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简易方程简易方程这一单元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三部分.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求未知数X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列方程是难点,而找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又是列方程的关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1.使学生初步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学过的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并初步会用数目代替式子中的字母,求式子的值.2.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学会简易方程的解法.3.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并用方程解一些比较简易的应用题.  相似文献   

2.
本部分复习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对这部分内容的复习,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及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找出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知识缺漏,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将“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比”和“比例”、“求比值”  相似文献   

3.
第一部分知识要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四个:一是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二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三是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四是不等式(组)的概念、性质和解法.一、大程的概念、分类和解法1.方程的概念与分类(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大程的解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的解又叫做方程的根.(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或说明方程无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4)同解方程如果两个方程的解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5)方程的同解…  相似文献   

4.
简易方程     
简易方程一、双基训练提要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等式、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二、训练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解方程和...  相似文献   

5.
一、课标要求 本节内容,学生将学习利用函数的性质求方程的近似解,体会函数与方程的有机联系.课标在必修模块1“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中,对“函数与方程”提出如下要求.  相似文献   

6.
第1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应用 一、概念、解法1.方程的有关概念(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相似文献   

7.
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   一、知识要点   (一)理解记忆概念.   1.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及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数量,以及计算法则和规律等等.   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4.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相似文献   

8.
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   一、知识要点   (一)理解记忆概念.   1.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及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数量,以及计算法则和规律等等.   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4.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相似文献   

9.
解方程是小学阶段继算术方法后,学生学习的第二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和策略。虽然《解简易方程》本身也会作为一个单独的计算内容出现在教材中,但是有关方程的各种概念错综复杂,与一般的四则运算不同。通过分析与讨论,方程的解这一内容应重新回归教材,但是检验方程的解的格式需要进一步简化。  相似文献   

10.
怎样教学“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五年制第五册35页)呢?我的设计如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其关系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为进一步学习方程打下基础。一、引入新课,明确内容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知道了“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那么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及差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从而引入新课内容:“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按教材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小学简易方程是建立在加和减、乘和除互为逆运算的基础上用求未知数的方法来解的。因此,在教学解方程时,应始终扣住加和减、乘和除的互逆关系。由于学的是简易方程,不是一般的一元一次方程,不要讲“移项”法则,不能任意加码。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解简易方程”例2、例3.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ax±b=c这一类型的简易方程的解法,提高解方程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认真审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四、简易方程的教学小学生在已学过求等式中的未知数X、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之后,再学习简易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并不是十分困难的。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对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有较清晰的认识,并能熟练进行简易方程的求解。在以后分数、比例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解简易方程的技能。安排在小学数学中的方程内容是非常简单的,仅出现形如x±a=b,a土x=b,ax=b,ax土b=c,b土ax=c,x/a=b6等方程,故此称为简易方程.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能够用字母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2.记住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意义。(二)理解1.能说出解方程的根据。2.能说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3.会用未知数 X 表示应用题中数量关系式中的未知量,寻找等量关系的思考方法。(三)掌握1.会用数目代替式子中的字母并求出式子的值。2.能应用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各部份之间的关系解 ax b=c,ax-b=c、a bx=c、a-bx=c、x÷a=b、a÷x=b 等形式的方程,掌握书写格式,会书面检验和口头检验。3.会列方程解答同级运算一或二步应用题,两级混合运算两三步应用题、相遇问题、几何初步知  相似文献   

15.
一、本章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解法;2.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全章共包括三节: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节以雕像问题、制作方盒问题和体育比赛中的组合问题这三个问题为背景,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让学生感受一元二次方程这一概念的内涵,并通过云图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观察思考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引导学生联想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以便更好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这样编排,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接受新知识,又充分地反映出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来源于现实世界,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第2节从一些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对所得方程的特点的剖析,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这种呈现形式,既突出了重点,又分散了难点,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到列方程,体现了把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作为贯穿于全章的一条主线的思想.本节以“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为标题,突出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降次”——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较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这反映了“降次”这一转化思想在解方程中的重要作用.本节只讨论了...  相似文献   

16.
本课题是上海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方程的初步认识”中第1节“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内容之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学习方程的初步认识的开始,也是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个方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教学背景】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学生对“方程”的概念已经有了比较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从“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认识”、“解方程”到用方程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系统回顾方程的知识,掌握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及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学习简易方程以前,曾经采用画线段图并运用加减互逆关系、乘除互逆关系求x。教学简易方程时,只是明确提出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至于解方程的方法仍然是采用学生熟悉的加减运算之间及乘除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相似文献   

19.
1 教材分析1.1 教材地位和作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试用)数学第四册第十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数轴与有关几何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学习函数及其图像、曲线和方程的基础,是沟通数与形的桥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也是让学生感受“对应”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好素材.1.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两个基本问题——已知点求坐标,已知坐标描点.难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单元第二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内容.本节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分法的原理与步骤,以师生互动为主,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研讨,达到本节课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得以实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