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特征。校企合作的大力发展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大的启示在于要因地制宜、与企业需要接轨、与社会发展同步。基于协同育人理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改革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建立全人教育理念和协同育人机制,将企业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建立校企合作心育项目,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要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育人的研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创新的根本。高职院校要注重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管理和提高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多次出台产教融合相关方案及指导意见,格外重视并提倡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产教协同育人,高职院校也渴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优秀人才,不断进行教学管理改革,在产教合作的道路上进行了不少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校企合作浮于表面,普遍呈现"两张皮"的现象。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明显不足。为此,本文对省内外多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深入调研及研讨,寻求解决校企合作深层次问题的方法,创新产教协同育人中的教学管理机制。得出结论:产教协同需要形成高校、企业价值共享的机制,才能增强双方在合作中付出努力的主动性,真正践行"双师协同+多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校企合作实效。  相似文献   

4.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校内产教园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提出了"职业主导、岗位需求、工学结合、互动融合"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往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被动性,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无为性,高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无力性,强调以政府为主导,以高职院校、企业同为双主体,实现政府、高职院校、行业和企业、学生的多方联动机制,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一体化育人。  相似文献   

5.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坚持需求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培养产业和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与一流企业和行业共建产业学院,并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双主体、深融合"的产业学院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坚持需求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培养产业和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与一流企业和行业共建产业学院,并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双主体、深融合"的产业学院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资源共享、知行合一等方面有所突破。但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制约了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方面开展了有效的探索,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校企合作互赢。  相似文献   

8.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最困惑的问题之一,也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职院校应认识到校企合作的价值与意义,重新定位校企合作的价值取向,这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客观要求。在与企业合作时,高职院校应建立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合作中一体化育人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事件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主要围绕着事件属性和事件类型来展开。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需要发挥多个主体的功能和作用。事件系统理论指导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逻辑是各主体的主动性事件对产教融合具有促进作用,校企实力对高职院校和企业参与产教融合事件类型选择具有一定影响。据此提出事件系统理论指导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优化建议: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延长产教融合“时间”;构建产教融合治理机制,拓展产教融合“空间”;构建产教融合动力机制,增强产教融合“强度”。  相似文献   

10.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但合作机制僵化落后和获益不明显等因素制约着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影响校企深入、持久地合作。利益共同体创新合作机制,明确权责,制定符合校企利益契合点的分配模式和方式,校企共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增强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利益共同体协同发展模式有效地促使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院校布局与产业布局相适应,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适应,达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合作。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现状,从产教融合内涵剖析入手,梳理和归纳相关理论对产教融合在具体实施上的指导价值,以W学院下属二级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例为对象,展开系统研究和讨论,分析其面临的困难与瓶颈,提出更好地利用政企校三方资源突破困境,促进校企协同育人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实现民办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2.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驱动下,基于协同创新的理念和优势富集效应,从多元协同的视角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构建,形成闭环式的协同育人架构,并提出三位一体的实践方案,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下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是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将混合所有制融入其中,汇聚社会各方优质资源,促进高职院校体制机制的变革,育人模式的创新;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与协同创新中心的关系,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作用,详细阐述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途径,为当前及今后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目标所向,是解决人才需求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依然存在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高、校企合作不够紧密、产教融合形式单一等问题。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构建多形式新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共建校企艺术设计类核心专业群等多种方式提升产教融合的创新发展水平,从而有效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推进育人与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保障.通过运用交易经济学理论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提出以混合所有制构建高职院校市场化校企合作机制,并指出建立市场化合作补偿机制和政府投入制度保障是落实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引领发展的代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质的规定性、高职院校发展的竞争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复杂性等的内在要求。产教融合从院校实践发端到学术认同,其组织形式和学理内涵不断丰富,形成了政府主导的空间样态、市场主导的组织样态、教育主导的育人样态等。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背景下,需要高水平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整合生产要素,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集聚行业企业技术专业、业务骨干等高层次人才,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能动性,促进校企“双元”育人,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完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及其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问题,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深入研究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论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规律,构建"校企研"协同育人共同体和三方合作育人机制,汇集三方优质资源搭建职业能力提升"三平台",重构"三阶段"教学环节和模块化课程体系,创新并实践了基于校企研共同体的"三融合、三平台、三阶段"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建成开放共享、辐射影响范围广、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训平台,是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共管共享能够集教学、研发、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土建类专业实训平台,既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又能推动建筑企业的技术进步和适应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对加快高职土建类专业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重融合”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点与难点。本文探讨行业型高职院校如何在融合行业办学、融合企业育人、融合生产教学的"三重融合"的办学模式下,通过行业、企业、学校三层次产学合作,建立五方面的校企合作机制和校内改革体系,为工学结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形成此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为了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当构建适应于创新创业背景下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针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整体结构性、开放合作性、统筹需求性、产学研创一体性等特点,在分析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面临的缺少研习、忽视协同、轻视创新、缺失激励与评价四点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解读支持政策,完善产教融合体系;强化企业作用,建立企业主导模式;协同院校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平衡产教供需,促进无缝对接,为今后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