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景全 《云南教育》2009,(17):46-46
何谓校园生态文化?其基本含义是:校园内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文化,它是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发育的文化,重视教育的人文性和对个体生命性的尊重。近年来,昆明铁路五中以校园生态文化理念为指导,努力构建适宜生命成长的教育乐园,让校园成为师生和谐发展的生态园,努力探索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生态园小学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生态园内,是一所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现代化学校。学校秉承"倡导人本化管理,构建生态型教育"的办学理念,营造自然、和谐、全面、均衡的教育生态环境,打造教育的"生态园"。一、打造生态校园,为了师生快乐生活学校以景陶情,以文正心,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被潜移默化,天天向上,时时向善,刻刻向美。环境是一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生态文化的价值体现为:它是学校发展灵魂的体现、学校精神的彰显、学校综合实力的展现。而网络在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中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环境下建构校园生态文化,要弘扬多元文化、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培育校园网络文化师资队伍、增强校园生态网络文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构建校园和谐文化生态、打造校园"文化软实力"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它在学校的各项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为学校各项建设注入文化内涵,提升品位,成为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构建校园和谐文化生态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和活动文化建设,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教育、调适、激励、凝聚等诸多功能,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辐射型氛围.  相似文献   

5.
高春忠 《海南教育》2013,(10):26-27
<正>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具有特定的精神文化内涵。生态的校园环境是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也能给学生提供心灵成长的力量。如何以学校的校园实际出发,建设以绿色为主题的生态理想校园环境,是学校发展的目标。一、建设绿色生态校园的必要性一所好的学校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要能给学生提供舒适美丽的校园让学校成为适合师生学习工作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文化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文化力的创建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作支撑。因此,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最佳的生态环境,即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高度协调的生态校园,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校园,即从生态视野去审视和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7.
生态视角下高校文化建设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全新的学校文化,它强调校园生态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和谐发展的关系,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创建学校生态文化必须积极推进教育观念生态化、教学理论生态化、学术研究生态化、校园活动生态化和校园环境生态化。  相似文献   

8.
数字校园建设是学校教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学校教育文化的视角认识、把握数字校园建设,是学校教育文化发展、数字校园建设的必然要求。数字校园建设与学校教育文化建设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教育文化冲突导致人们对数字校园建设的质疑,影响建设进程;学校教育文化整合可以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并最终形成适应未来的新型学校教育文化。忽视学校教育文化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将难以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9.
王海云  杨威 《教师》2021,(17):3-4
文章以现有的相关研究为基础,通过辨析当前的观点,提出了学校发展路径.具体而言,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来引领学校发展,可围绕引领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教学运行制度建设、职教育人体制建设、全员育人模式建设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文化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文化力的创建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作支撑.因此,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最佳的生态环境,即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高度协调的生态校园,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校园,即从生态视野去审视和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1.
朱亚玲 《天津教育》2023,(10):37-38
<正>新时代呼唤新教育,新教育具有新理念,当前文化发展推动学校发展已然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理应顺应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将文化建设作为校园建设的内在驱动力,让全体师生都能在文化素养的引领下齐心协力、共同进步。优秀的教育系统绝不是冷冰冰的,想要让学校的发展稳步向前,就要营造出校园有文化、教师有热情、学生有希望的教育教学环境,确保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为学校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从校园的学习生活中收获幸福、体会成长。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相似文献   

12.
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与小学美术结合,符合各方诉求。校园文化建设获得丰富助力支持,小学美术教学得到诸多成长契机,受益最大的当然是学生,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展示舞台,为激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创造有利环境。美术教学呈现繁荣景象,这当然是学校、教师、学生的多赢结果。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和小学由洛龙区政府投资兴建,于2006年11月投入使用。在洛龙区教育局多元课程理论和全课程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以"牡丹文化"为主题,以经典诵读为抓手,优化大课间行为艺术课程活动平台,使素质教育落地开花。龙和小学将校园创设为一本隐性的大书,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知识,提高技能,提升品位。学校以牡丹文化、洛阳元素为主题,开辟了学校生态园区、地面文化、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走廊文化阵地,设立了生态园  相似文献   

14.
注重生态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促进高校发展的基石。生态文化改变以往教育过程中“以师为本”的本位思想,指出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与生具有的主动的、受动的生态互动关系,强调人和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基于我国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不容乐观的现状,提出宣传倡导校园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教学论、营造学术生态文化、构建新型行为体系是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校园是国家发展教育建设的必经之路,构建生态化校园有着深远的意义。建设生态化校园主要可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建设物化条件,即学校建设好生态型学习场所、运动场所及休息场所,应做到科学选校址,选用生态环保型建材、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科学采光、无公害处理校园区垃圾及科学绿化等;一是营造生态型校园文化氛围,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开展各种形式环保活动,并以学校为阵地向社会传播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涵盖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大部分。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地的文化氛围,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等。物质文化的建设直接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建生态校园就是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最基本的工作。在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建生态校园、用环境育人”这一思想,全力打造生态校园,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本文以建设泰达生态校园为实例,对建生态校园和实现生态育人作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每个生命个体全面、健康、和谐、高品质地发展。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学校是生命的学校。为此,我们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全力构建生命化校园:让校园成为充盈温馨关怀的家园、弥漫文化芳香的乐园、流淌自然灵性的生态园;让校园成为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体育场、提升生命品质的发射场、增添生命能量的加油站:让校园成为教师闪烁生命光环的天空、追寻专业成熟的领空、驾驶创造飞船的星空。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是一定学校中反映其教育关系和教学关系的观念形态的总和。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助于推进先进文化的建设。本文总结了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经验 ,并论述了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初中校园要积极探索本真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学校教育教学立德树人的本质,树立"归本求真、止于至善"的校园文化理念,明确本真文化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统领地位,优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育人环境。在打造"书香校园"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在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方面狠下功夫,在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方面狠下功夫,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狠下功夫,在有效提升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狠下功夫,让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最新取向,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必将致力于校园生态文化的构建.21世纪的校园应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构建良好的生态教育系统,通过各种实施途径,注重人-教育-环境的和谐与平衡,造就生态校园,推进学校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