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玉祥在北京驻军时,与京西天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天泰山位于八大处西北10余里处,它的主峰西侧有慈善寺,寺周树茂林深、草深泉清,冯玉祥在天泰山就住在这个寺庙.  相似文献   

2.
等待三天     
《档案与社会》2007,(5):1-1
访美的一位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却是祥和高兴的神情。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相似文献   

3.
易学史上的三易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礼·春官》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但《周礼》只说“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别的更具体情况一无所载。后世对此三易不断作出种种猜测和讨论,如三易和古圣先王、三易与河图、三易与三正(建子、建丑、建寅)、三易与三天(先天、中天、后天)等等;也不断有所谓三易文献的发现和记载,如三易与《三坟》等。宋明时期又出现多部专论三易的易学著作,如南宋朱元升的《三易备遗》、明末黄道周的《三易洞玑》。本文对以上各种三易说的出处和流变作了较为清晰的梳理和考述。  相似文献   

4.
太原市30万人民火炬大游行 10月1日,这使每个中国人永远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开国纪念日,将以它狂欢无比的火炬大游行,深深烙印于太原30万人民的记忆之中,一直流传给后代的儿孙.  相似文献   

5.
EPSON的脾气     
通过几年来的使用,发现EPSON的小型家用喷墨打印机有很多“怪脾气”,只要你不顺从它,它总要跟你找别扭,但是你只要摸透了它的脾气秉性,它就会跟你配合得很好。通过几年来的总结,我找到了一些使用它的经验,通过与几个使用爱普生打印机的朋友交流,我发现这些经验对于爱普生的其他小型家用打印机也同样适用。现在把它们点滴写在下面,供使用使用爱普生打印机的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之关注《法治现场》,是在它已经引起了观众较大反响之后。朋友告诉我,这个节目有可喜的收视率,在南京地区众多电视节目中长居前列。于是我就看看,果然也被牵住,并且以后常去“光顾”了。作为同行,不免会琢磨一番。它有些什么独到之处呢?  相似文献   

7.
程实 《报林求索》2012,(8):60-60
<正>朋友有一个习惯,约我吃饭,到时候总是会看到饭桌上有一堆我不认识的人,朋友的朋友们,当然,这些朋友们之间,很多时候也不太熟悉。朋友很自豪,因为作为一个饭局高手,在他看来,是在把自己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也确实,他的朋友们,也确实有些因为这些饭局而熟络起来,成为了朋友。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至少对我来说,这位朋友再约吃饭,我总是会找理由推托,因为和陌生人吃饭,即便中间有共同的朋友,还是感觉辛苦。吃饭,原本是朋友之间叙旧的场合,结果变成了社交场所。这样,我就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样的社交生活,自己是否需要。  相似文献   

8.
宝音三     
那时,我们的脑子半在神话里面,半在现实当中。刚刚上小学。当老师在黑板上教一个字的第三个笔划时,我可能被窗外的桃花吸引住了。风吹过,碧桃树从袖子甩出花瓣,像把一封信撕碎了,撒在地上嗟叹。老师说的历史故事固然可听,但倘若窗台爬过一只甲虫,会使我们立刻像狗一样警觉,看它驮着花碗似的甲壳,慢慢爬过水泥裂缝。总之,上学快乐。  相似文献   

9.
简丹 《新闻三昧》2013,(7):73-75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背井离乡去了深圳,他决定不闯荡出点名堂来就不回家乡.但激烈的竞争让他到达深圳后屡屡碰壁,终于有一天,他在层层筛选后和另外两人进入一家公司试用. 试用期中,他尽显自己的聪慧、勤奋、热情、友好,但他的另外两名竞争对手做的和他一样出色.一天夜里,我已经睡着了,突然被他的电话吵醒,能听得出来,他喝醉了,边哭边对我说,下班的时候老板告诉他进行工作交接,三天后他将结束试用期,被淘汰出局.他告诉我,那个职位虽然很一般,但他很喜欢,并且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他以为他会成为最后的留用者,看来他又要开始新一轮的漂泊了……我语塞,不知道什么样的安慰能够给他带去温暖.  相似文献   

10.
雍容 《今传媒》2023,(4):22-25
2019年微信之夜上,“微信之父”张小龙称朋友圈“最近三天”可见是微信“设置”菜单中使用人数最多的“开关”,有超过1亿的用户进行了此项设置。这1亿人选择“最近三天”可见的背后包含着怎样的个人动机与选择?本文将从传播隐私管理理论入手,并结合当下人们在使用微信朋友圈时遇到的隐私边界模糊问题,探讨“最近三天”可见的设置是如何强化用户隐私边界,推动个人空间的自我控制权回归的。  相似文献   

11.
兰若 《山东档案》2011,(2):59-60
"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我整整的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下不少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我从那里过,总有人笑脸地招呼我;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念着我。在那里,我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收在《赶集》里的那十几个短篇。  相似文献   

12.
刘宏 《青年记者》2012,(22):31-33
媒介产品 人类的媒介历史并不长,这里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使用媒介,并且是为了传播信息.需要探讨的问题是:人类的传播本能是什么?人类有没有传播本能?如果说有的话,它会出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在重大灾难发生时,这种本能就会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比如说去年的日本大地震,这时体现出来的是人类作为传播动物的一面,谣言的传播,情绪的扩散.这些在平时的传播中通常是被遮掩的.  相似文献   

13.
田园 《今传媒》2006,(12):57
做了驻站记者后经常会想起六年前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新华社招人你为什么不去考考呢?我当时对这朋友说新华社有什么好的,难道它比这神圣的教育职业还好吗?这位朋友注视着我说,以你的性格从事新闻职业是最好不过了,你知道吗?新闻记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人们把记者都称做“无冕  相似文献   

14.
我看到一家报纸报道了一条“老鼠咬猫”的新闻。作者写道:一次,小花猫发现老鼠出洞,立即冲上去捕捉,在厮打中被老鼠咬破了耳朵,嚎叫着逃回家。前不久,大黄猫小心翼翼地爬进笼底,意欲斗鼠,不料被老鼠一口咬住一只前脚,痛得它又叫又弹腿,慌忙离开险地。读到这里,我很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老鼠咬猫”的反常现象。报纸刊登这一消息的目的是想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然而并没有达到如期效果。既然报道“老鼠咬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久居农场,年近半百的老通讯员,与记者一起集体采访还是头一次。虽然只有短短几天时间,但我已从他们的工作态度、采访作风等方面学到了许多东西。那是在北疆铁路铺轨通车到乌苏的前夕,我因工作调动,有幸偕同新华社新疆分社申尊敬、樊英利、夏力·哈尔(哈萨克族),新疆日报社石坚、马驰野和新疆图片社王英杰等6名记者,驱车到沙湾,奎屯、乌苏等地采访。这些记者大都是30岁上下的年轻人,他们的一些作品,我曾多次在报刊上读到过,对我来说,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然而,由于水平之悬殊和年龄之差异,说实话,刚刚见面  相似文献   

16.
与陶杰兄聊天我喜欢跟人聊天,特别是跟有共同兴趣的文化界朋友聊天,在咖啡馆、红茶坊或没有震耳欲聋音乐的酒吧聊天。即使给研究生上课,也喜欢采取漫谈式的,交流式的,一杯浓茶在手,无拘无束的聊上二三个小时,胜似正儿八经的照本宣科。这样的聊天,往往会更容易碰撞、进发思想的火花,我的许多写作和编选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聊天中不期而至的。记  相似文献   

17.
奥美电子这次信心十足地杀回网络游戏行列,想必是拿到了足以给他们提气的产品。那么,《开天》身为一款还在beta测试,游戏内容尚未全部开放的作品来说,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作为新型MMORPG的领头羊,内测已有近半月的《开天》究竟展现给了我们怎样的品质?下面就让我为大家逐一剖析《开天》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8.
我既是个老广播,又是办刊人,所以作为《中国广播》的读者,习惯于从广播与办刊两个角度观察与品评这本刊物。纵观《中国广播》的运行曲线会明显看到,它一路走来,在一路走高。《中国广播》已经成为中国专门研究广播的第一刊,成为中国广播界的一块理论园地、  相似文献   

19.
托儿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常在朋友身旁充当"陪购"角色。他们说,想买东西的时候,第一个就会想到我。我当然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有立场,所以有市场!很多人都对朋友持一种中庸旁观的态度,尤其在购物的时候,朋友问:"红的好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位做企业家的朋友,他曾是省城一家大型国企的老总。他为人真诚、热情、随和,朋友颇多。在做老总的日子里,有许多朋友不停地找他,在经营中遇到困难,朋友们也倾力相助。几年下来,企业也确实搞得旺旺火火。不过,去年他调整了工作,不当老总之后工作似乎清闲了一些.但朋友之间的友情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