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非当前注意"是"那"在外指用法上的一个特点,从这一特征出发,既可以解释其向连词的虚化,也可用于解释其在语篇中的话语功能。  相似文献   

2.
"蛛丝马迹"是人人皆知的成语,比喻事情留下来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一般的辞典的解释全是说,"马迹"就是马经过后留下的痕迹或马脚印。可是,仔细一推敲,你就会发现,这样的解释是很难成立的。从事理来说,蛛丝是很不明显的,那么与  相似文献   

3.
驯马     
樱艳丽 《良师》2011,(3):31-31
阿拉伯有一位著名的驯马师,他驯出来的马甚至被称为神马。熟悉驯马师的人都知道,每天早上,驯马师会指挥着一群马绕圈子跑,这其中有雄健的大马,也有很小的幼马。驯马师的助手,则一边呵斥着马,  相似文献   

4.
黄世仲的《大马扁》是一部适应清季革命形势,出于政治斗争需要而诬蔑康有为等人的章回小说。它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假小说以施诬蔑之风",并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从《大马扁》的这种小说性质出发,我们可以正确认识学界对它或褒或贬的评价,并给予它在中国小说史上一个恰如其分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例1 “百马问题”一百匹马,一百块瓦,大马驼三,中马驼两,小马两驼一块,问需大马、中马、小马各几何. 解法一:(参数法) 设大马、中马、小马分别为x、y、z.则依题意得:  相似文献   

6.
《〈指南录〉后序》开头云:“德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教参”将“都督诸路军马”当成一个动宾短语,解释为“统一指挥各路兵马”。笔者认为,这样解释不妥。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古代散文选》(中册)第371页对“都督诸路军马”的解释为:“官名,全国军队的统帅。”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第179页对“都督诸路军马”的注释为:“可以看作官职名称的一部分,也可以看作规定职权的一种说明。”“都督诸路军马”作为一种官名,这在有关的书籍中可以找到例证。巴蜀书社《…  相似文献   

7.
关于"在黑板上写字"等几个句式转换时所呈现出来的不对称现象,学者们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并且试图用各种方法来解释这种不对称现象。一方面可以从句法结构的内部入手来探讨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句法结构的外部入手来解释这种不对称现象。这两种不同的角度其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汉语语法研究所遵循的一个轨迹:从描写语法到解释语法,并且解释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新春开学第一天,孩子们个个穿着新衣服新鞋子,欢天喜地来到幼儿园,早晨一来就快乐地簇拥在我的身边。我说:"小朋友们新年好!你们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瑶瑶第一个抢着回答:"我知道,我知道,是马年!"我向她伸出大拇指:"对啦,今年是马年哦!你们喜欢马吗?"孩子们高兴地说:"喜欢!"我接着说:"老师祝你们今年个子高高像小马,身体壮壮像大马,  相似文献   

9.
在低年级进行口头组词训练时,学生中常见的毛病是求同思维多,求异思维少。如用“马”组词,只要第一个学生组出“大马”,其他学生就会顺着“老马”、“小马”、“红马”、“白马”、“黄马”溜下去。如果教师善于引导,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启发他们变换角度组词,适当扩大组词范围,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字义的  相似文献   

10.
周晓慧 《家教世界》2014,(6X):51-51
<正>今天是新春开学第一天,孩子们个个穿着新衣服新鞋子,欢天喜地来到幼儿园。早晨一来就快乐地簇拥在我的身边。我说:"小朋友们新年好!你们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瑶瑶第一个抢着回答:"我知道,我知道,是马年!"我向她伸出大拇指夸奖她:"对啦,今年是马年哦!你们喜欢马吗?"孩子们高兴地说:"喜欢!"我接着说:"老师祝你们今年个子高高像小马,身体壮壮像大马,开动脑筋像快马,运动锻炼像赛马!"孩子们听了都鼓起掌来。琪琪捂着嘴乐着说:"周老师说了好多‘马’字,真好玩儿!"我接着问:"那你们心里有没有甜甜话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有!"我说:"现在我们都来  相似文献   

11.
李飞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4):102+119-102,119
唐诗中含"牛""马"字的作品众多,通过整理发现,"牛""马"的偶词截然不同,各有特征。诗歌的意境及创作习惯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2.
"距离"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情境:将军的战马需要喝水,从营地出发到河边,可以怎么走?抽象:我们可以把营地看作一个点O,小河看作一条直线l。二、寻找最短线段1.寻找路线,引出线段:将军的马该怎么走,起点在点O,另一个端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狗取谷种的神话是物种起源神话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类型,其故事结构与盘瓠神话十分相似,具有发生学上的关系,但仅从这两个故事本身难以断定其产生的先后。盘瓠神话与蚕马神话也十分相似,从盘瓠神话的一些细节可以判断出它是从蚕马神话演变而来,蚕马神话更为原始。因此,可以推断,狗取谷种的神话当来源于蚕马神话,并经历了盘瓠神话这一中间传播环节。  相似文献   

14.
《绿山墙的安妮》里的安妮是个孤儿,她"阴差阳错"来到绿山墙。马瑞拉本想要一个可以帮她干活的男孩,马修却把安妮领回了家。安妮心里很开心,因为从此她就属于马修和马瑞拉兄妹,而在这之前,她不属于任何人。  相似文献   

15.
熊和妮 《中国教师》2014,(23):56-59
<正>DNA可以解释我们是什么,身份可以解释我们是谁。教师身份则包含了教师关于"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同时,教师身份建构对教师学习"怎么成为一名教师"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教师身份建构可以帮助教师发展其教育哲学,进行教师决策,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和教学效率[1]。对教师身份建构的研究还有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教育教学过程。布瑞兹曼(Britzman)认为教学不仅包含认知层面的知识和教学技术的程序,  相似文献   

16.
<正>"蛛丝马迹"是一个常用成语。多数人认为"马"就是马牛羊的"马",所谓"马迹"就是"马蹄痕迹"。连《汉语大词典》也将"蛛丝马迹"释为"蜘蛛的细丝,马蹄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依稀可辨的痕迹"。"蛛丝"确实细微不易被发现,可是马呢?马可是庞然大物,它留下的蹄痕相对而言要明显得多,称不上"隐约、依稀",很难和"蛛丝"相提并论。那么,"蛛丝马迹"的"马"究竟是什么"马"呢?笔者认为应该是一种叫灶马的昆虫。灶马的学名叫"突灶螽",属于直翅目蟋螽科。此昆虫一年四季都可以见  相似文献   

17.
莱辛寓言     
猴子和狐狸"告诉我,有哪一个动物灵巧得我不能模仿!"猴子这样对狐狸夸口。可是狐狸回答说:"你告诉我,有哪一个动物下贱得想去模仿你。"我的民族作家--还要我更清楚地解释吗?马和公牛一个冒失的男孩骄傲地骑在一匹烈马上跑了过来。一头粗野的公牛向马喊道:"真可耻!我是不会让一个孩子驾驭的!""可是我,"马回答说,"把一个孩子甩下去,又能给我带来  相似文献   

18.
从"术"到"学",加强修辞理论建设是修辞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修辞学学术探索的自然选择。加强理论建设可以从深化修辞主体及语言本体的研究入手,同时应该注意修辞理论的科学性与简明性等问题。修辞现象与普通语言现象相比,它包含着人的更多智慧性的认知操作,修辞理论建设好了,修辞现象解释清楚了,常规的语言现象也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这正是修辞学的语言学价值所在。另外,修辞学研究可以催生新的语言学理论,可以揭示人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还可以为探索语言从用变到演变的规律,提供一个很好的窗口。  相似文献   

19.
刘静 《海外英语》2011,(13):181-182
《二马》是老舍早期创作中很值得重视的一部作品,是作者唯一的一部把中国主人公"载到"国外做生意求生存的作品,作者惯用了擅长的幽默笔调勾画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隐喻的使用随处可见,为作品增色不少。该文拟以图里的翻译规理论为视角,分析解释译者对《二马》中比喻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经理的礼服     
服装公司的大马经理受黑熊董事长的指派,3天后就要代表公司出席一个展销会。为给公司做活广告,黑熊董事长要求大马经理在30天会期内,每天都要穿一套最新款式的精品礼服,而且要彼此各不相同。这可让大马经理犯了难:短短3天,谁能设计并缝制出30套各不相同的精品礼服呢?酷爱数学的小鹿姑娘主动请战,两天后,就将一个精致的手提箱交到大马经理手上。大马经理打开手提箱,看见里面的礼服款式新颖,色彩鲜丽,质地优良,确是精品。但一点数就傻了眼:“怎么只有6套?误我大事了!”小鹿姑娘不紧不慢地说:“3天内要设计、制作30套礼服,即使是粗制滥造也难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