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月14日7时49分,无情的地震将玉树这片美丽的高原草原撕裂得支离破碎。一个个灿烂的生命瞬间消失,成千上万名群众倒在废墟和血泊之中。几分钟后。记者从网上得知这一消息。12个小时后,记者站在了满目疮痍的灾区大地上。从14日13时30分接到命令.随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飞赴玉树灾区,到17日中午,记者已在灾区穿行72小时。  相似文献   

2.
读者报导     
《航空档案》2010,(5):8-9
中国空军伊尔—76运输机从成都双流机场起飞,运送救灾物资支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2008年,空军的伊尔-76运输机飞低成都双游戏机场,为汶川地震灾区送来救灾物资。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06,(21):12-12
中国一架正在执行任务的军用运输机,6月3日下午在安徽某地失事坠毁,机组和乘座人员40人不幸全部遇难。  相似文献   

4.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一次7.1级强震,再一次撕裂中华民族刚刚开始愈合的、源自汶川大地震的深创巨痛。这一次,是青海的玉树。据报道,当地85%的民房垮塌,更让人揪心的是,地震发生时,孩子们已经在上课或是早自习,而70%的校舍已经变成废墟。汶川大地震留下的精神财富和救灾经验,让整个中国的救援系统以最快的速度,从震惊和伤痛中清醒,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的救援之中。正在美国进行访问的胡总书记,温总理,于第一时间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17分钟后,中国地震网发出准确的地震消息;不到一小时,民政部启动4级应急预案,救灾司赶赴青海;两个多小时后,玉树成立震后应急指挥部……中国地震局、民政部、发改委、中国红十字会等紧急行动起来,救人救人救人,一切围绕着救援第一要务展开。这一切,将温暖并护佑着灾难中的玉树。青海长青,玉树不倒!同胞们用浓郁的关爱之情抒写的"绝对",一起见证着玉树的涅槃力量。  相似文献   

5.
灾情险情总是突如其来。4月14日早上7点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空军报社迅速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派出4名记者先后赶赴灾区,全力投入对空军一线救灾官兵的宣传报道工作。我有幸作为前派记者之一,在玉树度过了难忘的12个日夜。如今每每想起,感慨甚多。  相似文献   

6.
10月25日20时41分、48分,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山丹县之间先后发生6.1级、58级地震。目前地震已造成10人死亡,43人受伤,仅民乐、山丹两县的各类经济损失就达327亿元人民币。地震发生后.各项救灾工作迅速展开。  相似文献   

7.
根据心理学研究,不论是直接受灾,还是目睹灾难或参与救灾的人员,有30%到58%的人都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状,会反复回忆灾难中的惨痛经历。相对于灾难所造成的物质毁灭.它带给人们的心理创伤更是难以估算。所以,当灾难渐渐远去,媒体要给予灾难中的人们更多的关注.重新燃起他们生活的勇气。  相似文献   

8.
赵扬 《大观周刊》2012,(33):78-78
灾难对卷入其中的所有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而区别只是在于程度的轻重。救灾中,通常我们只重视对受灾群众的心理干预,而现场救援人员,包括参与救灾的后勤保障人员的心理干预往往被忽视。灾难发生后,后勤保障人员面对惨烈现场,超负荷的工作,必然会产生情绪、认知及行为活动等心理变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如不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必然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削弱部队战斗力,甚至在救灾结束后引发心理疾病。因此,对救灾中后勤保障人员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谷京荣 《新闻世界》2003,(12):23-23,27
由《现代农村报》发起的一场劳务救灾活动,通过全国四十多家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得到各地企业的支持和响应,为灾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5000个,受到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全省救灾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这样,一场“政府指导,媒体搭桥,社会联动,劳务救灾”的对接活动.在安徽各地全面展开。“劳务救灾”这  相似文献   

10.
杭迅 《航空档案》2005,(4):86-88
1965年5月20日,一架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的班机飞赴欧洲,途经开罗上空时,发动机突然起火,导致飞机坠毁。在同机遇难的乘客中,有一位名叫黄刚的中国人,职务是中国进出口公司工程师,年仅51岁,黄刚的真实姓名是黄志千,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师,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奠基人及拓荒者之一。他此行的目的.是接受航空工业部的派遣。  相似文献   

11.
这次芦山应急电台试验开播,感觉意义很重大.不仪是对灾区群众,从长远来说,对于我们参与救灾的工作人员来说,感觉非常提振信心。在我对救灾工作的认识当中,灾害一发生最开始担心的就是渠道不畅,信息盲区,跟哪里也联系不上。这时.人们就会感到无助、沮丧,悲观的情绪就会蔓延。而信息通畅,灾区里面的人知道外面的人在做什么,外面的人也知道里面的人需要什么,  相似文献   

12.
8月11日,遵照报社编辑部安排,我作为解放军报特派记者,单兵飞赴希腊雅典.参与采访第28届奥运会这场空前激烈的媒体大战。在后方强大火力的支援下。我顺利完成任务,8月31日回到北京。  相似文献   

13.
数字     
《中国新闻周刊》2009,(46):16-16
31.52亿 中国财政部、民政部12月7日下拨31.52亿元中央救灾资金,用于解决受灾者今冬至明春的口粮、衣被、取暖等困难。截至今年11月30日,国内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因灾死亡1113人,失踪206人,紧急转移安置670.7万人。  相似文献   

14.
发展独立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国家安全和经社会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加速中国信息化进程的重大举措。继续加速推进北斗导航应用,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北斗一号建成运行,初步应用国防和经济社会急需,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救灾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晨7点49分,我国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受灾人口达20万……汶川地震旧伤未平,玉树地震又添新痛。两年前在汶川抗震救援及报道中屡建奇功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面对此次突发事件反应如何?作为全媒体大型传播机构,央广此次应急报道又是如何部署和实施的呢?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将兵员和装备快速运至战区以及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各国军方都重视发展和配备军用运输机。应用较广泛的是战术运输机,为了运送大型装备如坦克和直升机等或者大量兵员,就需要战略运输机。军用运输机还包括空中加油机和某些特种用途飞机。军用运输机有时也可由民机改装而成。  相似文献   

17.
伊春空难、舟曲泥石流、东北洪水、玉树地震、汶川地震……多难兴邦,面对近年来一系列重大灾难,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新闻媒体是抗击灾难的重要力量,在如实披露灾情、吸引世人关注、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动员社会救灾力量方面,担当着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而要做好抗灾报道,除了宏观局势的把握,中观救援战略战术的运用外,微观操作层面一些细节处理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国外媒介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14日发表多篇稿件.关注中国救灾的进展,并发表评论文章.赞扬中国政府的快速行动。  相似文献   

19.
虽然C-17的立项和生产并不十分顺利。但是不容否认的是,C-17“环球霸王”无疑已经成为享誉全球的军事运输机.无论战略运输还是战术投送.C-17都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其发端于前辈C-141“银河星”运输机,更青出于蓝,不仅能够在后方机场执行运输任务。也能够在前线简易机场起降。可说是运输机领域将战略战术运用结合的翘楚。其单机拥有18倍于道格拉斯C-47运输机的载量。然而却能够在更短的跑道上起降,提供了无以伦比的应用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中、下旬开始.湖南省遭受了一场50年不遇的特大冰冻雪灾。总理48小时内2次来湖南救灾,很多机关单位无私援助,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共度难关.确保了交通贯通,主电网畅通,全省市场稳定,人民生活正常有序,取得了全省抗冰救灾的伟大胜利。在这场抗冰救灾中直接形成的档案资料,真实、完整地记录了这一重大事件的全过程,收集、管理好抗冰救灾中所形成的档案资料,是各级、各单位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具有存史资政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