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平原惟一保持生态系统完整的内陆淡水湿地。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衡水湖湿地的恢复与保护,国家发改委、环保部、林业局等八部委已将其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在新形势下,如何更有效的完成衡水湖湿地保护与生态文化的宣传与研究,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以动漫产业在衡水湖的宣传与开发为中心,分析动漫艺术形式的优势与特点,探讨如何将动漫产业与衡水湖湿地的保护,与生态文化的宣传发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17)
2003年衡水湖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内陆湿地自然保护区。本文主要对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中湿地景观照明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湿地景观中河滩、湿地、植物的景观照明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湿地景观照明与湿地自然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衡水湖湿地的保护历程和社会功能,并通过叙述衡水人民在保护湿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孙素华  夏海静 《科技通报》2012,28(4):141-143
为了实现衡水湖植物资源信息的可视化、信息化、网络化,本研究利用ASP.NET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技术完成了衡水湖植物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在研究属性数据、多媒体数据、空间数据组成的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了基本功能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用户登录、数据管理、系统管理、决策分析等。本研究可为衡水湖植物资源信息管理与应用提供信息化支持,并为衡水湖植物资源相关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和合理选择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自衡水湖国际马拉松开赛以来,衡水人民的体育活动意识逐渐增强,政府的大力支持,新闻媒介的广泛宣传,各界政府的鼎力支持,使衡水湖马拉松赛融进人们心里,全民参与。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从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的现状出发,以衡水市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研究点,分析研究两者的关系,着重深入分析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对发展衡水市体育文化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衡水有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武强年画、衡水三绝等旅游文化资源,为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天环境.本文从分析衡水动漫产业发展的优势入手,介绍了衡水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衡水动漫业长足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江平原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农业开垦。"两江一湖"地区作为三江平原的一部分,该区内被开垦的湿地基本上都是天然湿地,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区域生态安全。对"两江一湖"地区所在的三江平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动态分析,从耕地与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角度,对"两江一湖"地区农业用地开发与湿地保护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权衡,并提出了维护该区生态安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黎聪  王冀  李晓文  白军红 《资源科学》2009,31(5):772-779
本研究设定了3个预案,即:①湿地恢复为主,生境改造为辅,基本不改变湿地原来地形地貌;②生境改造为主、湿地恢复为辅;③湿地恢复与生境改造并重;在这3个预案的基础上,满足南水北调水资源调度规划的前提下,通过生态环境需水理论和计算方法分析衡水湖地区3个预案及现状生态环境需水量,并在3个预案之间进行比选。基于不同湿地恢复目标导向,给出了备选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及其需水后果分析,3种情况下生态环境需水量均大于现状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其中预案一生态环境需水量在3个预案中居中,对跨区域调水压力一般;预案二生态环境需水量最小,对南水北调工程调度压力处于最小;预案三生态环境需水量最大,调水压力相对最大。因此,单从生态环境需水方面来讲,采用生境改造为主、湿地恢复为辅的预案更合适,以湿地恢复和生境改造并重的预案较不合适。  相似文献   

9.
湖荡湿地是太湖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湖四圈"中的一个重要圈层,是低污染水强化净化的重要水域,也是河-湖水系联接的关键节点,更是河网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重心. 针对湖荡湿地面积锐减、水质恶化、生态系统衰退、污染物拦截与净化能力下降的现状,"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湖荡湿地重建与生态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2012ZX07101-007),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研究形成了太湖流域湖荡湿地生态修复总体方案,研发集成了河湖相联复杂水系湖荡湿地重建与生态修复的成套技术和城市景观湖泊西湖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成套技术,并以滆湖和西湖为典型区域开展了工程示范,推进了太湖流域湖荡湿地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洞庭湖区湿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大湿地资源集中地之一,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明显的蝶形盆地带状地貌、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该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因素,又呈东、南、西三大片分布,且各具特色;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几乎涵盖亚热带内陆所有湿地类型造就了该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围湖造田人工围垦、工业废水农药污染、乱捕乱猎人类干扰导致了该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的脆弱性。治理对策为:退田还湖,确保自然湿地生态系统面积,科学解决“田湖之争”,复还湿地生态系统。标本兼治,力争入湖泥沙量控制到最小程度,稳定湖泊、沼泽等自然景观面积。恢复重建,规范与扩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并进行有效的长期监测。总之,洞庭湖区湿地旅游的开发,必须定位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改变只重视湿地生产功能而忽视其生态功能的倾向,全面开发湿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应,实现湿地生态旅游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近几年调查研究数据和资料,概述了嘉兴市秀洲区北部湿地生态现状,分析了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以及发展湿地生态高效农业的潜力,提出五种适合当地的湿地生态保护和湿地高效生态农业结合的开发模式,即:滩地立体水生植物栽培模式、湖荡洁水型养殖模式、池塘和低洼水田生态循环型养殖模式、种养加结合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湿地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模式,以期达到湿地生态、经济和景观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扰动因子及其反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松嫩平原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的生态脆弱带,分布着大面积的盐碱湿地.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在均化洪水、调节区域气候、净化水质、提供珍稀物种栖息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松嫩平原湿地的主要扰动因子有气候、火、工程、围垦、放牧、石油开发等自然与人为因子,在扰动因子综合作用下,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松嫩平原湿地面积减少50%以上,湖、泡面积缩小到30%左右;湿地景观破碎严重,出现"孤岛化"现象;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盐碱化加重;湿地水体大部分达到了污染程度,富营养化程度明显,湿地生态功能大大下降.对湿地生态系统扰动因子进行分析,掌握它们的作用过程和反馈机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利用以及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湿地生态替代产业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江中游是我国湿地的集中分布地域之一 ,区域内河、湖、洲滩湿地具有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经济功能。在“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过程中 ,相当一部分的耕地将转变成为新的次生湿地。为了保证湿地调蓄洪水的功能 ,这类次生湿地大多已不能用于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等传统农业生产。依据湿地的生态环境特点 ,寻求既适合于汛期蓄洪需要 ,又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湿地替代生态产业开发 ,成为长江中游区域环境整治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1,(18)
以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85年、1995年、2005年、2020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ENVI和ArcGIS技术,对36年来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组成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6年来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裸地大量转化为耕地和水域等,近15年建筑用地面积锐减。随着政府采取一系列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保护区内自然生态系统土地类型布局合理,保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拥有我国最为丰富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及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物种;而承东启西的长江中游是全流域湖泊最集中、支流最多的地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域内江、河、湖等湿地水文过程及江湖格局发生变化,湿地生态脆弱性加剧,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破坏,湿地生态有退化的趋向,进而影响其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综合生态功能下降。同时由于围湖垦殖及湿地农业等方式对自然湿地的利用改造,长江中游构成了自然河湖与人工沟渠、农田镶嵌的复合湿地结构和景观,形成了复杂的自然—人工复合湿地生态系统。高强度开发背景下自然—人工湿地的互动演变机制,考虑不同退化特征的湿地恢复目标与修复路径及变化环境影响下的湿地综合保护策略是长江中游湿地相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以此为基础,阐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解析湿地退化动因、受损过程与差异性退化机制,提出长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目标、路径及综合保护策略,对实现长江中游生态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的南四湖湿地干旱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气象资料和PDSI(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指数数据以及干旱年份(2002年)的水文资料,分析了南四湖区域气候变化的特征和干旱背景,并利用干旱年份的5景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计算了研究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修正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并作为湿地对干旱响应的特征指标,研究了2002年南四湖湿地干旱特征,揭示了湿地对于极端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着重分析了干旱对湖泊湿地植被的影响,并讨论了极端干旱对于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和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①近60多年来南四湖湿地增温趋势明显(R2=0.21,P=0.0002),干旱趋势不显著。2002年是南四湖湿地自1951年以来降水最少年份,也是严重干旱年份(PDSI-3);②干旱导致湿地水面持续减小,湿地植被NDVI和植被面积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特征。在受到轻微干旱时,湿地植被NDVI略有增加;当发生中度和严重干旱时,湿地植被NDVI急剧下降,且小于多年平均值;③从空间格局看,2002年10月份南四湖中的南阳湖、独山湖和昭阳湖干涸见底。湿地干旱初期,随着水位下降植被向湖心扩展,湿地NDVI上升;而后随着湖盆出露和干旱加剧,植被开始由湖周边向湖心不断死亡,NDVI下降;④极端干旱事件对湿地生态系统和景观格局有显著影响。因此,进行景观格局年际变化分析时需要格外重视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短时间内对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建设湿地公园成为湿地保护性开发中的一种有效手段而日益受到欢迎。本文则以鄱阳湖湿地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湿地公园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建设模式,以期给鄱阳湖湿公园的乃至整个鄱阳湖地区湿地的生态保护提供指导,从而为将来合理开发利用鄱阳湖湿地公园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曹桂芬 《科技风》2012,(23):196
剑湖是剑川县人民的母亲湖,不仅是物种保存的基因库,而且是周边群众生存的水源地。针对剑湖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剑湖湿地保护区实施保护与恢复项目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对项目的建设进行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19.
湖泊湿地利用与保护临界的经济学准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慧  崔广柏 《资源科学》2006,28(1):51-56
湖泊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临界(简称“湿地临界”)的经济学准则是指湿地开发利用的边际净收益应不低于边际净损耗,也就是当生态损失发生特大变化,超出净收益,或者直接经济效益下降,小于净损耗时的湿地利用规模。其核心是生态服务功能之间的相容性分析及其效益的经济评估,即与开发利用功能相容的服务效益作为净收益的组成部分,与开发利用功能不相容或有条件相容的服务作为净损耗的组成部分。宝应湖围网养蟹的净收益包括围网养蟹、调节小气候和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益,净损耗包括供水、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保育、科研教育、休闲娱乐的效益。经计算得到,宝应湖围网养殖的年净收益为37 304元/hm2,净损耗为16 222元/hm2,ΔE值为21 082元/hm2,因此认为,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水平下,宝应湖围网养蟹的利用方式尚未超出湖泊湿地开发利用临界的经济学准则,仍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欧维新  龚佳莹  叶丽芳  孙小祥 《资源科学》2010,32(11):2107-2114
湿地开发与保护矛盾的实质是人类在湿地生态经济功能利用上的冲突,湿地系统生态经济功能变化的动态评价,对协调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冲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生态位理论,界定了湿地功能生态经济位的内涵及其在湿地管理中的意义,构建了湿地功能评价的生态经济位评价模型,并以盐城滨海湿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盐城滨海湿地系统经历了生态功能不断降低甚至丧失生态服务功能、经济功能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且这种变化还在延续;②盐城滨海湿地系统在生态和经济功能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边界,在湿地资源的利用上,不存在适宜开发的湿地功能过渡地带,表明现有的"滚动"开发模式不是以湿地功能为导向,而是更多地依据开发通达度、开发成本等其它因素;③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矛盾,需要有科学的湿地功能区划工作来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