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学科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使翻译教学改革具有前所未有的紧迫性。本文从我国翻译教学现状出发,讨论了关联理论对我们认识翻译活动本质的启示,并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编写以及测试和评估等方面如何对翻译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潘毓卿 《内江科技》2019,(4):115-116
本文首先介绍了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翻译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方法陈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关联理论的高职英语翻译技能的培养策略:建构恰当的交际环境,充分进行信息的推理,译者身份的合理定位,改变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黄英 《科教文汇》2012,(11):139-140
关联理论在新世纪取得了一系列的发展,在广告翻译领域也成为了重要的指导理论,它对广告翻译中的指导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关联理论可以在广告翻译中很好地体现原文的意义,让广告翻译的语境不仅能够体现最大关联而且会成为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4.
石磊 《科教文汇》2008,(35):46-47
关联理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兴起的认知语言学理论,自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于1986年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系统地提出以来,因其庞大的理论框架和极强的解释力,被广泛应用于其它研究领域。随后,Gutt于1991年在《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中,首次将关联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中,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打破了翻译界长期以来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支撑的尴尬局面。文章将基于中国古诗的特点,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古诗英译这一研究领域尝试性地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王燕茹 《科教文汇》2008,(30):238-239
最近,翻译界对归化和异化的讨论很多,大大推动了“归化”和“异化”的研究。关联理论最早是由斯博伯和威尔逊提出的,主要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解释和研究语言活动。然后,格特最早将这一理论运用在翻译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目前把关联理论和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却很少。本文从归化异化定义入手。通过对关联理论翻译观的阐释,着重探讨了归化与异化策略以及它们之间的争端,最后得出关联理论能够解决这种争端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关联理论对翻译所做的阐释中,认知语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关联理论的背景下将其中重要的概念即认知语境结合并运用到翻译这一重要的语言交际认知过程的理论和实践之中,从而使翻译变成了一种根据认知语境进行推理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7.
陈智才 《科教文汇》2009,(11):250-250
关联理论从认知学的角度出发给翻译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式,给各类翻译活动一个明确的说法而不会自相矛盾。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译者通过实现明示——推理过程,寻找最佳关联性等措施,使各种翻译方法得到了完美的解释。所以关联理论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毛尊 《科协论坛》2007,(7):41-42
关联理论是关于理解自然语言的一种语言理论,而翻译研究最终要解决的是扫除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语用交际理论,必然给翻译研究带来许多启示。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入手,在分析探讨其重要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阐释其对传统翻译"对等论"二元结构论的启示以及翻译文体论研究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探讨了关联理论框架指导下的对第19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部分《阿什登家族的发家史》一文的翻译。为达到翻译的最佳交际效果,笔者选择了适当的翻译方法,从而使此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为商务英语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试从认知语境、文化背景和言语修辞等方面探讨商务英语翻译的最佳关联策略,达到商务英语翻译所追求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翻译观提出最佳关联的概念,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本文以《孙子兵法》的两个英译本(林译和袁译)为语料研究对象,从关联视角分析比较,进行翻译评价。  相似文献   

12.
王振  邢晓囡 《金秋科苑》2008,(8):264-265
现代翻译界认为翻译是一种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三元交际过程译者和读者特别是译者都要理解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出来的各种意义,而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包含明说(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种意义,叫交际者不但要理解对方的明说还要理解言外之意,所以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可以给目的语读者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而达到最佳关联,实现互明。  相似文献   

13.
王振  邢晓囡 《今日科苑》2008,(8):264-265
现代翻译界认为翻译是一种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三元交际过程译者和读者特别是译者都要理解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出来的各种意义,而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包含明说(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种意义,叫交际者不但要理解对方的明说还要理解言外之意,所以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可以给目的语读者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而达到最佳关联,实现互明。  相似文献   

14.
张琳瑜  习海宇 《科教文汇》2010,(11):139-140
关联理论翻译观提出"最佳关联"的概念,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本文以《孙子兵法》的两个英译本(林译和袁译)为语料研究对象,从关联视角分析比较,进行翻译评价。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关联理论的观点,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本文试图从文化翻译的最佳关联理论为基点,根据翻译的几个标准来分析这一理论在《浮躁》英译本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钱雯 《科教文汇》2013,(23):109-112
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电影促进了文化交流。本文旨在运用关联理论试析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汉译字幕,提出关联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过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评价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作为一种促销和宣传的手段,它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商业广告翻译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否达到广告的预期目的和功能,这就决定了广告的翻译必须要抓住广告受众的认知心理,使广告受众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讨广告翻译,探讨关联理论与广告翻译的关系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华建昌 《科教文汇》2013,(20):92-94
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教学的地位在不断上升,但大学本科段翻译教学是否应介绍西方翻译理论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运用西方翻译理论对实例进行分析,力图说明部分西方翻译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作者认为西方译论作为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将为提高本科学生的翻译水平和理论意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正峰 《内江科技》2008,29(5):23-24
作为语际交际的翻译以译者为主体先后分别涉及了原语和译语两个语内交际过程。译者怎样保证成功地实现翻译的语际交际功能?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会受什么因素的制约?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对其进行探讨,以期对翻译过程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唐赛璐 《科教文汇》2011,(20):135-136
翻译等值理论是长期以来被不断探讨的一个课题。作为指导实践的翻译理论,它对翻译研究和教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翻译等值理论的概念、流派发展和其相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