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杨茜译 《海外英语》2013,(5):50-51,64
目标:提高英语阅读和听力水平。想一想:你喜欢什么类型的电影?你看过最暴力的影片是什么?你对暴力电影怎么看?考试:本文有助于你备考FCE、IELTS和TOEFL等。常看暴力电影会使人变得粗暴吗?有人蜕会,有人说不会,不妨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说的。你的看法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2.
暴力美学主要指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追求,其目的是消解暴力。受中国传统文学中暴力表达及暴力与侠义共存的江湖文化的影响,当代武侠电影显示出鲜明的暴力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暴力的神圣化、伦理化,暴力动作的舞蹈化,暴力的浪漫化,暴力的喜剧化。当今电影创作有渲染暴力的趋势,无论从道德意义还是从美学意义讲,这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类型电影中,暴力电影的影响是最为人所关注的一种,因为它关涉许多复杂而微妙的社会以及社会心理问题。本文以两部经典暴力电影中的声音与场景在贾樟柯电影作品中的迁徙、复现与变形为主要论题,由继发的电影文本分析先在的暴力文本如何被认同,以及何种暴力元素与形象被认同,进而推究出暴力电影发生社会影响的一种可能情况,即暴力电影中的形象所带有的一种力量,可以转化成一种特殊社会环境中的权威幻想,作为艺术,电影对先在文本的致敬与复制,其中隐含的批评意味非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杨雅茜 《考试周刊》2015,(18):19-21
文章对金基德电影特有的以血腥和色情为主题的暴力美学进行分析,并对电影"失语"现象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分析金基德借用暴力美学最真实反映人性道德的原因。金基德的电影为什么在本土并不叫好,风格从以往的血腥暴力转向温情脉脉。同时和同类型导演的暴力美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张娜 《华章》2013,(19)
当前社会,青少年的暴力行为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从美国的校园枪击事件,到中国的硫酸毁容、青少年行凶悲剧,无一例外的揭示着青少年暴力的危害。与此同时,社会中传播的暴力文化比比皆是,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网络信息和游戏,处处都充斥着暴力的身影。于是人们开始思考,到底青少年的暴力行为与社会的暴力文化有着怎样的联系?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青少年暴力与暴力文化相关性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编号HBSJ20100007),希望以此来找到青少年暴力更深层次的文化根源,从而对青少年暴力进行行之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几十年来,媒体暴力一直是青少年攻击行为研究者密切关注的对象。媒体暴力主要包括暴力电视、暴力电影、暴力电子游戏、暴力音乐、暴力书刊与互联网络攻击。媒体暴力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旁观到的暴力,主要是观看电视或电影上的暴力画面。在这种情况下,儿童、青少年不是暴力事件的直接卷入者,只是观赏别人的暴力行为,是一种被动的、替代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暴力美学"诞生于电影领域,是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美的展现。"暴力美学"从电影领域迅速扩展到当下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一个文化现象。在其不断发酵升温的同时,需要对其做更进一步的审视和研究,在多元决定论引导下,探寻后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受众心理与暴力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暴力美学作为一种新的电影创作风格和手法开始频繁地出现于一些电影作品中。本文从古典文学艺术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中汲取营养,对暴力美学的外在表现和产生的心理原因、社会原因进行了具体论述,然后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导演的作品,将暴力美学的特点归纳为对力量的崇尚,形式的美化及人性解放的总结,并论述了暴力美学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关注暴力美学的发展对电影艺术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代电影对暴力的美学化处理,暴力经历了一个日常化过程.三类典型的暴力叙事一一对应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的主体姿态.但是现实反抗、彼岸救赎与游戏解构仍然无法完整定位暴力的真实和身陷其中的主体真相.赋予暴力以叙事的形式,那么它将失去真实.而如果我们真的捕捉到某种暴力真实,又势必无法将自身再嵌入跨人际的现实.正是在此视阁下,当代电影种种暴力与主体的悖论叙事获得了揭示性的症候价值.  相似文献   

10.
"暴力美学"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与时尚和消费以及审美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蕴含着深刻的美学内涵。本文从暴力美学电影到暴力绘画再到行为艺术中的暴力倾向出发,分析暴力美学产生的原因;它的背景及历史渊源;以及暴力美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审美意蕴。从两方面分析暴力美学的渊源。一是艺术史上从古至今都有对暴力美的表现和对暴力形式美的追求,二是暴力题材电影自身的发展和绘画艺术上的暴力美学的演变。最后指出暴力美学的艺术表现意蕴还在于它折射了人的一种生存状态;那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的需要;一种对现实的超越,从而得到精神的自由和艺术上的自我展现。  相似文献   

11.
马亚颖 《考试周刊》2014,(54):19-20
《搏击俱乐部》是一部充满愤怒的电影,愤怒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其中无处不在的暴力镜头,以及镜头背后透出的混合着痛快与无助的感受。除了展现视觉层面的暴力场景之外,导演还在电影中融入了对暴力的诸多反思,并抛出一系列问题:我们是谁?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我们该如何生存?文章分析了《搏击俱乐部》中暴力元素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2.
“血战到底”是《兵王》推出的最新副本活动,玩法有点类似子日本一部暴力电影《大逃杀》,所有进去的玩家互相残杀。一直生存到最后的人成为最大赢家。你只能战斗,因为你要活下去。在生存游戏中,怎样才能保证自己是坚挺到最后的那个?  相似文献   

13.
饭前有几分种的空闲,我决定把自己留给报纸。当眼睛不留意滑到广告栏的时候,一行字映入了我的眼帘。 最新打斗组台,最酷枪战系列。 就在“2000 劲霸游戏组合” 你看到这些有什么想法? 的确是个问题。 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不知是哪一位创新者发明出“暴力”一词,于是各个厂家争先恐后地做出一系列与这个词有关的产物。 电影、出现暴力片,内容多以枪杀、纵火、交战和撕杀见常,镜头常常血肉模糊。 音乐,所谓的“暴力摇滚”MTV,画面也与“暴力电影”相似。这好像已经感觉不到音乐的美感了,取而代之的是“酷”、“帅”、…  相似文献   

14.
崔红  何庚飞 《高中生》2011,(24):44-45
Leading:青少年的暴力行为与他们观看暴力电影有直接的关系吗?暴力电影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什么影响?There has been a great deal of debate about the possible connection between violent behavior in young people and their exposure to violent films,video games,TV programming and music.  相似文献   

15.
到底是充斥于电影、电视、电子游戏中的暴力场面点燃了人类的暴力欲望,还是心内潜藏的暴力倾向在电子媒体的暴力场景中得到渲泄?在未有科学的结论得出之前,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味剑指电子暴力,并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早期左翼电影在借助旧市民电影传统的爱情主题、故事框架和叙述模式的同时,基本上已经具备了相对完整的、激进的左翼思想和革命立场,以及相应的左翼电影模式;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孙瑜编导的<火山情血>,将旧市民电影中一直旺盛活跃的个体性暴力基因移植到影片当中,在完成为以后完全意义上的左翼电影铺设阶级暴力意识和暴力革命模式的同时,又为1949年以后大陆电影的阶级革命和革命暴力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暴力电影影响,暴力叙事成为美学风格和表现方式,暴力美成为审美客体。暴力美学的本质在于超越暴力的血腥与残酷及反人道的一面,反向追求美学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通过战记文学《平家物语》,力图探求暴力美学在作品中的深层内涵与美学效果,从新的角度解读古典文学作品,批评传统文本话语中常被忽视的暴力叙事。  相似文献   

18.
曹桐 《文教资料》2014,(36):139-141
昆汀·卡伦蒂诺作为西方暴力美学的杰出代表,影片以黑色、暴力、荒诞为主要特色。擅长运用非常规叙事、血腥的场面和精彩的长对白。其将暴力与荒诞性的巧妙融合,使昆式电影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9.
《可可西里》作为一部优秀的藏族题材影片,制作者对于对电影镜头空间及镜头间空间的细腻处理,构建了复杂的空间关系.这些关系转化为影片中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后发挥了重要的叙事功能,且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深化了影片主题:当人类自身的生存空间都面临威胁时,自然生态空间的平衡如何得到维护?暴力侵犯式的介入或是以暴制暴式的保护是否合适? “万物平等”还是“适者生存”?人类在强大的自然空间威胁时又当如何作为?  相似文献   

20.
《狂风沙》是美国西部牛仔电影的代表作。本文通过暴力表征的视角,探讨了暴力文化在19世纪后期美国西部社会上的实质。暴力的表征理论证实了主流文化的霸权压制。暴力的再现体现了对主流文化的反抗和抵制。暴力的角逐实际上是对权力的崇拜。暴力的表征和表现释放了生活中的压抑,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