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歉的魅力     
谈及班主任工作,人们普遍认为"爱"是关键,认为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爱"要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爱"成了班主任工作中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践行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始终恪守爱生如友、爱生如子、爱生如己的师爱准则。但我认为,对于班主任而言,爱不是目的,  相似文献   

2.
让世界充满爱,是人们的向往;用爱架起教育的桥梁,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学校教育是智慧的启蒙,包含着知识、思维、理念等人生之道的底蕴和价值取向。所以,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每时每刻体会着"爱"在教育工作中无可替代的非凡作用,并每时每刻用"爱"育"爱",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能体会到最强烈、最深刻、最丰富的情感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这种爱不同于一般的"母爱"、"父爱",也不同于一般的"情爱"和"友爱"。这就是师德的最高境界——师爱。师爱是一种自觉而理智、纯洁而全面、普遍而持久的爱,是一种无私、高尚、伟大的爱。“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教师,我们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孙敏  郭元福 《中国德育》2013,(23):54-56
小学德育最基本的工作是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博文小学坚持"爱与责任伴随成长"的核心教育理念,坚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德育工作形式,构建了有特色的德育体系,从学生基本的行为规范抓起,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一、以博爱为核心,润物细无声博爱是我校德育的核心。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们将爱分解为爱国家、爱学校、爱老师、爱家人、爱他人、爱自己,并通过"一二三四五"工程帮助学生实现这六个爱。一个同心圆。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以下简称"棉幼")是一所有58年建园历史的幼儿园,在这50多年中,"爱"的情怀在老一辈"棉幼"人心中深深扎根,"爱"的理念在新一代"棉幼"人心中不断萌芽,"爱勤严诚"的园训在"棉幼"人中不断传承。"爱"的文化,在园长李建丽接任后,更是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这次,就和大家聊聊李建丽园长和老师之...  相似文献   

6.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909年,至今已走过101个春秋。回望二小百年路,一步步走来,散发着爱的光芒。我们二小人无比骄傲,因为历史已经告诉未来,百年二小,爱心百年。爱的教育,已融入一代又一代二小教师和学生的血脉,源远流长,"百年树人"的憧憬,已在二小美梦成真。如今,新一代二小人开创并实践以"以爱育爱"为核心的"双主体育人"教育思想,更加丰富了爱的教育这一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内涵。我们强调,爱不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标。二小的教师正以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启迪学生爱的心灵,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相似文献   

7.
王忠莲 《考试周刊》2013,(69):179-180
"以爱育爱"是教育规律,"施爱—懂爱—去爱"是具体方法和措施,我们以自己的赤诚之心关爱学生,让学生了解、体验、懂得自己生活在充满爱的大家庭之中,从而让他们尝试、实践,这就是"爱的传递".我作为人民小学的一名普通的中队辅导员,用爱心为孩子托起一片美好的蓝天.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是一项"爱心"事业,师生沟通的最好语言就是爱,有爱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只有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学生才会尊重、爱戴和信任你,才能在学生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威信,从而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9.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不难,难的是爱有"问题"的"、特别"的学生。在对待"问  相似文献   

10.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为"双主体育人",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两个主体在不同层面起作用,通过自育、互育,协调互动,共同发展。"以爱育爱"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双主体育人"办学理念的核心,也是实验二小班主任工作的灵魂,是对每一位班主任的要求。学校向班主任提出了"爱的四有",即"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爱的艺术",要求班主任工作要做到"目中有人"。多年来,学校在打造"目中有人"的班主任队伍的过程中,用爱营造着温馨和谐、积极进取、民主开放的氛围;用爱创设着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获得成功与发展的平台;用爱构建实验二小的班主任"美丽、智慧、快乐"的工作方式,做最好的我。下面,我们通过几位班主任在实践中的所想所做,透视班主任团队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1.
"一惯两爱三点"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师生双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模式。"一惯"是指师生双主体养成关注国内外社会动态的习惯;"两爱"是指师生双主体形成并保持对思政课的喜爱;"三点"是指以国内外社会的热点、所在高校的焦点、大学生的关注点统筹教学体系。"一惯"、"两爱"与"三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2.
关注美,歌颂爱,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正是这一主题的最佳体现者之一。《边城》通过对"充满爱与美的天国"的精心塑造,以及对翠翠这位"凝结爱与美的天使"的生动描摹,表现了翠翠这一集自然美与人性美于一身的完美形象。  相似文献   

13.
教师之爱     
兰芳 《教师》2011,(12):115-115
一位哲人说过:"写在纸上的爱,一个早晨就可以读完;说在嘴上的爱,一转身就能忘记;而唯有教师和母亲的爱是写在大地和天空,永藏在心底的。"一、爱,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人们常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一位教师所教过的学生遍布各地。作为教师,我们也常常以此为自豪。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对于我们来讲,每个学生可能只是我们班级里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14.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跟着进了屋?"答曰:"哪里有'爱',哪里便有'智慧'和'成功'。"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故事中如此,教育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懂得爱学生,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您的爱,才能找到教育的方法,达到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李科 《宁夏教育》2014,(5):67-67
从孩提时就向往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而今,我已是一名有着30年教龄的老教师了。有人问我:"你爱自己的职业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我非常爱我的职业,更爱孩子们。我虽然做了30年的教师,但我没有懈怠过。"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早已装满了天真无邪的孩子,我爱他们,我也一直用爱心呵护着他们。  相似文献   

16.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师爱是一种似于母爱、又高于母爱的感情,教师只有用爱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尤其更要关爱存在一些问题的单亲家庭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任婕 《学子》2014,(10):98-98
一、带着真心"求真务实"对待工作,"真心实意"对待学生,用真心做教师。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火热而真诚的心。二、携着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相似文献   

18.
"普爱人格"是指在普爱心理认知下自觉践行爱人、助人、利他等亲社会行为的人格特质。把塑造"普爱人格"作为当下中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核心是把"爱"作为人格的重要元素予以培育,这在心理学上既有广泛的依据,又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塑造"普爱人格",包括执政党、政府、社会各行各业在内的一切公民、组织与团体,都要付出努力,营造"普爱"社会心理。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学习心理学,自觉运用心理学,普及爱的认知,普撒爱的温暖,弘普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普爱人格"是指在普爱心理认知下自觉践行爱人、助人、利他等亲社会行为的人格特质。提出把塑造"普爱人格"作为当下中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其核心是把"爱"作为人格的重要元素予以培育,这在心理学上既有广泛的依据,又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塑造"普爱人格",包括执政党、政府、各行业在内的一切公民、组织与团体,都得付出努力,营造"普爱"社会心理。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学习心理学,自觉运用心理学,普及爱的认知,普洒爱的温暖,弘普爱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一、爱的困惑 在南京行知园晓庄故地,陶老夫子的墓前横联上书"爱满天下"四个浑厚圆润的大字,此乃陶先生手书,至今已过了半个多世纪,而今仍熠熠生辉。"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奋斗的行动和纲领,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博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