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四、清华大学历史系不甘落后出手抢救1929年8月,蒋廷黻成为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并担任系主任之职。蒋氏不仅将他新的史学理念带入清华,而且乘罗家伦校长高度治理整顿清华的东风,将历史学系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尤其是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2.
正值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以"创新——梦想与使命"为主题的"清华创新论坛"4月19日在清华科技园举行,来自政府、高校和企业界、学术界等领域的杰出代表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就区域创新、大学创新、企业创新等话题展开研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以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迈瑞公司董事长徐航、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卫东等中国企业界的领袖级人物,纷纷讲述了各自企业的成长故事,并对如何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们投票通过了改革方案,但改革的对象,其实不是我们"十月,一项酝酿了五年的人事制度改革在深圳大学正式实施。改革结果如下——校长章必功表示自己可以"不要正厅级",但这不能由他决定;教授们期待着"教授治校",但现在却"从教授变成了‘教授工'";号称打破所有人的"铁饭碗",  相似文献   

4.
陈文军 《兰台世界》2013,(28):128-129
梅贻琦是海峡两岸清华学子心目中的"终身校长",在时局动荡的革命年代,正是他在清华大学井井有条的教育管理工作,保证了清华一流学术殿堂的名望。  相似文献   

5.
清华90周年,海峡两岸同庆。2001年4月26日,台湾清华大学校长刘炯朗抵达北京,参加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活动。新竹清华排球队随同前来,他们将和北京清华的学生举行一场友谊赛。为配合北京清华4月29日的庆典活动,台湾清华的庆典特意提前了一星期。北京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前往参加。他带去的是一支篮球队。4月27日,台湾团参观清华校园。高  相似文献   

6.
清华四大导师 一生任教63年 1919年,28岁的赵元任被聘为康奈尔大学物理讲师.转年,作为清华学校优秀生,赵元任应聘回校任物理、数学和心理学讲师.1921年,赴美任哈佛大学哲学讲师.1925年,清华学校增办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33岁的赵元任被聘为国学研究院导师兼哲学系教授,并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被称为研究院"四大导师".1929年,清华国学院结束,赵被聘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1931年梅贻琦卸任清华留美监督,回国接任清华大学校长,赵元任受命接替清华留美监督一职,一年后回国.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封名为“吁请顾秉林不寻求连任清华校长”的“致清华全体校友的公开信”在网络上流传,这封洋洋万言的信中列举了不同意顾校长连任的诸多理由。但,各方均未在公开场合作出任何回应。  相似文献   

8.
冯茵  代红 《兰台世界》2007,(8):55-56
解放前清华风雨历程中,只有一个人,"他一生的业绩和清华结合在一起"(陈岱孙语),他就是老校长梅贻琦先生.  相似文献   

9.
“网络课堂在非典期间功不可没,不少老师和学生都是第一次和网络教育亲密接触。和以往的教学相比,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清华附小校长赵颖回忆说,当时学校放假后,校方和家长都急得团团转,清华同方主动找到他们,提出无偿提供网络平台支持网上开课。赵校长立即连夜召集老师们研究怎样把课堂尽快搬到网上。 赵校长介绍说,清华附小网上课堂  相似文献   

10.
冯茵  代红 《兰台世界》2007,(4X):55-56
解放前清华风雨历程中,只有一个人,“他一生的业绩和清华结合在一起”(陈岱孙语),他就是老校长梅贻琦先生。  相似文献   

11.
在清华学校任校长期间,周诒春热心教育,着眼于民族教育独立,积极推行多项校政建设,推行完全人格之教育,倡导"端品励学"",着重德智体三育"的方针,并提出清华向完全大学过渡,奠定了清华改办为大学并稳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钱之俊 《出版史料》2011,(2):105-107
钱锺书到清华工作一年后,就被调去翻译《毛泽东选集》(简称《毛选》),成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毛选》英文编译委员会委员(有说是"主任委员")。毛选翻译委员会的领导是清华留美的老校友徐永煐,  相似文献   

13.
2006年3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两会”上表示,国家长期特殊支持北大、清华,“这不是国民待遇政策”。4月4日,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重庆进行招生宣传时,向媒体表示,人们助长北大、清华“掐尖”,会埋没许多人才。10月18日,“清华大学”成了驰名商标,但同时有人质疑,“文化和教育应是山野禁地,它们与商业是天生的绝缘体,各有规律可循。特别是对于严谨治学而著称的名校而言,将校名申报为驰名商标,其本身就是对‘大学’这两个宇的猥亵和讽刺,使得自己满身铜臭。”……“炮轰”清华、北大似乎成了近两年来的热门话题,前些时,某媒体又抛出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使“清华、北大沦为二流”院校的言论。可见,社会舆论对清华、北大的关注已近乎一种疯狂的状态。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两位校长表示,自己“炮轰”的不是北大和清华,而是长期隐藏于问题下面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和浮躁的社会文化”。国家教育资源分配政策的倾斜严重制约了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从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中受教育者、教育机构、决策机构三方面的投入与各自收获而言,笔者作了如下调查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清华大学第15食堂曾有一位叫张立勇的厨师以630分的英语托福成绩震惊海内外,被誉为"清华英语神厨"、"清华馒头神"。当他走进央视的《新闻联播》、《面对面》等一系列王牌栏目时,远在江西崇义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位老汉正在对着电视抹泪……  相似文献   

15.
《档案与史学》1999,(4):4-11
这是一组依时间顺序排列的,往来于一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卓有声名的人之间的书信.这些人中,不仅有圣约翰大学的校长美国人卜舫济,还有中国海军名宿萨镇冰上将、清华校长周诒春、报界巨子史量才、实业家刘鸿生和银行家陈光甫等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图书评论》2011,(8):126-127
一个时代的斯文:清华校长梅贻琦/黄延复、钟秀斌著/九州出版社/2011  相似文献   

17.
大师的失误     
2001年2月18日,清华90周年大庆前夕,季羡林先生满怀深情写下了《清新俊逸清华园》一文,回顾了当年入学考试的作文题。他说:"清华出的是《梦游清华园记》。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清华大学百年华诞;4月19日,清华大学特地以"创新——梦想与使命"为主题举办清华创新论坛,致力建设成为政府、企业、金融、学术等领域高层交流的平台;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积极探索创新改革之路径和方向。创新这个词,现在非常流行,不仅在中国,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在谈论创新。创新究竟是什么呢?它为什么值得推崇?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梅贻琦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引领清华走向世界知名学府。梅贻琦1937—1940来往函电中记载了梅贻琦为招募大师而延揽人才的史实,这些资料体现了梅贻琦识才、惜才、包容、关怀、谦虚、智慧的延揽人才思想。  相似文献   

20.
微记录     
《档案与史学》2014,(11):47-47
@阿忆:陈岱孙先生,大家族出身,在威斯康星大学读本科,成绩优秀,得过金钥匙奖,他是哈佛硕士哈佛博士,27岁敞清华经济系教授,28岁是清华经济系主任,29岁是清华法学院长,1952年至1984年是北大经济系主任,英俊,潇洒,干练,许多女生大声呼喊,您是男神,可为什么一生都不结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