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陈白沙作为明代理学家,被誉为“岭南第一儒”,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心学的发展进程中,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邑大学教授张运华所著《白沙心学与道家思想》,在理学发展的大背景中,分陈白沙与明代心学的建立、陈白沙心学思想的基本体系、道论与道家思想、主静说与道家思想、道德文化与道家思想、仕隐进退与道家思想、人生情怀与道家思想等七章考察了陈白沙心学的产生及其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陈白沙作为明代理学家,被誉为“岭南第一儒”,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心学的发展进程中,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邑大学教授张运华所著《白沙心学与道家思想》,在理学发展的大背景中,分陈白沙与明代心学的建立、陈白沙心学思想的基本体系、道论与道家思想、主静说与道家思想、道德文化与道家思想、仕隐进退与道家思想、人生情怀与道家思想等七章考察了陈白沙心学的产生及其与道家思想的关系。全书资料丰富,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相似文献   

3.
“主静说”是陈白沙为学的宗旨。在白沙看来,人的内省与自我观照的功夫都是从守静开始的。白沙围绕着主静说,提出了不求书册、洗心去欲、虚心无累、忘我不争的修持之法,这些方法中洋溢着浓厚的道家气息,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陈白沙以主静作为自己为学的宗旨,这一宗旨是白沙以自己的行为修养加以求证的。正是这种内向观察的方式,使白沙由静坐入手得到的最终体悟具有了反求自身、个体实践、直觉顿悟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中洋溢着浓厚的道家气息,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道家美学思想一直被认为是消极出世的,缺乏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观点是对道家美学的一种偏见,与儒家美学相比,道家美学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更内在更有生命力的精神支柱。道家美学更符合人的生命发展的需求,它提供了生命存在的坚实的世界观基础,强调了世界运动的永恒性,深刻揭示了艺术的某些规律,展现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审美世界。我们应当深入研究道家美学思想的积极意义,从而促进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青春哲学是李大钊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时代精神的思考与探索。通过对道家宇宙观、齐物观、人生观的吸收、批判与创造性转化,李大钊完成了对"青春"的体系化阐释,构建了其独具特色的青春哲学。李大钊的早期思想具有多元化特征,广采博纳中西文化资源,故而在借鉴道家思想的同时能够做到扬弃与超越,他运用道家学说论证了进化论的合理性与普遍性,倡导进步的世界观和上升的历史观;他推崇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补正了道家无为思想的不足;他摒弃了道家追求去累除忧、避世逍遥的消极态度,将青春哲学落实于青春中华之创造的具体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分析论述了道家思想对汉赋的影响,认为道家哲学思想及文学特质不仅影响了汉赋以大为美、以奇谲恣肆为美。以质朴为美的审美趣向,而且也影响了汉赋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和汉赋作品批判现实的思想倾向。并对其积极和消极两种倾向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贽虽非道家人士,却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李贽思想的道家内藏主要见于:李贽“童心说”内藏道家蕴涵,“童心说”直接受到老庄思想影响;李贽行为任性自然,传承于老庄悠然率性之本色,有道家风格;李贽思想的平等观,与道家学说如出一辙;李贽对传统封建统治思想的强烈批判,直接发扬了老庄的批判之风,他是道家批判精神的实际践履者;李贽大无畏的生死观不仅受到佛禅思想的影响,也受到过庄子“过隙人生”、“悬解”等理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道家思想对东亚经济的影响及其伦理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家注重整体和谐的思想,是东亚国家群体主义企业化和相关经济政策、制度制定的基础。这种群体主义思想不仅促进了东亚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赶超,而且对东亚社会的经济平等和实质性贫困的减少也有积极作用。道家思想现代经济伦理价值的具体体现:在自然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层面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个人与社会经济利益的矛盾层面上,以“柔弱谦下”为秩序原则,推进社会的和谐共荣;在企业经济活动层面上,以协作精神和人本思想等,影响企业伦理品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道家经济伦理思想,对于解决当前社会的、经济的和环境的问题,有效促进东亚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0.
陈白沙与陶渊明以及道家思想的联系,体现于安贫乐道的节操与“自然”之旨的追求。白沙在坚守安贫乐道儒家传统的同时,表现出个性、超脱的姿态,体现了道家影响;白沙追求“自然”之旨的精神与道家的联系显而易见,但他又以“自得’’为“自然”的思想核心,并以实现圣贤境界、追求仁政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道家文化,许多中国现代作家采取的是忽略、否定、批判和贬斥的态度,林语堂可能是少有的例外。他纵其一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讨和翻译道家经典,在其著述中随处可见道家语句,他对道家有着强烈的崇拜之情。林语堂深受道家文化精神的熏染,这包括归于自然和天地大道、柔弱的女性美学、保守主义的价值取向、浪漫优雅的文体风格等方面。当然,林语堂对于道家文化并非一味肯定,而是进行了辩证的理解和现代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曹丕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位以文论家的主体意识和自觉精神开展文学批评的文论家,他的文学批评思想主要集中在“品评才性”上,也就是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文人”论,也就是作家论。曹丕的“文人”论受儒家和道家及汉魏时期“才性”论与人物品鉴的影响,着重对“文人”的“才性”进行品评。其二是“文气”论。曹丕的“文气”论直接受到儒家和道家关于“气”的思想影响,注重探讨作家作品的生命内涵与生命特质,具体而深入地解释了“气”在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唐代,道教极为兴盛,女性入道盛极一时。这种现象既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原因,又有复杂多变的具体情况。鱼玄机作为一名女道士,除了受社会原因的影响之外,还有其自身原因和经济上原因。  相似文献   

14.
道教是我国本土的民族宗教,是在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孕育下生成的。作为道教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音乐,在它漫长、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集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之大成,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性,呈现出了十分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道教民俗具有厚重的美学意蕴,它能够满足广大民众的审美与娱乐之需,拓展传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文化时空。很多古老的艺术与文娱形式往往凭借道教民俗的持续传承,得以在漫长的历史之流中确立自身不朽之身姿。不但如此,道教民俗还能够凭借自身强劲的宗教性内蕴,发挥情感抚慰、身心调节的功用,充当广大民众的精神安慰剂与镇静剂,并能够从实践的层面肯定和印证道教的生命关怀思想。道教民俗对广大民众的社会行为具有规约性作用,能够发挥强大的道德"教化"功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见证者与承载者。  相似文献   

16.
陆游养气说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同时,又借鉴了道家养气观念,在承继前人基础上有新的创获,由对道德品行的要求扩展到文学批评尤其是诗学批评领域,由文“以气为主”拓展为诗“以气为主”,由治心养气的诗学主张延伸出“悲健”的美学风格,突破了传统养气论的诗文界限,在中国诗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着重研究道家思想在现代服装设计上的应用,找寻道家思想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优点,将道家思想融入到我们现在生活生产的环境中,传承道家思想,汲取道家思想精神内涵,让道家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重新焕发生机,为道家思想融入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一个优秀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颜元学术思想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对宋明时期程、朱、陆、王的理学和心学的批判,对佛家、道家“空”“无”思想的批判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延续尧、舜以至孔、孟的以崇尚“实”、“习”为核心的经世致用思想。明王朝的灭亡、清初统治者的执政风格、明末清初的士习风气对颜元学术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颜元生当斯世,熏炙期间,故有此学。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现代批评史实践出发去考察社会历史批评在历史上的多样形态,可以发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注重从阶级观点看文学的"左翼”社会历史批评以及后来被歪曲的完全政治化的社会历史批评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形态的社会历史批评,它是受西方近现代社会学思潮的影响而产生,有着科学的方法论和多样视角的、具有现代形态的一种社会历史批评,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社会历史批评应有的宽广视野、全面视角,是我们建设新的科学的社会历史批评所应注意借鉴的.  相似文献   

20.
道教和道士思想是中国的国粹,陈独秀和鲁迅都洞明其弊,在文章书信中屡有针砭,且带有各自的特色。陈独秀分析造成义和拳的五种原因,把道教排在第一,认为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道士所造的迷信邪说的结晶;但这一思想在建党以后发生了变化。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要比陈更加深广,对道教和道士思想的批判更加坚持不懈,他关于“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论断真正抓住了中国文化和宗教问题的要害。以科学代宗教是他们共同的主张和遥远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