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读者述职     
述职报告往往是写给领导们看的,但钱江晚报却把它写给了读者。 该报在10月8日的钱江周刊上推出了《编辑部的故事》——向读者述职,与读者坦诚交心,道出新闻采编幕后的种种酸甜苦辣。意在版面之外,求得与读者更真诚、更广泛的交流。这组稿子见报后,报社不断接到读者来信来电,亲临报社慰问的读者络绎不绝。 钱江晚报的“向读者述职”,其实可以看作“群众办报”、“开门办报”优良传统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的生动体现。随着市场经济向社会各层面的迅速渗透,报纸的商品属性日益突出。要在强手如林的报刊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十分关注读者需求,在坚持正  相似文献   

2.
“钱江晚报现象”研讨会8月底在杭州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和浙江有关单位的专家认为,“钱江晚报现象”的产生、形成和不断系统化的基本原因和经验,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有一个明确的办报宗旨——心向读者,情系万家,并不断发掘其丰富内涵,使得办报人有一个明确的“坐标”,有一个扎实的根基,也因此有了一个个与读者贴近贴心的好点子、新举措。二是有一条清晰的办报思路——把报纸办成一座“桥”,融合党心民心,传递真情亲情;面向受众,不断研究读者的需  相似文献   

3.
记得在去年1月,《钱江晚报》的同志向我介绍了《钱江晚报》的办报情况,听了为之振奋。《钱江晚报》贴近群众、注重引导,继承传统、又有创新的办报路子和办报实践,在全国新闻界特别是晚报界受到关注,被称为“钱江晚报现象”。我曾嘱咐《钱江晚报》的同志,要好好总结积累,要抓经验。 一年后,在《钱江晚报》创刊10周年之际,看到了永祚同志这本书的清样,我很高兴。尽管过去也  相似文献   

4.
悉心培育精品提高办报水平兼评钱江晚报的精品意识吴永祚钱江晚报的办报实践,在新闻界受到广泛关注,而研究、分析1995年以来钱江晚报的办报实践,则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办报者越来越注重倡导、培育、形成精品。“精品”,在新闻学中尚未有明确的解释,查阅新闻学辞典...  相似文献   

5.
郑宇 《新闻实践》2004,(2):21-23
2003年10月28日,读者忽然发现,钱江晚报一大早就已出现在杭城的报摊上,拿在手里还感觉重了不少。自这天始,钱江晚报改扩版,日常版面从48版扩充到64版,以一张全新的面孔出现在读者面前。几乎同时,都市快报也推出有64个版的厚报。今日早报紧随其后,经过精心的酝酿,于11月20日将一份56版的厚报呈现在读者面前,比以前增加了16个版面。比较改版前后的钱江晚报、都市快报和今日早报,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新的办报方式和办报理念正悄然出现,其尝试、摸索、创新的思路也让人耳目一新。在短短的几个月中,这三份都市类报纸的改扩版,预示着一个以“厚”为特点的报业时代正在浙江报界悄然来临。  相似文献   

6.
冯晔 《新闻实践》2001,(4):31-33
钱江晚报是一张地方性晚报,自身缺乏制作国际新闻产品的条件,同时,我们又处在一个报业竞争相当激烈的环境中,作为时政报道的一块主要内容,国际新闻要办出与众不同的特色,让更多的读者爱看,必须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探索。去年年初,钱江晚报编委会按照“21世纪城市生活类主流报纸”的办报定位、“读者的精神家园”的办报理念,决定加强时政报道,将原先每天2个版的国际新闻扩大到4个版,并提出了国际新闻要“把握国际关系中的主流脉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总体要求。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在编委会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关注热点、加强权威、提高品味、重视人物、强化时效”的风格,在新  相似文献   

7.
《钱江晚报》是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报《浙江日报》社主办的一张综合性地方报纸。1987年9月1日创刊。开始发行6万份,以后每年平均以30%多的幅度递增,1994年发行量达47万多份。 这些年来,该报恪守“心向读者,情系万家”办报宗旨,热心地为政府部门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架起了一座座密切联系党、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记者深入社会生活,深入百姓家庭,采写了许多切中时弊、顺应民心的系列报道,做了许多实实在在大大小小的好事,在广大读者中树立起很高的威信。杭州许多市民,每逢疑难问题,就会想到找“钱江晚报”去。浙江新闻界一些有心人称此为“钱江晚报现象”。 下面,择要介绍一下近两年刊登在钱江晚报上的一部分系列报道情况:  相似文献   

8.
宏观运筹提纲挈领──试析钱江晚报的办报思路及其规律性吴永祚一张好的报纸,或者说是领导满意、读者欢迎的报纸,总有一条明确的办报思路。这条思路,是办报人组织报道、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一条轨道,也是传者与受者发生传要关系之前由传者先行构架的一座桥梁。用“轨...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新闻研究所、杭州大学新闻研究所和浙江《新闻实践》杂志编辑部联合召开的“钱江晚报现象”研讨会,历时两天,于8月31日在杭州圆满结束。来自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内外新闻理论研究机构、新闻院校的领导和专家,对“钱江晚报现象”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讨会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悉,对一家报纸的办报实践所引发的现象进行专题研讨,在全国报界尚属首次。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梁平波和宣传部副部长杨大进到会讲了话。梁平波说钱江晚报之所以办得好,一是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真正起到了沟通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三是把办报与社会活动密切结合起来,报纸面向社会,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0.
青岭 《新闻实践》2001,(4):40-41
今年3月6日,钱江晚报一版刊出《改版百日聆听您的声音》一文,公开征询读者对改版的意见,显示了虚心求教,不断创新的办报精神。 笔者以为,钱江晚报自去年11月27日改版以来,其报道内容、版面形式及新闻策划力度都令人耳目一新。虽然,钱江晚报对这次改版事先未作任何声张,但广大读者仍真切地感受到晚报的这次改版在新闻报道、图片使用、版面形式三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形象。笔者就此谈点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做大叫响报纸品牌——试论钱江晚报的品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对这一新的经济环境,新闻媒体怎样在市场的分化组合中,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在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许多晚报、都市报都在努力探索,有的已取得显著成效。在此,笔者就钱江晚报的办报理念,特别是其品牌战略作些分析,以期抛砖引玉。一、构建都市主流媒体,做大品牌报纸的品牌凝聚着一家报社的办报理念、办报质量和办报实力。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报纸要赢得读者,赢得市场,不容置疑需要有信誉度、美誉度高的品牌。报纸品牌最重要的内涵应是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相似文献   

12.
沈芸 《新闻实践》2006,(10):50-51
经济新闻创新的空间十分广阔,但创新的难度也十分大,经济报道容易被经济部门的工作牵着走,容易陷入“概念 数字 例子”的模式。在办报实践中,钱江晚报提出了“赋于经济报道人文关怀、大众情怀”的办报理念。为了让这样的理念具体化、生动化,我们比以往更加重视经济人物报道,让经济活动中的人活起来,在经济报道中写出人的活动与感情,探索出了一条以“人化”叙述做活做强经济新闻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新闻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试析钱江晚报的“挂牌值班”活动吴永祚本文责任编辑邓俊《钱江晚报》推出的“挂牌值班”活动及其系列报道,已持续了一年多时间,至今仍在延续。所谓“挂牌值班”,就是由报社根据读者反映和投诉的最集中的问题,出面邀请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主要...  相似文献   

14.
2000年5月开始,钱江晚报推出“约会院士”系列报道,我们有意识把它作为一个品牌来经营,从策划到采写、制作、推广,努力把它打造成一个名牌产品,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扩大这个品牌的影响力,争取最大化的读者市场。 一、选准时机,占领市场 从推出“约会院士”第一篇报道之后,钱江晚报以每周两三篇的见报率与读者见面,引起很好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钱江晚报“挂牌值班”活动的启示吴永祚钱江晚报推出的“挂牌值班”活动及其系列报道,已持续了一年多时间,至今仍在延续。所谓“佳牌值班”,就是由报社根据读者反映和投诉的最集中的问题,出面邀请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集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1月,钱江晚报进行了首届“新闻宝贝”评选活动。近一个月的活动中,钱江晚报采用鲜活、娱乐、双向互动的方式,对新时期报纸品牌的推广创新、对平面媒体与读者的新型互动方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今年2月12日,钱江晚报的“人文”版以三个整版的篇幅做了一组《“三农”问题的人文叙事——16人的乡愁报告》; 3月8日,一条以〈对“三农”问题的艺术叙事——钱江晚报与杭州艺术家联手打造大型先锋实验舞蹈<与外乡人一起跳舞>》为标题的新闻,再度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相似文献   

18.
谢晔 《新闻实践》2004,(12):51-52
钱江晚报近年来提出"打造21世纪城市主流报"的旗号,直取中高端媒介市场。目标所指,是强大持久的舆论影响力和牢不可撼的市场控制力。几年来,钱江晚报坚定地奉行这一办报理念不动摇,经历了市场洗礼,引领浙江报业风骚。  相似文献   

19.
提倡报纸与读者互动,做好报纸与读者互动,已是深入许多办报人心中的理念。这是报业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是报纸确立读者主体地位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也是报纸增强亲和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党的办报传统,所谓“开门办报”,就包含了与读者——群众的互动内容。从最初的读者来信、征文、读者调查,到现在几乎每个报社都开通的热线、邮箱、读者报料,以及一些话题讨论,都是办报互动实践的结果。本文所说的“互动”,是特指围绕中心工作、主题  相似文献   

20.
王少军 《新闻世界》2008,(11):39-40
读者评报在业内不算是新鲜事,但长年坚持让读者对每一期、每一版、每一篇稿件进行评判,读者评报“常态化”,这在目前国内可能还是少见的。《安徽日报农村版》自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引入读者评报机制。把报纸好不好的“话语权”交给读者,以评报促办报,有效地提升了办报水平和报纸质量.收到了较好的多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