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众化新闻”是指社会主义大众化报纸采写刊用的来自于大众生活、传播于大众的这部分新闻,具有“贴近生活、贴近市民、贴近社会”和通俗易懂的特点。“大众化新闻”不是低俗的同义语,越是设置的文化道德的“门坎”较低,越要着眼服务、引导中的升华和提高。 当前“大众化新闻”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是:首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读者、生活的实际出发,在建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并为市场经济服务的最基本道德层面上做文章;同时,要为建立整个社会生活服务的较高的道德局面大张旗鼓地做好宣传引导,为塑造一代新人而努力。 大众化报纸要自觉地做讲道德的模范,做传递社会主义新道德的模范。  相似文献   

2.
体制转换提出的新课题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它带动了社会各行各业,包括政府机关、经济实体、社会产业的观念、机制、行为的转变,因此,党委机关报面临的新课题是: 首先,新的经济体制给报纸的任务、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报纸是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现在,我们正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报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所以,报纸所反映的应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个什么样子,它要求报纸怎样对它进行反映,如何为它服务。其次,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方式和政府职能的变化,对我们报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宣传党的主张,传达政府的意图,是党报的一  相似文献   

3.
需要重新认识报纸的性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新闻学者、专家和工具书上对报纸的性质,几乎异口同声地都这样宣称: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是无政府状态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对于这个论述,长期以来我们不但没有异议,反而觉得揭示了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指出了不同新闻事业的不同阶级属性,阐明了新闻事业这个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依存关系。 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上述关于解释社会主义经济所用的两个基本概念,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一是单纯的“公有制基础”变成了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份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二是“计划经济”变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4.
社会新闻是以当前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气为题材,与广大群众生活、利益、情趣密切相关的新闻报道。按其内容来分,有反映社会生活中新动向的趋向性社会新闻;有反映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风尚性社会新闻;有揭露鞭挞不良社会现象的批评性社会新闻;有反映突发性事件的事件性社会新闻;有报道天文地理等知识、动态的服务性社会新闻等。现在不少报纸进一步加强了对社会新闻的报道,专门设立了社会新闻专栏,增加了报纸的可读性,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社会新闻和其他方面的报道一样,除了它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必须具备新闻五要素等以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报纸是一种宣传工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共产主义思想、道德、风尚;同时它也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工具,传播知识、经验、各种社会新闻。其实,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反映人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回馈,也是传播和交流信息。因此,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把报纸的功能归结为传播信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已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勾画出一幅清晰的蓝图。我国正经历着  相似文献   

6.
三、什么是舆论?报纸上的新闻评论与杜会舆论有什么关系?明确这一问题,对发扬杜会主义民主具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答:1、舆论,是社会生活中一部分群众或一定集团对某种事态发展所持的大体一致的意见,是一种社会思潮。它对支配入们的行为道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无形的约束力。 2、新闻评论作为报纸上的一种重要文体,其作用不仅在于反映舆沦、组织舆论,而且能造成舆论,引导舆论。 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有多种手段和方法,诸如健全法制、普法教育、协商对话等等,但借助新闻评论反映人民呼声,抨击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具有独到的和不可替代的作…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新闻界,至今仍有一些同志不重视社会新闻,认为社会新闻是“市井琐闻”,“鸡零拘碎”,不能登大雅之堂。社会上少数人甚至持有一种误解和偏见,认为社会新闻就是反映奇闻怪事和报道社会阴暗面,给社会主义抹黑。出现这些不同看法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对什么是社会新闻还不甚了解,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报纸的社会新闻与资本主义报纸的社会新闻性质根本不同还不大了解。二是近年来随着社会新闻的日益繁荣,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一些报纸没有把握好社会新闻的导向,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社会新闻。一些街头小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为了增强报纸的销量,刊登一些桃色事件、凶杀纵火、怪诞秘闻,在读者中产生不良影响。 总结《西安晚报》多年来的新闻实践,我们认为要把握好社会新闻的导向,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土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不相同。在世界上存在着阶级区分的时期,报纸又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持有资产阶级新闻观点的人往往)否认报纸的党性和阶级性,他们混同无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内蒙古举行的第六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如何深化大中型企业新闻摄影报道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主题。 党的十四大提出把改革的目标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摄影记者普遍感到面临着一个重大转变,在考虑新闻摄影如何跟上时代的潮流,如何进行改革,如何更新观念,如何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搞好大中型企业新闻摄影报道。 过去,用摄影报道大中型企业新闻是我们的一个难点,而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深化大中型企业新闻摄影报道,面临的难度就更大。作为纪实的新闻摄影,所记录的大都是社会的重大变化、重要的经济建设成就、新闻人物及社会等问题。当前,在我们的报纸上,反映大中型企业的新闻照片还不多,质  相似文献   

10.
当全国各家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传媒纷纷看好“社会生活”这块宝地的时候,便形成了社会新闻、经济新闻和政治新闻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社会新闻的写作实践和理论进行探讨和研究。新闻界的权威人士认为:社会新闻是以报道社会现象、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为题材,以反映社会风范、思想道德为宗旨,具有教育意义的新闻。社会新闻的核心是具有教育意义,也就是说它对人具有教化作用。一篇好的社会新闻不但能够吸引读者,还能唤醒公民的社会、道德意识。《新晚报》1993年5月报道了一篇《小光宇露宿街头遭阉割》的文章,文章见报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仅一天之内,编辑部就接到近百位读者打来的电话,纷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界对下面这段论述是十分熟悉的: ……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不相同。此论断自1957年由毛泽东提出,历经35年,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所熟稔深察,崇奉笃信。我们在单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构建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方针、体制、观念以至新闻生产的程序与方法,并在几十年经验积淀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金字塔。时代走到了90年代,伟大的改革大潮把中国推向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中国也必须发展商品经济,也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新闻主要反映社会道德、社会风尚、社会心态,以扶正祛邪、抑恶扬善为己任,这就不免会涉及到伦理学方面的问题。作为采编社会新闻的记者、编辑,不仅要写好、编好每一篇社会新闻,还应对一张报纸、一个时期所发的社会新闻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和思考,使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终发挥积极作用。 (一) 八十年代初,有些报道(主要是农村报道),常自觉不自觉地宣传这样的观点:生产上去了,生活改善了,道德水平也自然提高了。比如某地在推行家庭  相似文献   

13.
怎样评价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新闻事业,下同),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存在着原则区别的论断,是目前新闻界关注的新闻理论问题之一。1957年6月14日,毛泽东同志在讲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的原则区别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  相似文献   

14.
怎样评价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新闻事业,下同),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存在着原则区别的论断,是目前新闻界关注的新闻理论问题之一。 1957年6月14日,毛泽东同志在讲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的原则区别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不相同。”这一论断,在我国新闻界具有广泛影响,成为一种经典的提法。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新闻界对毛泽东同志上述  相似文献   

15.
认识上有并重,版面上要齐飞,这是不少报纸重视采用新闻照片的一条经验。1993年全国第五届报纸新闻摄影理论研讨会上,又一次提出,报纸在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反映经济建设时要重视采用新闻照片。我国的新闻摄影作为党和国家的舆论工具,必须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把反映我国的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每个新闻摄影工作者都要自觉地把镜头对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建设成就和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只有这样,新闻摄影才能充分发挥“反映现实,推动现实,保留现实”的社会功能。 新闻摄影如何反映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呢?我个人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在于思想道德建设,新闻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历史时期,大力加强新闻道德建设,是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重要环节.大力加强新闻道德建设是由新闻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特点所决定的,也是由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队伍道德发展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新闻工作者历来受社会所尊敬,新闻道德也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担当着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者与倡导者的重要角色,新闻机关是党的耳目喉舌,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舆论阵地.这一切决定了新闻道德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新闻工作者理应成为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楷模,走在各行业的前列,向社会垂范.正人者只有先正已,才能真正成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灵魂工程师,自觉而有效地发挥出新闻媒介的道德导向功能,潜移默化地营造格调高雅的思想文化氛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坚定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各家报纸纷纷推出以关心民众、贴近百姓为出发点的社会新闻,着实令人耳目一新,一时赞誉之声四起。可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报纸在报道社会新闻时过分强调吸引读者眼球,提高阅读率,以致充满"星、腥、性",对某些偶然事件大肆渲染,没有挖掘新闻事实背后的社会背景,没有深层次的思考,使社会新闻走向低俗化。为了避免有生命力的社会新闻走入这样的误区,笔者以为当下社会新闻有必要重塑人文精神,在报道中着眼于人性、精神、情感和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要有品德,一个社会要有公德,一个行业也该有职业道德。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新闻工作直接受党的领导,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与全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发生联系。其影响之大,联系之广,是其他任何行业都赶不上的。所以可以讲,新闻道德在各种职业道德中尤为重要。当然,新闻道德的好坏,决定的条件是党风的好坏。如果党的指导思想错了,党风不正,新闻道德也就无从谈起。但是,要真正有一个好的新闻道德,关键还在于广大的新闻工作者能够坚持不懈地遵循它和维护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经过近两年整党和严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根本方针,也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规律的反映。因为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奔腾向前,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条战线上生气勃勃地推进,光明的、进步的、昂扬向上的一面,是我们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新闻,作为折射社会生活的多棱镜,就要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反映这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片面夸大社会生活非本质和支流方面的东西,搞什么“揭露阴暗面为主”,是违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规律的。  相似文献   

20.
把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落到实处,不仅仅是禁止有偿新闻,不仅仅是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它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就讲了六条,而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实事求是等又决定着社会主义新闻道德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本文重点讲一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新闻道德建设的核心。《准则》第一条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实际上,为人民服务、为读者服务也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社会主义新闻道德规范体系以全心全心意为人民服务为其基本原则,它是社会主义新闻道德的核心,这是一条不能动摇,也不能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