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西勒巴舞溶舞蹈、音乐和诗歌于一体,具有神圣性、审美性、整合性的文化特质和深厚的教育意蕴.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形态,勒巴舞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民族认同和民族文化传承、艺术教育、生态保护等方面.勒巴舞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民族教育发展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民族教育须遵循民族文化的特质,以"人"的发展为旨归,秉持"个性"教育的理念,坚持与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舞蹈是中小学生舞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韵律操、街舞等舞蹈的广泛流行,中国民族舞蹈逐渐被遗忘,受青睐程度也随之下降,舞蹈美育教育和民族舞蹈教育在中小学生教育中也受到了冲击。如果民族舞蹈教育在中小学生教育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那么,我国的民族舞蹈就难以传承和发展。因此,学校教师应加强中小学生民族舞蹈美育教育和选择适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民族舞蹈教学内容,从而推动我们民族舞蹈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舞蹈艺术教育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要正确认识其意义及其重要性,将"立德树人"融入高校舞蹈艺术教育教学之中,努力使高校的舞蹈艺术教育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一种优质的传播媒介,在当今的民族舞蹈教育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民族舞蹈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并将舞蹈的内涵、风貌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是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改革民间舞蹈教学的实际意义,并对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舞蹈是在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中特殊的存在,我国有56个民族,所以民族文化也各有不同,民族舞蹈也多种多样,舞蹈的形式也各种各样。高校的民族民间的舞蹈教育是一和发扬中华民族舞蹈的重要平台,而如何把民族的文化底蕴及其深厚的系统文化、表现的形态表现出来是各个高校探讨的问题,下文笔者将对高校民族舞蹈教育做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民族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虽然民族舞蹈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其发展也遇到了诸多问题,特别是高校民族舞蹈教育。通过分析民族舞蹈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置不够丰富,过分重视舞蹈技巧,模式和内容过于陈旧等现存问题,从学校政策、课程设置、情感培养、时代精神等方面提出参考对策,为我国高校民族舞蹈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常提到的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在于许多舞蹈教育者对"舞蹈教育"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学好舞蹈就是应该练就一身好技术,技术技巧成为评价一个学习舞蹈的孩子的唯一标准。刘青弋教授的《为未来争夺身体—关于全民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思考》,给了笔者思考,舞蹈教育应该是"身体教育",是关注身心的教育,是让受教育者在认识自己身体的同时,学会用自己的身体表达内心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大学开展民族舞蹈教育,应该以理论为基础,加深学生对民族舞蹈文化的了解,增强价值认同,学习民族舞蹈知识,提高艺术修养。同时,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言传身教”“单元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之外,积极探索民族舞蹈教育方法,保证教学效果,结合民族舞蹈教育特点,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兴趣、积累优秀素材、培养民族情感、挖掘更多民族舞蹈等。  相似文献   

9.
民族舞蹈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产生于各民族日常生活的舞蹈艺术,象征并代表了各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我国的民族舞蹈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是一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本文笔者就从我国高校开展民族舞蹈教育的意义出发,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民族舞蹈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舞蹈教育提出几点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汪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1):252-252,254
在对少年儿童的美育教育中,舞蹈不可或缺。民族舞蹈是民族优秀文化的形象体现,引导少年儿童学习舞蹈特别是民族舞蹈,对于陶冶审美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情愫、提升集体主义观念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于传统民族舞蹈来说,是通过人民群众不断的努力和智慧形成的结晶,并且也是璀璨中华文明重要的展现形式。在实际中的幼儿舞蹈教育,是塑造幼儿艺术气质的启蒙教育活动,对幼儿日后人生发展有着极大的积极性作用。因此文章就通过对幼儿舞蹈教育中传统民族舞蹈元素的引入实践策略进行分析,明确传统民族舞蹈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意义,进而制定完善的幼儿舞蹈教学策略,真正将传统民族舞蹈中的精华渗透到教育活动当中,真正为幼儿未来良好发展奠定坚实有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云南民族舞蹈教育实践出发,指出提高民族舞蹈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注重开掘民族舞蹈中的文化特性.具体可从民族舞蹈的文化品位、民族舞蹈的审美特性、民族舞蹈的文化人类学特性等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生发展于古代的"巫舞",并逐渐进化,与少数民族生活和风俗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舞蹈文化。少数民族舞蹈具有与现代舞蹈不同的审美体系和价值体系,具有极大的价值,必须采取全新的观念和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当前民族教育价值取向呈现出工具化倾向,主要体现为民族教育价值的"事物化"、民族教育价值的"去乡土化"。民族教育价值取向应从"事物"转向人,人的解放是民族教育价值的基础,实现人的解放必须保证民族教育内容的共享性、民族教育方法的实践性、民族教育研究的生成性。而"位育"是民族教育发展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15.
舞蹈是一门"美"的艺术,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它主要是通过人的肢体语言来抒发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美的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美育的作用不仅仅是在于欣赏和享受,更在于开阔眼界,充实心灵,提高觉悟。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着不可取代的独立地位。有人说:"没有美育就没有素质教育。"时代要求每位舞蹈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美育教师。因此,从美学的观点出发,认真研究一下舞蹈教师形象美的构成特色,可以说是一件很有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葛萍萍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10,24(5):111-112,F0003
舞蹈教育,尤其在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中,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教育。"审美活动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哲学问题,而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作为教师必须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舞蹈审美心理,才能做到教育的有的放矢、产生实效。针对当前舞蹈审美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要对舞蹈审美心理发生条件的主、客体进行分析,根据审美心理发生的特点实现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丁雪花 《成才之路》2010,(16):66-67
愉快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性,倡导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舞蹈教育遵循的原则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以下是笔者将愉快教育运用于舞蹈教学的一些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18.
舞蹈是一门表演艺术,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的手段,是反映生活、感悟生活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美的教育,它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人们心田,感染着人的思想、品质、情感。英国有位舞蹈家认为:"舞蹈是由感情产生的运动。"我国现代戏剧家认为:"舞蹈是单独用动作来传达情感的,它所表现的是高度的集中。"舞蹈从内而外地对人进行全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素有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之称,它还生动地展现出了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人文环境、民族文化、民族服饰、历史变迁等种种轨迹,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迹。本文从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角度,对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入普通高校素质教育课堂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目前民族舞蹈教育受各种因素限制,发展极为缓慢。而在高校开展民族舞蹈教育,符合艺术素质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又有国家的大力扶持,具有可行性。高校可以通过将民族舞蹈融入高校教学、开设民族舞蹈类别公共选修课、举办民族舞蹈教学讲座等形式来实现。这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推动全面素质计划实施,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