评点作为我国古代小说批评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评析能力的一种方式。厚积着丰富多彩的思想艺术内涵,洋溢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它自觉地联系创作与欣赏,为人们指点赏析作品、创作作品的具体途径,特别注重揭示“作文之用心”,故对小说评点中创作理论的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古代小说在唐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有意为小说"的唐代文人们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为众多作品赋予了深刻的意味。其中,关于冥界题材的小说是这一时期的一大亮点,在这些关于地府世界的作品中世俗化的描写倾向非常明显,本文结合具体作品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用历史的眼光清理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科学地建构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要求。“以今例古”“以西律中”不是建构中国古代小说史和小说观念史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而按照中国古代小说思想的本来面目描述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才能让人们真实地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和小说观念,深入认识传统与现实的内在联系,这样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才算是中国古代小说观念自身的历史。中国古代小说既有被正统文化所接纳的士人小说,也有被正统文化所排斥的通俗小说,还有由近古市民小说发展演变而来的近代公民小说。而反映这些小说的观念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必须对它们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说明,才能建构出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  相似文献   

18.
《八犬传》在日本翻案小说中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其产生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当时的江户时期受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在影响翻案小说的中国古代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应是《水浒传》。在这部作品的影响下产生的最典型的作品是《八犬传》。基于此,针对《水浒传》和《八犬传》对比分析中日文学,对于了解两国的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由发生、发展而至昌盛的时期,正是洛学的兴起和传承时期,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发展过程在时间上的不谋而合,使洛学传承与古代通俗小说的创作倾向发生了特定的联系。通过对洛学传承的中兴期、叛逆期和复兴期的文化精神折射于明代通俗小说的考察和研究,明确了古代通俗小说创作倾向与洛学传承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洛学中兴期与明初通俗小说崇尚伦理纲常倾向、洛学叛逆期与明中后期通俗小说世俗化倾向和洛学复兴期与明末通俗小说的尚劝戒倾向。对两者关系的研究,挖掘了古代通俗小说的深层意蕴,归纳和总结了洛学与小说发展、与小说思想发展有关的规律,揭示了儒家文化传统对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冯梦龙是中国古代第一位较为全面地提出小说理论的小说理论家。在其“三言”的三篇序言里,分别提出了小说功用观:重视小说的社会教化作用;小说发展观:总结了古代小说的发生发展历程,并指出了通俗小说起源于话本艺术;小说创作观:小说创作要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并提到了小说创作题材的来源问题,指出小说创作要遵循通俗的原则;小说批评观:评价小说创作要将作品放到具体的历史时代中去评价,不能以今律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