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教版第11册第8课《爱之链》讲的是失业工人乔依在一个寒冷的黄昏无偿帮助一个老妇人,老妇人受他的影响又去帮助女店主,谱写了一曲感人的爱心传递之歌的故事。文章的结尾出人意料:老妇人帮助的女店主竟然是乔依的妻子。这样的结尾虽然令人感到意外,却给人温暖,让人欣慰。应验了中国的俗话好心有好报。这仅仅是巧合吗?显然  相似文献   

2.
补白     
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讲解“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需要互助互爱”的道理时,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向神仙请教:究竟什么是地狱什么是天堂?神仙说我带你去看两间房子你就懂了。先看左面这问,房间里有一个高台,摆着长桌子,桌子上放满了鸡鸭鱼肉,馒头面包,门口放了三尺长的筷子,门一打开,进来一批饿汉,哇,这么多好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用心与感恩     
我记得有一个小故事,时间是在二次大战。有一位美国军人由战地得胜归来,乡亲们以英雄式的场面欢迎他。在欢迎会上,他的好友问他:“你在战场上这么多年,常常驾驶飞机出生入死,一定经历了很多难忘的事吧?”他想了想说:“有一件事让我终生难忘。”大家都静了下来,想听听他轰轰烈烈的战地故事。他说:“有一天放假时,我想到巴黎去逛逛,上车以后,我看到一位老妇人,她穿着破旧的衣服,有点驼背,脸色黄黄的,行动有些不便……我看到她带着很重的行李要下车,突然觉得不忍心。”于是他走过去,轻声细语地向老妇人说:“老奶奶,我帮你…  相似文献   

4.
《爱之链》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的是处于逆境的主人公乔伊无偿地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老妇人,老妇人后来给予了乔伊的妻子一些帮助的故事。文童通过这样的故事,赞扬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互助,同时也阐明了一个道理:帮助他人也就是帮助自己,爱是会传递的。  相似文献   

5.
桑玲 《教师博览》2005,(11):46-47
四年级的语课上.我们学习课《加了一句话》。课的大意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在街边乞讨.她前面的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结果没有一个人给她钱。一位诗人经过那里.在木牌上给她加了一句话.变成了“春天来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晚上,诗人再次经过那里.看见许多人都停下来:给了这位老妇人很多钱……  相似文献   

6.
幸福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有希望。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里会一贫如洗,我为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的希望。一个人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就已经开始终结。回忆不能鼓舞我们有力地生活下去,回忆只能让我们逃避,好像囚犯逃出监狱。有事做。一个英国老妇人,在她重病自知时日不多的时候,写下了如下的诗句:…  相似文献   

7.
游乐城     
一天傍晚,香江市河角湾发生了一起凶杀案,一个独居的老妇人被人杀害了。警方经过勘查,认定老妇人是下午三点被人杀害的。被害人的外甥格多恩被怀疑想谋夺姨妈的财产而具有重大嫌疑。当晚,探长亨利找来格多恩进行盘问。格多恩拿出一张照片说:“案发时,我正在香江市海滨公园,我有这张照片可以作证。这是我在海滨公园请一过路的女学生替我拍的,您看钟楼上的时针恰好指着三点钟,我怎么可能杀姨妈呢?”亨利接过照片,照片上的格多恩身穿西服,坐在公园里一靠背长椅上。他的身后是座钟楼,钟楼上的时针正指着三点钟。亨利仔细看了照片后…  相似文献   

8.
《木兰诗》和《石壕吏》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前者叙述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后者讲述石壕村里一个老妇人替“夫”从军的故事。两文的故事内容近似,但给人的感受却是一样“从军”两样“情”。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第11册第8课《爱之链》讲的是失业工人乔依在一个寒冷的黄昏无偿帮助一个老妇人,老妇人受他的影响又去帮助女店主,谱写了一曲感人的爱心传递之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一件小事》中的两个人物,一是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力车夫,一是勇于解剖自己的“我”,这两个人物都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鲁迅笔下的那位普普通通的人力车夫在那个时代生活于社会的最底层,为“上流人”所不齿。作者对他几乎没有什么肖像描写,唯一的一处,便是“我”所见到的“满身灰尘的后影”。他说的话也只有一句,这就是当老女人跌倒以后十分关切的问话:“你怎么啦?”那么他的高尚品质究竟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是从他的高尚行为中体现的,这就是“我”所经历的一件小事:车夫始而给老妇人让道,老妇人跌倒后他又停步、立住脚,放下车,  相似文献   

11.
爱飞小仙女     
爱飞小仙女每天最喜欢看的书就是《小飞象》,故事说的是一只用耳朵当翅膀的小象。这个故事让她百看不厌,因为,她是一个爱飞小仙女。“小飞象用两只耳朵就可以飞了,多好啊。”小爱飞的眼睛充满了梦幻色彩。有一天晚上,小爱飞去找老神仙:“我也想飞,请你给我变一对鸟的翅膀吧!”老神仙说:“那我得去捉一只鸟来当模特儿才行。”一会儿,老神仙托着一只盒子回来了:“这下可以给你变翅膀了。”老神仙坐下来,嘴里念着咒〔zhòu〕语,最后说了一声:“变!”起了一阵烟雾,等到烟雾散了,小爱飞的背上真的长出了一对翅膀。不过,这是一对奇怪的翅膀,因为上…  相似文献   

12.
Philip,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如同其它所有美好的故事一样,它的开头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位父亲——万一你搞不清楚,其实就是我。这位父亲有了一个很棒的儿子。他非常开心。 后来有一天,他得知自己的妻子又怀了一个宝宝。他便祈祷:“主啊,如果这是您的旨意,让它是个女孩吧。”他答应了。我是第一个将她抱在怀里的人。  相似文献   

13.
寓言四则     
1、一个农夫与三位神仙一日,一个农夫碰到了三位神仙。农夫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有一位神仙指着另外两位神仙回答道:"我们都不是一般的人,我们  相似文献   

14.
有个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在沙漠上栽下一片胡杨树苗,一人每隔三日,不管烈日还是飞沙都给他的树苗浇水;另一人在树苗刚栽时浇过几次水,等到树苗成活后,他就不再浇水,只是扶一下被风吹倒的树苗。过了两年,两片树苗长得都有茶杯粗了。忽然有一夜,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辛勤人的树几乎全部被暴风刮倒,而悠闲人的树没有被风吹倒和吹歪。  相似文献   

15.
一天,一个可怜的老妇人来拜访林肯先生。她上了年纪,而且很贫穷。“老婆婆,”林肯先生说“,今天早晨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呢?”“总统先生,”老妇人回答道,“我的丈夫跟三个儿子都去参军了。我的丈夫阵亡了,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而且过的很不好,所以我来求您放过我大儿子。”林肯先生看了她一会儿,答应了她的要求。接着他就下了一道指令放回她的大儿子,老妇人拿着指令,对他再三感谢。老妇人带着总统的指令来到了前线,发现大儿子在最近一次战役中受了重伤,已被送到医院。她急忙赶到医院,可惜太迟了,儿子已经死了。她便带着指令回到总统那里,林肯…  相似文献   

16.
有一则寓言是这样的:神仙看见有个人家里很穷,就动了侧隐之心。他化为一个老者,来到穷人面前,用手一指,地上的石块竟然变成了金子!可那穷人竟然毫不在意。神仙以为他嫌少,就又点了几块,那人仍然不为所动,神仙大惊:“金子你都不要,你想要什么?”那人指着他的指头羞涩地说:“我要你的手指头!”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一个吝啬鬼路过一个西瓜摊,卖瓜人想捉弄他一下,于是高喊:“卖瓜喽,大西瓜:甜得舍不得卖!”吝啬鬼一听,急忙挤到摊位前挑来拣去:“多少钱一斤?”卖瓜人笑着说:“人家都卖五毛钱一斤,我这是自家地里种的,便宜你,就两毛钱一斤吧!”吝啬鬼听了,乐得合不拢嘴,连忙挑了两个大西瓜,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相似文献   

18.
“启奏皇上,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那是神仙的住所。若能求神仙赐予仙药,陛下就可以长生不老。”“果真如此?那么,朕就命你前去求取仙药。”上面的对话引出了两则故事。故事之一:齐人徐福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并从国库中领取了大量资助,入海求仙去了。始皇帝左等右等总也等不到回音,于是他开始不耐烦了:“都是骗子!徐福要走了那么多钱,却连个神仙的影子也寻不回来!”正当秦始皇骂骂刚刚地要动杀机时,徐福却忽然派人回禀皇上:刘、人等已探明,东海之中确有仙药,只是水怪作祟,不能前往。皇上不如派人射杀这些较龙…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03,(10)
1.小明在班里给大家讲了一个“韩信分油”的故事: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大将韩信,小时候就十分聪明。有一天,他在街上看见围了一群人,里面有两个卖油的吵得不可开交。原来,他俩要把缸里十斤油平分,又没有秤,只有一个能装3斤油的油葫芦和一个能装7斤油的瓦罐,两人把油倒来倒去,总分不均匀。韩信见此情景,上前说道:“这有何难,让我来帮你们分。”卖油的半信半疑:“你这小孩敢口出狂言?没有秤,我看你怎么分?”韩信倒来倒去,竟然均匀地分开了。你们知道是怎么分的吗?2.自然课上讲了火的作用。一下课,小明就问小刚:“纸最容易被火烧着,可是有一种火…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个顽皮透顶的儿子,除了睡着了,他是没有一分钟安定的。记得儿子刚满周岁时,我就拿出一本幼儿读物,十六开本的大型彩色童话画册,给他讲故事。儿子非常专心,还用小手指指点点,被故事深深吸引住了。慢慢地他养成了听故事的习惯,我也习惯了每天给儿子讲一个故事。儿子调皮捣蛋的生活为我提供了不少创作素材,我想,为何不试试也给儿子写写故事呢。儿子两岁时,把一个抽屉里的玩具统统倒出来,然后自己爬进去睡觉。我抓住这一细节,写了一则《弟弟的玩具》,告诉他抽屉是放玩具的,弟弟应该睡在床上。儿子经常到隔壁奶奶家去玩,每次奶奶都要给他吃东西,而他不见盒空不回家。一天吃完了奶奶的花生回家了,拿了三颗糖放进奶奶的空盒里,奶奶高兴极了,大大赞许了一番。我又写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