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的音乐历史上,隋唐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时期,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达到空前绝后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大量的西域音乐传播并进入了中原地域,震荡了宫廷雅乐的正宗位置,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在此期间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形成了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大繁荣。而龟兹乐则是西域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乐舞。在隋朝的九部乐,唐朝的十部乐中,龟兹乐都被收录其中。在隋唐时期,龟兹乐已然成为了正统宫廷音乐。作为少数民族音乐翘楚,龟兹乐不仅在隋唐时期得到的高度发展和对汉族乐舞及文学与艺术等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传扬并影响了我国周边日本,朝鲜等地区。  相似文献   

2.
隋唐时期西域音乐化名噪一时,这一时期的音乐研究因史料相对丰富而颇有成果。其研究主要聚焦于乐人、乐器、乐部、乐曲、乐律、乐舞等六大要点。由于研究方式与视角的差异,其成果多有争鸣。尤其针对龟兹乐来源问题、西域乐律乐调的形成问题。出现印度说、伊朗说、中原说等几大观点。此外,西域音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程度亦有分歧。章试图通过对各种成果的整理以求管中窥豹,从而梳理隋唐时期音乐化概貌。  相似文献   

3.
隋唐时期西域音乐文化名噪一时,这一时期的音乐研究因史料相对丰富而颇有成果.其研究主要聚焦于乐人、乐器、乐部、乐曲、乐律、乐舞等六大要点.由于研究方式与视角的差异,其成果多有争鸣,尤其针对龟兹乐来源问题、西域乐律乐调的形成问题,出现印度说、伊朗说、中原说等几大观点.此外,西域音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程度亦有分歧.文章试图通过对各种成果的整理以求管中窥豹,从而梳理隋唐时期音乐文化概貌.  相似文献   

4.
隋唐时期西域音乐文化研究成果述要(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唐时期西域音乐化名噪一时,这一时期的音乐研究因史料相对丰富而颇有成果。其研究主要聚焦于乐人、乐器、乐部、乐曲、乐律、乐舞等六大要点。由于研究方式与视角的差异,其成果多有争鸣,尤其针对龟兹乐来源问题、西域乐律乐调的形成问题,出现印度说、伊朗说、中原说等几大观点。此外,西域音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程度亦有分歧。章试图通过对各种成果的整理以求管中窥豹,从而梳理隋唐时期的音乐化概貌。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西音乐艺术的广泛交流创造了条件.交流的过程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西域音乐的东渐和中原音乐的西传.关于西域音乐东渐的情况在史书中多有记载,而中原音乐西传的记载却较少.因此,以往论者只注意到了西域音乐的东渐,忽视了中原音乐的西传,甚至绝断地认为古代只有西域音乐在东渐.如日人岸边成雄在他所著的《古丝绸之路的音乐·西域音乐概述》中说:"……丝绸是从东方流向西方的,而另  相似文献   

6.
从出土文书看唐代伊州的屯田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州是唐代西域的东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唐政府非常重视对这一地区的经营。在大兴屯田过程中,特别强化对屯田生产的管理,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这对于推动伊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祖国边防,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我们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古代西域各族人民在化上对祖国的贡献很大,特别是在佛教的传入和音乐的贡献上。西域学由三部分构成,即各族人民用自己母语创作的作品,或他们到中原以后用汉语创作的作品,以及内地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到西域后创作的描绘边疆各族人民生活以及山川风貌的作品。今后我们应加强对此的研究,这有利于雏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8.
隋唐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艺术繁荣时期,也是胡汉文化交流、融合及其影响最广泛的时期,更是西域乐舞与中原乐舞交流最充分的时期。将从西域乐舞对中原宫廷乐舞、民间乐舞的传播和发展,及对社会风尚的影响展开论述;详尽分析了西域乐舞在中原盛行的原因。因而民族文化艺术既要保护、开发和传承,也要交流、创新和发展,还须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开创中华民族文化振兴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对西域音乐情有独钟,他在许多诗歌中都表现出对西域音乐的独特感受.他将对西域音乐的理解领悟力与其西域情结相沟通,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意象,为人们呈现出对西域音乐与众不同的感受,生动再现西域音乐特色.而<琵琶行>中对琵琶女演奏技艺的精湛描摹,更体现了他对西域音乐的高超鉴赏力和音乐素养,将西域音乐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政权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发展时期,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成熟时期。其间,各民族文化包括中外民族文化的传播、交流甚是频繁。西域音乐在中原的传播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现将西域音乐之兴起、东传及在中原的流行、影响等内容集结成文,以求教于方家。古代人使用“西域”一词时,其界定范围有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西域包括新疆及其以西的中亚、西亚、北非、地中海东岸及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从狭义上说,西域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葱岭以东,我国历代中央及地…  相似文献   

11.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流传、发展过程中,与各地的语言、风俗以及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筝乐风格和流派。在我国黄河流域一带,历史上广泛流行着古筝音乐。在这一地区较为集中地分布着河南筝派、山东筝派和陕西筝派三个古筝流派。三派筝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就如同血和肉、鱼和水的关系,正是丰富、深厚的民间音乐的土壤,才培育出了筝乐这朵中国民乐的奇葩。  相似文献   

12.
琵琶作为我国古代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早在上千年前便被载入史册。琵琶是西域的乐器,在古时中原和外来邦国的文化交流中传入我国,最初琵琶拥有多种类型,多种结构特色的,在后来和中原其余乐器文化交融后,慢慢被我国文化同化,所携带的西域特色逐渐褪去,渐渐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演奏技巧,有了传统文化的风格,造型在多次改造后成为现代琵琶的样子。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处丝绸之路要道,西域各少数民族在长期中西方文化的浸染与影响下,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本文立足于西域少主民族文化特色,讨论中原文化、中亚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西域少数民族文化衍变历程中的重要影响,同时从开放度、包容度、民族性、土著性、层次性及共享性等方面全面分析其文化特点,以期对西域少数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度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丝竹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六乐”就用瑟、琴伴奏,汉魏时期的“相和歌”用管弦乐伴奏,到魏晋时期的伴奏乐器已有笙、笛、篪、节、琴、瑟、筝、阮等八种。隋唐时期之后,丝竹音乐不仅为戏曲、说唱和歌舞伴奏,同时丝竹音乐合奏的形式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纷纭涌现,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丝竹音乐。丝竹音乐中的演奏乐器以丝弦和竹管为主,乐队组合富有地域性,每件旋律乐器都能尽力发挥自己的特点表现音乐风格。丝竹音乐的地方色彩浓郁,各乐种大多有能体现地方特色的主奏乐器。  相似文献   

15.
如果没有乐器的发展、外来民族音乐的渗透以及唐人对音乐的特殊爱好,就没有唐代的乐诗和声诗的繁盛。西部乐器和音乐因素的加入,大大改变和丰富了中原音乐,唐代诗歌中所反映的音乐演奏状况,正是中原地区人们接受西部音乐和乐器的过程和心理感受,为后世留下了被诗化了的音乐,从中可以看到西部音乐从民族的、民间的“新声”逐步主流化的过程。通过对西部乐器的流布历史考察,却发现另一种有趣的现象,即许多乐器与中原地区早期的乐器同源,或是从中原传入西域的,例如秦琵琶和筚篥之类,经过改造和发展,伴随着西域音乐再次流入中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乐器。  相似文献   

16.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型诗体。它的兴起与音乐的发展有密切关系。隋唐时代,随着疆土的扩大,交通贸易的繁荣,西域音乐流入中原,它与民间传唱的俚曲小调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曲调丰富、旋  相似文献   

17.
两汉时期西域的基本范围是指敦煌以西、葱岭以东、天山南北一带地方,相当于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域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开始于遥远的历史年代。据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17“西域土地内属略”,唐虞、三代均有交往;《山海经·大荒西经》、《穆天子传》对葱岭以东的山川形势  相似文献   

18.
唐代西域乐舞诗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时,以西域乐舞为主体的“胡乐”在中原风靡一时。领导时代新潮流的唐代诗人敏锐地捕捉住了西域乐舞多姿多彩的民族风貌、异域情调,用生花妙笔为我们呈现出了具有浓郁西域文化气息的具态的西域乐舞,令人耳目一新。这些精彩绝伦的西域乐舞诗既体现出了唐人审美趣味的多元化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唐诗刚健开放、自由爽朗的气质,从而成为独具情韵的诗苑奇葩。  相似文献   

19.
词作为配乐的歌词,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史书上泛称与胡乐进入中原有密切关系,即受胡乐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所谓“胡乐”,其中主要成分,是源自西域各民族的音乐。源自西域乐曲的词牌曲调有多少?现存唐宋词牌有哪些是源自西域的?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数字难以历数,这些问题也难以回答清楚。但是,追溯历史化发展的轨迹,仍然可以大致梳理出来。章试图从隋唐大曲中廓出西域传入的乐曲与词牌的雏形,以此说明诗词之变,其中西域音乐化的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华词曲学具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诗之国度。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古典诗歌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浩瀚的作品,那里有无穷的宝藏。学习、鉴赏古典诗歌,可以让我们获得极其丰富的营养。一、反复吟诵,体味诗歌的音乐美我国的古典诗歌向来就是与音乐密切相关的。乐府诗来自乐府、唐绝句、宋词、元曲,一直到明清时的调、小曲,都是人乐的。诗人写诗、词人填词,都要讲究音韵与节奏的和谐,使诗、词富有起伏跌宕的韵律和流畅回环的乐感,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在初中的语文教材里,有大墨的古典诗歌。清人刘大魁说:“积字成句,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