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当前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育活动本身是教授者带领学习者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这种传统的学习模式固然能够让学生尽快熟悉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但是对于教授者和学习者双方来说,无论是教授者还是学习者,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提升空间都十分有限。基于教授者和学习者双方角度考虑,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提出了"互慧教育"的理念,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实现双方的共同提升,实现了双方教学相长的目标。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为体育教学过程中"互慧教育"应用情况的探讨,通过探讨,分析出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实施"互慧教育"的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论愈来愈肯定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的必要性,叶澜教授的"教育形态交往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师生交往能促使双方主体性的展现,师生双方在交往中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学论愈来愈肯定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的必要性,叶澜教授的“教育形态交往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师生交往能促使双方主体性的展现,师生双方在交往中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4.
润物细无声─—从语文教学思想教育的现状谈自然渗透吉卫国翻开语文老师的每篇教案,最醒目的当是教学要求中的两大任务——一语文知识点的传授、思想教育点的灌输。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单纯的语文知识传授是没有的。我们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国家全民阅读工程建设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新教育、新阅读的积极推动者,他关于阅读的意义和价值的基本观点被社会广泛传播和认同。本期,我们就阅读话题专访朱永新教授,以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阅读,同时也为全民阅读的推广、进一步推进学校阅读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搞好各项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其关键在于"沟通"。因此,教师要认识到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及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挖掘沟通的最好方法,让幼教工作更上一层楼。一、沟通的重要性1.能够统一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教育观点。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可以让双方多了解彼此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及教育观点。教师可以根据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理解来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家长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学习到新的教育理念,双方在彼此沟通的基础上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研究的有关文献及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对于某一教育(教学)问题或者某种教育理论来说,不同的教育研究者往往持有不同的观点。当对某一具体的教育问题或教育理论进行探讨时,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出发点和观点的不同,加之某些人对自己观点的过分肯定、对他人观点的不予宽容和理解并进而否定,从而使得对教育问题或教育理论的探讨转化为教师之间激烈的争论。无独有偶,这种情况在很多教育研究群体或组织(学校)中也同样存在,尤其是当这些群体或组织要做出某种决策的时候。由于争论双方各持己见、又企图说服对方,难免言辞过激、相互冲撞,从而造成双方心存怨恨、愤怒甚至是长期的矛盾和敌视。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双方思想的正常交流,影响他们教育研究活动全面、深人地开展,而且也制约着教育研究群体或组织效率的提高。分析其中的原因,我们发现,其中的一些原因是由于教育研究者缺乏必要的宽容意识、看问题角度的不同以及个人观点的存在,因此造成了上述种种不良现象的产生。所以,宽容是教育研究者不可或缺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8.
涂皓 《教育》2013,(17):23
《教育》旬刊:关于目前的教授分级体系,您怎么看?陈学飞:学术界对教授分级制度持支持和反对两种观点。支持教授分级的观点主要从教师聘用角度来论证分级政策制定的现实依据。有些学者认为中国高校教授在评聘制度上存在问题,而教授分级制度的实施是对现有的高校教授制度的完善与补充。各大高校实施分级政策,可以促进教授队伍的认识优化,  相似文献   

9.
误区一:矛盾就是对立。简析: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此观点只看到了矛盾双方关系的一面,即矛盾的对立性。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该观点有合理的成分。此观点忽视了哲学矛盾双方关系的另一面,即矛盾的统一性。统一属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两种情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种观点没有全面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陈静 《甘肃教育》2011,(9):18-18
近一段时间,从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的《虎妈战歌》到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的博文。似乎都在倡导这样一种观点:教育,一定是伴随着痛苦、严苛而行的。快乐教育说被严重质疑。  相似文献   

11.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系列论著编委会与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本纳相会上海,就教育学问题展开了热烈的对话。本纳对普通教育学、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转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同时对"生命·实践"教育学系列论著编委会成员提出的关于复杂理论与教育的关系、德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问题做了回应。叶澜就教育学科的独特性、教育过程的复杂性、消极经验的价值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双方一致认为,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就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their roles in higher education, their views about the adoption of a social‐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he integration of onlin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from a cross cultural perspective. We interviewed 60 Chinese teachers fro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in Beijing, China and 30 Flemish teachers from Ghent University in Flanders, Belgium. The results revealed differences as well as specific similarities in perspectiv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Flemish university teachers.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ontext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discussing the results.  相似文献   

13.
真直实干的教育学家——陈信泰教授访问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信泰教授(1927-)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之一。他是新中国第一届教育研究班的学员,毕业后曾先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和曲阜师范学院(大学),从事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其一生,也是当代中国教育学者学术和人生的一个缩影。他真直实干,善于在守成中创新;他爱校如家,视学生如子侄,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育学者。他鲜明的个性和学术风格,以及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经验,仍是当今中国教育学界有关人士关注和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吴宓、胡适两位著名学者同为"庚款"留美学生。吴宓师从哈佛教授白璧德,受到新人文主义的熏陶,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受教于实用主义大师杜威,毕生实践着实用主义教育观。吴宓、胡适所受导师的影响及二人本身在哲学观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教育思想的相通与差异。本文在综合比较了二位学者之间教育观的异同处及其形成原因后揭示了他们的教育观对我国现行教育的借鉴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郭秉文活跃于民国早期教育界的年代(1914—1925),正值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界亦在民国初期形成具有现代性和国际性的“场域”。郭秉文凭借学缘、地缘、业缘等关系网络,借助现代报刊传媒,广泛传播新教育理念,组织新式教育社团,大力推行新教育实践,郭秉文一跃成为民国新教育运动活跃的中心人物之一,他的影响力远非以一校一地所能涵盖得了。同时,他亦是中外教育交流的积极推动者、实践者,成为中国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活跃的代言人。他领导塑造的南高东大,成长为二十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镇,与北大一道构成了民国早期中国高等教育“双峰对峙”新景象。1925年郭秉文因东南大学的风潮离开国内教育界,标志着民国自由主义新教育时代的终结,然而他培育的南高学风却及于整个现代中国,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6.
易琴 《学科教育》2012,(1):122-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17年间,教育史研究班在全国范围内共举办了三届:1955年,苏联专家杰普莉茨卡娅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办的首届教育史研究班,1956年,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孟宪承指导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创办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这三届教育史研究班作为研究生教育探索历程中的生动案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教育探索历史的一个缩影。考察和分析早期教育史研究班的创办过程及其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不仅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学习苏联到逐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历史变迁过程,而且呈现出该时期研究生教育从学习模仿到初步专业规范化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7.
易琴 《教育学报》2012,8(1):122-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17年间,教育史研究班在全国范围内共举办了三届:1955年,苏联专家杰普莉茨卡娅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办的首届教育史研究班,1956年,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孟宪承指导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创办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这三届教育史研究班作为研究生教育探索历程中的生动案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教育探索历史的一个缩影.考察和分析早期教育史研究班的创办过程及其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不仅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学习苏联到逐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历史变迁过程,而且呈现出该时期研究生教育从学习模仿到初步专业规范化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8.
赵鸣九教授是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点的创始人,他长期从事学习与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我国较早开展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他用独具特色的眼光研究学习与教育问题,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思想,同时也带领中国心理学向一个新的方向发展。他的学术思想为心理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9.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前身---国立安徽大学教育系是省内心理学教育的源头。建国后,国立安徽大学教育系大力推广心理学教育,既离不开师生的继承创新,也离不开领导的支持。通过机构设立、心理学实验室筹备、人才网罗和教学创新,国立安徽大学的心理学教育日趋完善,并成为当时安徽省心理学教育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教师教育正处于转型时期。传统的师范教育体制已经逐步瓦解,新的教师教育体制尚未最终形成。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是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我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和中国比较教育的奠基人。他参与中国教师教育的实践和研究60多年,亲历了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本访谈中,顾明远教授叙述了他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