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豹”身后的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塔利班真的改进了RPG火箭筒技术,夜晚都能一发即中,那留在阿富汗的美军前景堪忧可能面临上世纪80年代苏联进攻阿富汗被打下300架飞机那样的可怕前景奥萨马·本·拉登2011年5月1日在巴基斯坦被美军特种部队击杀,阿富汗反恐战争看似出现大头朝下的局面,美国已经在急着将3.3万美军士兵在2012年9月前分批撤回国内,秋风扫落叶的维稳工作交给了解决拉登的美军特种部队。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封面反馈 反恐依旧任重道远 拉登虽然死了,但恐怖主义的威胁不会因此而消失。拉登被击毙后,各国纷纷发布安全警告,加强反恐警戒,这也可以看出国际反恐远远没有画上句号,反恐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这种组织的出现有两个诱因,其一是美国以反恐名义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释放并激化了教派矛盾;第二个诱因是中东地区的动荡不安,刺激极端武装的扩张壮大。和拉登时代的基地组织相比,如今的IS已成当地和世界的安全大患  相似文献   

4.
《陕西档案》2002,(4):40-40
9·11事件发生后不足一月,美国大兴哀兵之师,目标直指阿富汗塔利班,打响了反恐战争的第一枪.历时两月整,控制阿富汗长达6年的塔利班政府被摧垮,本·拉登领导的"基地"恐怖组织也被打得七零八落,拉登本人也下落不明.照理,美国人脸面过得去了,可以凯旋班师了.  相似文献   

5.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8):12-12
拉登:命运扑朔迷离 伊朗国家电台2月28日的一则新闻把美国和巴基斯坦置于全世界的考问之下:拉登被捉了吗?伊朗国家电台称,拉登很久以前就在巴基斯坦被抓获,布什为了增加其竞选连任的筹码,有意封锁消息;但对于伊朗的报道,美国和巴基斯坦高层一再否认。 伊朗国家电台普什图语广播部主任阿什克·侯赛因称,他们有两个消息源,其一是巴基斯坦英文报纸《民族报》的总编谢哈德,另一个不予透露。但谢哈德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候否认了这一说法。伊朗媒体去年曾率先报道了萨达姆被捕的消息。 伊朗的报道至今没能得到任何方面的证实,但这个世界头号恐怖分子却再度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在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成为阶下囚后,本·拉登的命运更加牵动人心。  相似文献   

6.
美国当地时间5月5日上市销售的《时代》杂志封面,是一张被划了红叉的拉登的脸。这是《时代》周刊历史上第四次采用这样形式的封面。此前希特勒、萨达姆,以及拉登副手、“基地”组织三号人物扎卡维都曾享受过这种“待遇”。对世界来说,拉登是一个句号,而反恐是一个顿号,漫长的挑战还在后面。  相似文献   

7.
人物名片:邱永峥,籍贯福建尤溪,1970年出生,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现为《环球时报》高级记者,主要从事战争与冲突报道,被媒体誉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战地记者之一。他报道过缅甸果敢地区冲突:4次追随巴基斯坦军队深入部族区目击打击塔利班行动:前往也门与拉登的大保镖对话;3次前往阿富汗见证反恐战争;采访过塔利班高级战地指挥官,并且嵌入美军作战部队,近距离目睹美军与塔利班武装的殊死战斗,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扭曲。不久前,他的新书《跟着美军上战场》出版。今年3月,北约展开军事打击利比亚行动,战事陷入僵局,受到全球关注。邱永峥第一时间前往,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名刊要览     
恐怖分子? 8年来,美国人一直在打一场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全球反恐战争。得州胡德堡的枪击事件,有人说是一个疯子造成的血案;也有人说和全球反恐战争有关。我们担心第二种说法将成为现实。美国正面对一个新的战场,美国人对于自由、隐私、宽容的坚持和对于美国价值近乎顽固的想当然正让美国人变得脆弱。  相似文献   

9.
名刊要览     
攻击计划经过18个月的筹备,五角大楼最新的反恐战略文件出台。五角大楼认为,美国的“首要敌人”已不是“基地”和本·拉登, 而是“为政治目的利用伊斯兰教义的逊尼派和什叶派极端组织”等,而且单凭军事手段是无法打赢恐怖主义的,未来美国将更注重“鼓励和培养”外国盟友,用多种手段打击国际恐怖组织网络。  相似文献   

10.
5月6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本·拉登死讯不到一周内,中国与近邻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新疆喀什举行代号为“天山-2号”的联合反恐演习,以空前高调的姿态应对现实威胁,同时采取不少配套措施,寻求破解“后拉登时代”的反恐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