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渡渡鸟     
《家庭教育》2009,(9):33-33
[七嘴八舌] 渡渡鸟长得像肥胖的小丑,一脸痴呆。 布谷鸟叫,布谷布谷,渡渡鸟叫,嘟嘟嘟嘟. 肚子太大,所以叫“肚肚鸟”. 太胖了,跑不动,所以被人类杀光了。 侧面看像鸭子,正面看像鸵鸟。  相似文献   

2.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渡口,有些人勇于渡勤于渡,有些人却怯于渡懒于渡。于是,他们便有了全然不同的人生风景。那些勇者,凭借的是自己的智慧与毅力,哪怕再难,也要去面对,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是在一个个难关的"渡"过中渐渐成长的。那些付出的泪水与汗水没有自流,也绝不会白流,它们汇聚成一股推你向前的能量,它们是河流,协助你趟过艰峰险滩;它们是火焰,引领你越过崎岖弯道。于是,有那么一天,你会豁然开朗,原来曾经的执著是那样不值一提,原来曾经的痴迷是那样不值谈及。  相似文献   

3.
非洲岛国毛里求斯有两种特有的生物,一种是渡渡鸟,另一种是大颅榄树。渡渡鸟不会飞,它身体硕大,行动迟缓,大颅榄树是一种珍贵的树木,树干挺拔,木质坚硬,木纹细致,树冠秀美。渡渡鸟喜欢在大颅榄树中生活,在渡渡鸟生活的地方,大颅榄树总是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4.
《红领巾》2006,(2):30-31
这种鸟你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在几百年前,它还摆着肥肥的屁股,“渡——渡——”地叫着,悠闲(yōu xián)地生活在非洲岛国毛里求斯。事情,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渡渡鸟的祖先是会飞的。它们在海上遇到了一场风暴(fēng bào),随着木头漂流(piāo liú)到了毛里求斯岛上。1505  相似文献   

5.
人类第一次记录下来的灭绝物种是渡渡 鸟。这种重可达9公斤的不能飞行的鸟,曾大 量生活在毛里求斯岛。15世纪被发现后,过往 船员和人们带上岛的猪都喜欢吃其鲜美的蛋。 结果从1681年起,再没有发现活着的渡渡 鸟。毛里求斯岛有一种树龄可达300年的大头 树。大头树果肉鲜美,但被1 厘米厚的硬核包着的种子  相似文献   

6.
    
水路有痕,每一枚落叶都是一个小小的驿站,每一圈涟漪都是正在盛开的花径。如蛙的守望者,把潜在水底的点点游鱼想象成了浪漫的烛光晚餐。还有曼妙的水草,树是它们更为真实的梦想。一叶如舟,渡少女情怀,渡清纯世界。渡@一芽么么 @梦天岚  相似文献   

7.
从前,在非洲的岛国毛里求斯,有两种特殊的生物——渡渡鸟和大颅榄树。大多数的鸟都会飞,但是,渡渡鸟却不会。它身体硕大,和驼鸟一般大小。它行动迟缓,样子十分丑陋。幸好,在岛上没有它的天敌,它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在林中生息繁衍。大颅榄树是一种珍贵的树木。它树干挺拔,树冠秀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生之中需要一个渡者,在你彷徨无措时渡你。屈原遇到了渔父,但他拒绝了。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但是没有贤明的君主来赏识他。他洁身自好,虽身处污浊黑暗的官场之中,仍旧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正是这份执著造就了屈原,成就了一位永垂不朽的伟大诗人。项羽一代英雄,他  相似文献   

9.
从前,在非洲的岛国毛里求斯,有两种特殊的生物——渡渡鸟和大颅榄树。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7,(2)
人类第一次记录下来的灭绝物种是渡渡鸟。这种重可达9公斤的不能飞行的鸟,曾大量生活在毛里求斯岛。15世纪被发现后,过往船员和人们带上岛的猪都喜欢吃其鲜美的蛋。结果从1681年起,再没有发现活着的渡渡鸟。毛里求斯岛有一种树龄可达300年的大头树。大头树果肉鲜美,但被1  相似文献   

11.
对渡碑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福建省石狮市蚶江镇是台湾同胞的“祖家”之一,至今仍保存许多有关的文物和民间遗风,记载了海峡两岸的“地缘”和”血缘”,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蚶江渡口的清代海防官厅遗址中,屹立着一块铭刻《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记》的“对渡碑”,它是清代闽台通商贸易的见证。 《对渡碑》高三米、宽一米,碑文五百五下六字,其中有“蚶江为泉州总与台湾鹿仔对渡港”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中末两句为“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课本注“争渡”为“抢着把船划出去”。历代注家都是这样理解,各种资料中也都是这样注释的。前些时候,有一家语文列物撰文,说“争渡”应为“怎渡”,很有新意。因无显据不敢盲从”,依旧从众解释过去了。近月拜读了武汉大学刘永济先生选释的《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上海古籍出版社79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争作何解?一为作者不由发出怎么渡呀的呼声,争解释为怎么;还有人认为争该解释为争抢,争夺。这个争到底应怎样解释?  相似文献   

14.
1681年,毛里求斯。清晨7点,天已经大亮。然而罗德里格斯岛上的森林里却突然变得可怕的寂静,所有的小动物们都屏住了呼吸。渡渡鸟抬起头,不远处,一支黑洞洞的枪口死死  相似文献   

15.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莫把金针渡与人”的诗句,这是一时一事的话语。老师的教学,则不应该这样。教师应时刻注意“渡人以金针”。现在的问题不在“渡”与“不渡”,而在于如何“巧把金针渡与人”,如何“渡”得多、快、好、省。这里的“多”,就是要让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金针”;这里的“快”,就是要以易于接受的方式与语言表述让“金针”深入人脑,而不是一味地单刀直入;这里的“好”,应该是指让学习者牢牢地把握住“金针”,并尽快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如此,则“眉”字就在其中了,效益也就最好了。那么,这里的“金针”是什么呢?具体…  相似文献   

16.
渡工与教师     
老师说自己像渡工,渡工说自己也像老师,但比不上教师。 老师出了道作文题目,叫《渡工》,有一名学生写道: “不管暴雨、烈日、严寒、酷暑,您总是撑着篙、打着浆,把一批又一批的旅客,尽快地送往彼岸。岁月悠悠,白雪压住了您的双鬓,银霜爬满  相似文献   

17.
陈凯 《中学科技》2010,(9):28-29
渡渡鸟一本正经地说:“涕水汤汤,沾衣湿羽,何不暂息他论,速谋干燥之道也。” 小鹰说:“请你还是说鸟语吧!我连半个字也没听懂,我相信连你自己也不懂吧。” ——《爱丽丝梦游仙境》刘易斯·卡罗尔  相似文献   

18.
刘梅 《教师》2011,(12)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争"作何解?一为作者不由发出"怎么渡呀"的呼声,"争"解释为"怎么";还有人认为"争"该解释为"争抢,争夺".这个"争"到底应怎样解释?  相似文献   

19.
日落渡     
<正>在大江掉头的地方,往往都会形成滩头,滩头上往往也会有一个个古老的村镇。澜沧江劈山剁岭,但也有臣服于哀牢山或无量山的时候,甚至于在狮子山这座小山的脚下,它也难以击垮铜墙铁壁般的石崖,只好掉头向南。因此,在狮子山的对岸就有了芭蕉滩,芭蕉滩上就有了一个名叫日落渡的村庄。村庄叫做日落渡,不是说这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村庄以前没名字,抗战时西南联大偏安昆明,学校曾派遣了一批学生到思  相似文献   

20.
渡工与老师     
老师说自己像渡工,渡工说我也像老师但比不上老师。老师出了道作文题目,叫《渡工》,有一个学生写道:不管暴雨、烈日、严寒、酷暑,您总是撑着篙,打着桨,把一批又一批的旅客,尽快地送往彼岸。年深日久,白雪压住了您的双鬓,银霜爬满了您的须眉,寒风吹皱了您的额头,浪花打弯了您的腰背,可您还是那样,渡来渡去,没有片刻停留。远行的人通过您的渡船早已去万里之遥,而您还是原地周旋。有人问您,想不想弃舟登岸,远行千里?您说,想,但渡口需要我,我就不能擅离职守。为了让更多的人远行,我也乐于在此献身。啊,透过您那厚实的胸,我看到了一颗赤诚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