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提高应该从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艺术性方面着手,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彭江炜 《考试周刊》2012,(28):108-109
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素养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语言的丰富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  相似文献   

3.
段芹 《学苑教育》2012,(18):62-62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良好的教学语言修养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教师要长期学习,不断积累,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多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引导来实现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评判一堂语文课是否有效,首先应看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语言是否有效。教师应以准确的教学提问、丰富的语言情境、启发式的梳理等教学语言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语言积累,形成语感,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课堂评价语言是教师良好人文素养的充分体现。文章从分析实际教学中存在的评价问题入手,再联系教学实际谈解决策略,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营造的和谐氛围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重视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世界。教师在教学中培育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初步的鉴别、欣赏等。随着学生阅读量逐渐增多,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之下学生能够发展自身的个性、陶冶情操。语言实践是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手段,教师需要从语言出发进行阅读教学,并加大培育学生语言实践力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作为语文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语言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和习惯:以教材为本,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以报纸杂志为辅助,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以同伴的习作为榜样,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以学生的创作为途径,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语言就是作文的底色,只有着好底色,学生们的作文才能呈现出绚烂多彩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就当今世界上通行最广的语言来说,英语就是我们进行有效沟通的良好选择。由此,我们就要开展系统的英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切实做好引导,注意把握英语的实用属性,增强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提高他们说英语、用英语的能力。这样,英语才能发挥交际作用,实现有效沟通。教师可以初中英语学科素养中的语言能力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我们要如何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直接决定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分析了当前语文教师语言方面的现状,分析了教师语言素养对学生发展、课堂成功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从"积累""借鉴""练习""反思"等几个方面探索了语言素养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0.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的和重要的组合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良好的教学语言艺术修养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语言是教师思考性地、艺术性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  相似文献   

12.
邹颖 《学语文》2015,(2):47-48
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教师因此更应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本文联系课堂教学实际,提出语文教师提升课堂语言素养应关注的四个方面,即教学语言要富有情感、形象直观、幽默风趣和富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刘洋 《学苑教育》2023,(6):12-13+16
新时代的发展,市场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一型向综合型发展,其核心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萌芽时期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现阶段已经成为各小学授课的主要学科之一,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应该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运用语言策略激发学生热爱英语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本文阐释了小学英语课堂核心素养概述,探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语言运用常见问题,从中分析如何提升教师语言运用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言语的构建与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言语构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材文本的言语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语言敏感、语言内涵以及语言底蕴等方面引导学生沉入语言世界,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表达、学会交流,以实现提升学生言语智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陈进财 《成才之路》2020,(11):54-55
在农村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关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品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文章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思维发展、鉴赏能力及传统文化传承四个方面进行课堂实践研究,为农村语文教师提供一份关于践行核心素养的理论依据,为农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教学语言(Teacher talk)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传授知识、教书育人时使用的语言,又称教师语言。英语教学语言(English teacher talk)既是一种传授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本身,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因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语言会对学生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选取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进行创新教学,即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精心锤炼课堂语言,从而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常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欢愉、积极向上的心态中学习成长,真正做到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聚焦语言现象、悦读语言文本、涵咏语言韵味、展开语言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近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课堂教学语言素养是教师亟待提高的教学能力之一。课堂教学语言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良好的教学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可以从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一种语言的学习,语言教学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掌握汉语语言知识,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上所用的教学语言,与学生学习语文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利用合理的语言教学能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对于学生来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语言的应用至关重要。新课改必须充分重视初中语文教师课堂上教学语言的运用,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