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实录】余老师面带笑容走上讲台:“请同学们一起说,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生齐说课题:“夏天也是好天气。”余老师问:“如果有人说夏天不好,那么你读这个标题时,哪个字要读重一点?”生齐答:“‘好’字。”他要求同学们一起试读一遍课题。又问:“如果人们说春天、秋天都是好天气,而你要说夏天也是好天气,那么读这个标题时,应将哪个字的音读得长一点?”生齐答:“‘也’字。”他要求学生再读一次课题。接着,他让学生将上两次读的体会结合起来,重读一次课题(学生将“也”字拖长,“好”字加重齐读课题)。读完课题后,余老师请学生大声…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狼和小羊对话的教学挂图 ,问学生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 ?觉得狼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狼 ) ,问学生听过有关小羊的故事吗 ?小羊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小羊 )然后板书“和”字 ,把课题连起来。2 .让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提出学习要求 :1.让学生看着拼音 ,读准字音 ,特别是生字的字音。2 .要求学生通读句子 ,读通课文。三、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始认读 ,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其他学生思考 :课文里狼想干什么 ?(生答后 ,师板书 …  相似文献   

3.
一、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四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所附选读课文中的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因为它是构成语文能力最基础的东西。离开“双基”去谈语文能力的培养,无疑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本。究竟如何抓“双基”,下面试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略谈拙见。一、划框自学自学:即在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先让学生自学。内容和要求:(1)字,读课文划出生字,并查字典注音;然后认准字形,能默写下来。(2)词,读课文时,划出生调,据语境推断词义,然后查词典核对、理解,用词造句,做到能运用它。(3)重点语句,读文后划出印象最深的关键性语句并联系课文,初步体会其内涵。(4)语段…  相似文献   

5.
导读《柳敬亭传》,要落实字词,概括举纲,比较选择,辨析批判,做到打好知识基础,培养想象力、选择力和批判力。落实字词学生自学,读好课文注音的字十五个,读好课文注释的词语三十五个。同时掌握补充注  相似文献   

6.
闻美娟 《广西教育》2014,(25):71-72
正为构建"倾听、串联、反刍"的教师教学行为,实现"活动(作业)、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分享表达"的课堂学习形式,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成长的场所,我校开展了语文教师磨课研讨活动,针对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纠正、补充。其中,苏教版语文第五册课文《蒲公英》由汤小燕老师执教。汤小燕老师在第一次执教时,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读准字音"和"读通句子"上,让学生在学生字、读课文的同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其主要教学环节如下。【《蒲公英》第一次执教的教学片段】一、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一)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你对蒲公英有多少了解。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教学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靳家彦老师的课上,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一、以读代讲靳家彦老师曾谈到这样一个例子:学期终了时,让一个五年级的中上等学生读一篇课文,竟出现好几处错误;又让他给一篇课文分段并说出每段的段意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他说记不清了。原因何在呢?他认为主要是上课时阅读太少。因此他强调把读书的优先权还给学生。他也切实做到了这一点,而且把它演绎得淋漓尽致。片断一:(师板书课题: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师:请突出英雄的名字读。(生明显地加重了“董存瑞”三字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学生首先遇到的是识字问题。以前总是按大纲的要求去解决生字问题,让学生会读文中应会读的生字,会写课文中应会写的生字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了。后来,经过几篇课文的教学后,我逐渐发现了学生在识字上并不向我想象的那样。由于这一教学环节的失误,致使学生遇到以前学过的字,由于遗忘又成为了"生  相似文献   

9.
片断一: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师:想听老师读读课文吗? (教师配乐入情入境地范读,学生陶醉于教师的范读) 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把课文读好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老师和这课的生字是好朋友。你们要想也把课文读好,首先就得认识这些生字朋友。请把你刚才标△的字多读几遍,自己读完后,再跟同桌互相检查,看是不是把这些字都读准了。老师相信大家会想出办法把这些字记住。 (生自己识字,同桌互读互听) 师:下面老师检查一下,看同学们能不能把本课的生字读准。电脑依次出示:脚、步、悄、丁、冬5个课文第一小节的生字,指名认读,又把生字放在诗句中让学生认读。之后,出示第一小节,让学生练读。  相似文献   

10.
戴亚华 《吉林教育》2007,(10):37-37
一、借助汉语拼音,学会读通课文汉语拼音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全文注音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一、看图激趣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挂图。(1)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告诉大家吗?(2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犤设计意图犦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激发学习兴趣。二、初读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注意听清字的发音。2.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3.同学互读互查。同桌可每人读一遍课文,互相交流评价读课文情况。看“朋”、“生”、“娘”等重点字是否发音准确,课文是否读通读顺。4.小组讨论:你读懂了什么?犤设计意图犦用优美的音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初步…  相似文献   

12.
《快乐的节日》这篇课文,词句浅显,意义明白,教学中不宜作过多的讲解和分析。建议从读入手,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训练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一、尝试朗读,做到读准、读通、有停顿。 “尝试朗读”即让学生自己试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全注音课文的优势,首先大胆地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拼音,  相似文献   

13.
课文《纸船和风筝》,其中“祝福”两个字要求学生会认、会写。下面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案例1: 教师读完课文.开始领学生学习字词,将生词一股脑出示在黑板上.指着生词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学生呢.小和尚念经似的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读。  相似文献   

14.
王迪 《山东教育》2011,(5):33-33
一、采用鼓励性评语,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一年级的学生朗读课文有一定的困难,更不用说读流利、读出感情了。他们善于听背,但不善于看书读。有个学生朗读时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有时落字,有时添字。我耐心地帮他正确地读完课文,  相似文献   

15.
汉语拼音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获得了直呼音节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待进一步训练才能巩固、提高、熟练、生巧。我们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训练学生按声变韵不变,韵变声不变,以及颠倒次序熟读音节表或采取任意抽读的方法,快读音节卡片,以此来提高学生直呼音节的速度。我们把复习直呼音节,熟练直呼能力定为拼音课文、注音课文教学目的要求之一.教每一篇拼音课文,教师都有重点地将课文中的一些音节带调写在黑板上,训练学生快速直呼带调音节。教每一篇注音课文之前,教师都有重点地将一些注音新词,  相似文献   

16.
正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1.将课文读正确、流利。读懂文章的前提是将课文读正确、流利,所以文章中的所有字词句必须都认识,特别是生字。学生可以借助拼音拼读生字,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文中的字都认识了,就要反复读课文,注意读好停顿,直到将课文朗读流利为止。2.默读做记号,自查工具书、资料,解决难题。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用上学过的方法给课文做记号,画出重点词句段,写写批注,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做上记号。  相似文献   

17.
《毕升》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一篇新入选的阅读课文,用“导读法”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一、自读。了解人物特点,感知课文内容 《毕升》一课的自读要求是:根据文中的注音,掌握14个二类字的读音,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前后句,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知道毕升是我国宋代的一位发明家,他发明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第一册《诗词五首》中的《过故人庄》有这样一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其中“斜”字是读作 xiá,还是读作 xié,课文没有注音,因此,许多人对此字的读音也就不尽相同。笔者认为此字应读 xié,而不应读 xiá。《中华大字典》对此字注音为:“徐嗟切,音邪”,《辞海》对此字注音为:“习耶切,音邪”,《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对“斜”注音  相似文献   

19.
《会摇尾巴的狼》是一篇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课文采用活泼有趣的对话形式,把凶恶狡猾的狼和遇事沉着、做事稳重的老山羊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并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紧张惊险的故事。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设计以读为本的课堂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内容,体会感情,明白道理。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一步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时要注意认识的字读汉字,不认识的字读音节,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把文章读通读顺。第二步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清自然段的序号,并划出这节课要学的6个生…  相似文献   

20.
一、阅读,教师指导好小学生的朗读小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扫除知识障碍,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一是指导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破句。二是读课文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切不可让学生读上一遍就草草收兵,让读书仅仅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课文之美,读出语言之美,读出生活之美。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一味地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