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动归因与学生积极体育活动态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育教学的角度 ,对学生运动归因方式与体育活动情感障碍的关系做了多维的分析考察 ,提出了通过归因训练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水平 ,克服体育活动情感障碍 ,使之形成积极的体育活动态度的设想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生态位理论为分析工具,通过对相关体育消费生态概念的分析和对我国体育消费生态现状的考察,为践行和谐消费观、促进我国体育消费生态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最后,在多维关系中提出了构建我国体育消费和谐生态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践考察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式,对我国省域体育发展战略进行了历史考察和横向比较。分析了各个区域体育发展战略的共性和特点,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福建省为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区域体育发展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比分析体育利益结构研究的两种理论视角。结果表明:分层理论依据社会分化的结果分析体育现象,较好地解释了体育消费分层、大众体育参与、体育市场分化等问题,但分层理论没有考察我国各类体育利益群体分化重组的速率,而我国体育利益群体正处于加速分化且重组滞后的转型期,因此分层理论在体育利益结构演变过程和体育利益群体关系及其整合可能性方面缺乏解释力;空间理论从利益关系入手分析体育利益结构,从而破解了体育利益结构研究政治与经济的二维困境,从理论上回应了体育利益结构不是权力策略的手段、不是追逐体育利益的舞台、不是塑造体育秩序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在民俗体育、社区体育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构建民俗体育教学与社区体育互动模型,结合互动实践法探索民俗体育教学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互动机制,以促进体育教学教改、探索相关策略和应对方案。最后根据综合分析和专家访谈相结合法,分析民俗体育教学实践与社区体育活动互动绩效,以期为高校民俗体育教改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体育的灵魂——兼评《体育学刊》上的两篇文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呼唤新体育,呼唤新的体育思想和体育理论.体育理论的研究应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国体育的发展目标应当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育理论的成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中国的体育概念必须为中国的体育工作者和老百姓喜闻乐见,以调动尽可能多的人参与体育活动,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理论研究应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用新的文风创造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运用本体论、价值论、逻辑学、系统论、社会学原理对我国以往各类体育功能界说进行了评析,认为:体育功能就是体育主体通过一定的体育实践活动所达到的"合目的性"的结果。最后提出了完善各类体育功能界定的大致思路:明确体育主体和体育主体的体育目的是进行体育功能界定的前提;体育功能是多元的,但这种多元性取决于体育主体的多元性及体育主体体育目的的多元性;体育功能的性质界定是有条件的;高度组织化的体育活动产生的体育功能不能使用简单系统论加以解释,也要谨慎使用复杂系统理论,较为可靠的办法是使用价值论、社会学、经济学等人文学科理论作为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8.
中国台湾地区幼儿体育理论和实践走在亚洲前列。研究通过梳理台湾1945年以来幼儿体育演进路径,指出在幼儿体质下降的社会背景和托幼整合的政策背景下,台湾幼儿体育呈现出多维多元阐释幼儿体育游戏、跨界跨级多种模式运作实操的发展特点。纵观台湾幼儿体育战略发展,研究指出相关部门强有力的支持、高校教学实践引领、学术研究引导教学、协会助力内外交流、企业市场运作推广是台湾幼儿体育快速发展的动因。研究进一步指出了海峡两岸幼儿体育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体育法治全球化的典型例证与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熙 《体育学刊》2012,(3):30-36
以体育法治全球化何以可能着手,对反兴奋剂法治的全球化和国际体育仲裁实践两个体育法治全球化的典型例证进行考察,并针对两者进行法理分析。研究认为世界反兴奋剂法治和国际体育仲裁实践直接推动了体育法治全球化的发展;体育法治全球化将催生全球体育法治体系,这一体系已经演变成一种新的全球法律治理模式,并将为其它领域的国际法律和司法制度发展提供重要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在转型社会背景下,日常生活中的体育实践活动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其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转换视角并重新理解体育的社会价值,从而透视社会结构变迁的逻辑和动力,其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不可小觑。而赫勒的“日常生活理论 ”和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以及体育民族志和“扎根理论”方法为探讨日常生活中的体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和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体育经济的有序运行和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体育经济学自身合理发展寻求一定的理论支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经济学的"以人为本"观念进行了研究.从研究经济学和体育学的人本观出发,分别对经济学和体育学的人本观进行了分析,认为体育经济学人本观是对其母科学人本观的合理继承与有机融合,是体育经济有序运行和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是体育经济学自身合理发展的需要.强调建立以人为本的体育经济学,并对体育经济学人本观的理念基础、内涵和理解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体育改革的动力与阻力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运用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相关理论对中国体育改革的动力和阻力进行剖析。提出中国体育发展的需求是体育改革的内在动力,而体育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为体育改革提供外在动力,体育改革的阻力则来自旧有观念、既得利益者和政策制定者、理论认识分歧和体育发展带来的惯性阻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中国体育经济学研究的进程。其进展主要表现在:确定了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初步构建了学科体系的理论框架;对若干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科学理论与经验事实的匹配,理论的内在统一性及其总体的实用性三方面来衡量,体育经济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与研究方法的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在体育领域的有益尝试,拓宽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范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辩证分析法,以"三全育人"为切入点,分析"课程思政"理念提出的现实背景,在阐释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之上提出践行路径。研究表明,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包括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目标性、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实践性、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可为性。提出制度主导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系统育人相结合、常规路径与方式创新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究相结合、课程设计与德育规律相结合的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推进的践行路径,以充分发挥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拔节孕穗"的积极作用,助力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使大学生在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的一体化建设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电视转播权的有偿转让是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的重要内容.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电视转播权的经济特征、供给与需求、价值与价格以及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等进行了探讨,为我国体育电视转播权的市场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竞技体育与体育赞助的整合作用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竞技体育与体育赞助的整合是一种新兴的体育经济现象,这种整合作用对赞助商及被赞助的竞技体育会产生一定的效应,如何促进我国体育赞助活动的健康发展是章讨论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出发引出体育经济学的涵义,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慧涛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2):131-132,153
通过阐述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最后对如何加快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社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高校体育社团的存在为学生提供多样丰富的符号价值;明确的活动规则有利于契约精神的培养;自愿参与和自主管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企业化运作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角色体验是高校体育社团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优势。加强高校体育社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有效性的对策为:进一步强化高校体育社团存在的符号价值;完善高校体育社团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在高校体育社团活动中加入拓展训练。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体育外交进行剖析和解读。研究认为,中国体育外交肩负传递中国和平发展理念、为恢复大国政治互信创造机会、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历史使命。当前,中国体育外交面临战略谋划有待加强、机制建设尚需完善、理论研究水平有待提高的内部困境,以及大国博弈下体育政治风险上升、疫情影响下全球体育遭受重挫的外部困境。提出应对方略:完善机制建设,推进体育外交国家战略化发展;夯实理论基础,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体系;拓宽实践维度,积极参与国际体育治理;深化体育人文交流,加强体育外交跨文化传播能力建设;做好防范预案,避免体育政治风险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