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族先公名号中的鸟图腾印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商族源于鸟图腾的传说商民族起源于鸟图腾这一美丽的神话传说,在社会上是广为流传的。《诗经》和《楚辞》是记录这个神话传说的较早文献: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诗·商颂·玄鸟》)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诗·商颂·长发》)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喜?(《楚辞·天问》)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楚辞·九章·思美人》)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正是在这些资料基础上,综合成如下完整  相似文献   

2.
“寸阴寸金”之说,来之惜时的古代文人。“寸阴”一语初见于汉。《淮南子·原道训》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自此,以“寸阴”指称时间大为流行。唐末王贞白有世所传诵的名句:“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白鹿洞二首》)苏轼《和方南圭寄迓周父之》云:“共惜相从一寸阴,酒杯虽浅意殊深。”朱熹《偶成》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未可轻。”诗中“寸阴”显然是指极短的时间,然而在“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中,“寸阴”是一个有一定值的时间。那么,“寸阴”如何求解其值呢?光阴,意即光的投影。光影当…  相似文献   

3.
张崇琛 《寻根》2003,(1):40-41
古有元日饮屠苏酒之风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其俗至宋时犹存,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陆游《除夜雪》诗“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皆咏其俗。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屠苏”原为房屋之名,字本作“”。《广雅》:“,庵也。”《广韵》:“,草庵也。”《太平御览》卷一八一引汉服虔《通俗文》:“屋平曰。”后径写作“屠苏”。如《三国志·曹真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云:“(李胜)为尹,岁除,厅事前屠苏坏,令人更治之…  相似文献   

4.
陶易 《寻根》2024,(1):82-87
<正>中国古典诗歌与音乐密不可分我国的原始歌谣是以诗、乐、舞三者结合为特征的。《吕氏春秋·古乐》云:“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这里描述了原始部落的先民狩猎后的欢庆场景,人们手持牛尾巴,踏着脚歌唱,配以乐舞八章。这种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正是后世踏歌的源头,至今在我国许多民族地区依然常见。  相似文献   

5.
<正>少柔兄台鉴:洛阳一别,须臾之间已近半载。昨接笺惠,如晤故人。云及近来读书,知兄真笃学精进一日千里,殊慰相念也。来示论及孔门诗教并扣以予意。弟虽向有愚思,然性颇慵怠,泛思而未成文,故非能于仓皇之间奉答以报。惟冀有日稍稍整顿成文,尚希兄不吝教之,以裁区区之不逮云。诗之为教,其所从来尚矣。审其端绪,爰则六经。按《礼记·经解》云:"入其国,其教可  相似文献   

6.
许姓祖地考     
李立新  王道生 《寻根》2006,(5):100-105
炎帝、许由与文叔《左传·隐公十一年》云:“夫许,大岳之胤也。”晋代杜预《春秋世族谱》云:“许国,姜姓,与齐同祖,尧四岳伯夷之后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元和姓纂》、《急就篇·注》中均有相同记述。在上述文献中,出现了五个人物:炎帝、太岳(四岳)、伯夷、许由、文叔。他们似乎均为许姓始祖,让我们逐一予以分析。(一)炎帝。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代活动于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部族早期以渭水流域为根…  相似文献   

7.
煉意略論     
正元人王構《修辭鑒衡》卷一引《金針格》曰:"煉句不如煉字,煉字不如煉意。"《金針格》雖是一部僞書(書名或作《金針集》,或作《金針詩格》,舊題白居易作。又《仕學規範》卷三七引此語出《續金針格》,《續金針格》舊題梅堯臣作。《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八、《詩人玉屑》卷八所引《潛溪詩眼》擷其語,"煉句不如煉字"均作"煉字不如煉句",而認爲"未安"),但這兩句話卻是很有道理的,就拿"煉句不如煉字"來說,所謂"煉句",無非是詞語的調整,缺乏形象的創造。當然,  相似文献   

8.
<正> 所谓杂家,对其做过学派界定的,有《汉书·艺文志》,云:"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  相似文献   

9.
藏冰考     
《寻根》2017,(6)
<正>《左传》说:"《七月》之卒章,藏冰之道也。"藏冰的有关制度和举措在《诗经·豳风·七月》的最后有明白的表述。其中说:"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凌阴,就是藏冰的地方。这四句诗是说:夏历十二月采冰,一月藏冰,二月举行一个开冰仪式(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卷十三)。可见,藏冰渊源古老,但后世相关文献并不多,藏冰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相似文献   

10.
"狼烟"考     
李正宇 《寻根》2006,(2):92-99
“狼烟”一词的出现及流行燃烽火以报警,西周时期已有。《史记·周本纪》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烽火”是个统名,分指烟焰及火光,即《墨子·号令篇》所谓“昼则举烽,夜则举火”。“烽火”又称为“烽燧”,《史记集解》引《纂要》云:“烽主昼,燧主夜。”《昭明文选》卷四十四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李善注引曹魏张揖说:“昼举烽,夜燔燧。”说明白天燃烟为号称为“烽”,夜间燃火为号称做“燧”。唐代《烽式》规定,警烽的传递速度“一昼夜须行二千里”(宋·曾公亮等撰《武经总要前集》卷五《烽火·行烽》条引)。在电讯尚未发明的…  相似文献   

11.
水雲樓與《水雲樓詞》(一)嘉慶《東臺縣志》卷三十四《録一·古蹟》云:“水雲樓:在秦潼鎮壽聖寺内,明吏部侍郎儲巏讀書處。乾隆年間,鎮人朱廷琛重修。韓子野《水雲樓詩》云‘壽聖樓高枕水隈,柴墟曾此讀書來,元燈誰續琉璃古,憑眺猶能照客懷’。”明儲巏、清朱廷琛之生平,略考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1.《回忆积木小屋》(日本·2008)一句话评论:遁入回忆之门,在纵向的维度里打捞遗落的人生。2.《老妇与死神》(西班牙·2009)一句话评论:死神和医生的夺命大战!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思考安乐死。3.《像素入侵》(法国·2010)一句话评论:虚拟侵吞现实,像素"和谐"地球。4.《依巴拉度——时间篇》(日本·2007)一句话评论:绝美幻想之城,看不见的城市。5.《老人与海》(俄罗斯·1999)一句话评论:玻璃上作画的神技,老人独挑大海的悲壮,与海明威最相得益彰的视觉形式。  相似文献   

13.
正在《论语·学而》第十五则中,子贡引用了《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生动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教诲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言语效果,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孔子说可以和他谈论《诗经》了。在《论语·八佾》第八则中,子夏向孔子请教《诗经》中一句诗的含义。在老师答案的启发下,子夏生发出新的见解,同样也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孔子也说可以和他谈论《诗经》了。那么子夏问孔子的是《诗经》中的哪句诗呢?它有什么含义呢?孔子是如何解答的呢?孔子的解答又给  相似文献   

14.
“仞”的量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仞”是一个古老的长度单位。但古籍中对这个单位量却说法不一。《说文》“仞”字条下云:“伸臂一寻八尺,从人、仞声。”“寻”字条下又云:“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许氏谓“寻”、“仞”皆为伸两臂,八尺,使后人对这两个单位包含的实际的量产生了疑惑。《尚书·...  相似文献   

15.
人物二题     
人物二题王春瑜杨云史与蒋檀青江东杨圻,名云史,民国前期著名诗人,以《江山万里楼诗集》,名播诗苑。其表兄是小说《孽海花》作者曾孟朴,他写此小说时,杨云史曾提供过不少义和拳资料(杨云史:《致张次澳书商赛金花墓碑事》。《赛金花本事》第一六五页)。为人风流倜...  相似文献   

16.
北宋的苏东坡 ,是以诗、词、书、画多方面的艺术成就载入我国文化史册的。他的作品多富于哲理性 ,这从他的两首绝句《琴诗》和《题西林壁》就可窥见一斑 :《琴诗》是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题西林壁》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琴诗》是说弹琴要有琴 ,还要有具备弹奏技巧和音乐素养的弹奏者 ,缺一不可。其概括意义在于阐明一切创造 ,都是主客观交融而成的 ;《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云萦雾绕、岭重峰叠的景象。其概括意义在于指出研究问…  相似文献   

17.
欢毛泽东作有《七律·答友人》一诗,“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若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此诗点出了九嶷山及舜帝的传说。九嶷山位于湖南省南部,在宁远县境内,素以独特的风光,奇异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动人的传说,驰名中外,令人神往。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水经注》云:“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传说舜帝死后,二妃娥皇、女英千里迢迢…  相似文献   

18.
正"君子"一词在华夏文化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地位,直至今日,它仍代表国人所普遍向往、追求的一种理想人格。《说文·口部》:"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段玉裁注:"尹,治也。"因此,"君子"原本表示身份地位,指在位者或贵族阶层,如《诗·小雅·采菽》"君子来朝",毛传:"君子谓诸侯也。"《国语·周语下》"恺悌君子",韦昭注:"君子,谓君长也。"《周易·乾卦·象传》"君子以自强不息",孔颖达疏:"言‘君子’者,谓君临上位,子爱下民,通天子诸侯,兼公卿大夫有地者。"从出土器物中也可以找到例证,如春秋早期的《晋姜鼎》,铭文云"用康夒(扰)妥怀远执君子",意谓使远近各国的统治者都来归附晋国。又如《敬事天王钟》"敬事天王,至于父兄,以乐君子"、《黑敢钟》"歌乐自喜,凡及君子父兄"的"君子"当指异姓贵族。作为贵族阶层,君子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文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贵族垄断的王官之学。而到了春秋战国,原有的贵族分封和宗法等级制度逐渐瓦解,世袭制和世卿世禄为选士任官和专职官僚制度所取代,在学术文化上,继王官之学而起的是诸子之学。在这种背景下,"君子"一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正《襄阳蹋铜蹄》为南朝乐府诗名,出自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清商曲辞》主要有《吴声歌曲》和《西曲歌》两大类。关于吴歌的产地,《晋书·乐志》云:"吴声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以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南朝乐府民歌除了吴歌,最重要的就是西曲。西曲即荆楚之声,主要是湖北一带的歌谣,以长江、汉水之间的  相似文献   

20.
正1.顧應陽(生年)明正德丙子(1516)元日,顧清作《丙子元日示雲孫,時其弟應芝將晬,陽、寅、辰錄四兄弟在松》詩,第三首云:"陽孫今日已成童,諸弟荆花共一叢。"(《東江家藏集》卷十三)"陽孫"即顧應陽,"成童"即年屆十五歲。又顧清《先妣封孺人陸氏墓志》:"先妣……卒以弘治壬戌十二月十日,……曾孫,男一,應陽,女一,俱幼。"(《東江家藏集》卷三十)可知顧應陽生在弘治十五年壬戌(1502),且在十二月十日之前。萬民英《三命通會》卷八"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