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采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安徽省16种土壤对硅的吸附作用,研究了三种pH值条件下土壤对硅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对硅的吸附与土壤活性铁、活性铝含量呈极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72和0.6776.在加入硅溶液pH值3-9范围内,平衡液硅浓度随溶液pH值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安徽省16种土壤对硅的吸附作用,研究了三种pH值条件下土壤对硅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对硅的吸附与土壤活性铁、活性铝含量呈极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72和0.6776。在加入硅溶剂pH值3-9范围内,平衡液硅浓度随溶液pH值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磷素的活化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室内培养法试验了草酸 ,柠檬酸和酒石酸对土壤磷的活化作用。结果表明 :有机酸对土壤磷的活化作用明显 ,三种有机酸的活化作用草酸 >柠檬酸 >酒石酸。活化作用随有机酸浓度提高而增强 ,试验的两种土壤培养96小时 ,土壤有效磷释放便基本达到最大值。在潮土上 ,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处理土壤磷素最大释放率分别为 15 0 .9%、97.6 %和 2 3 .3 %。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柠檬酸对土壤磷释放和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对土壤磷素的释放有促进作用,土壤磷释放量与柠檬酸浓度之间的关系可用数学模型定量表示。在柠檬酸浓度较低时,外源加入磷量对平衡液中磷浓度起主导控制;当柠檬酸浓度较高时,柠檬酸起主导作用。柠檬酸处理后,平衡液中磷含量与土壤磷吸附量之间可以用肥力—产量模型来表示。  相似文献   

5.
竹炭对磷(Ⅴ)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竹炭的粒径与用量,吸附时间、温度以及磷(V)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磷(V)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竹炭对磷(V)离子吸附去除率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而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磷(V)离子初始浓度增大,竹炭吸附率减小;竹炭对磷(V)离子的吸附可在180 min达到平衡,最佳吸附温度为30℃.竹炭是较为理想的吸附磷(V)离子的材料. .  相似文献   

6.
饮用后的绿茶对水中Pb(Ⅱ)、Hg(Ⅱ)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饮用后的绿茶(蛾眉山竹叶青茶)用甲醛和硫酸作改性处理,用于水溶液中Pb(Ⅱ)和Hg(Ⅱ)的吸附。研究了吸附条件和吸附量,发现饮用后的绿茶仍然保留了对金属离子的交换吸附能力。在常温下残茶吸附Pb^2 的平衡时间为40min,最佳pH=5;吸附Hg^2 的平衡时间为70min,最佳pH=6。在常温下的温度变化对吸附的影响不大。在同一温度下,吸附量随平衡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吸附百分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7.
以柠檬皮渣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吸附阴离子染料刚果红的性质,考察了柠檬皮渣用量、吸附时间、刚果红初始浓度以及温度对刚果红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皮渣对刚果红的吸附量随刚果红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柠檬皮渣用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柠檬皮渣对刚果红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为自发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对象,以炉渣作为吸附剂,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研究炉渣对不同生长期的水稻田间水除磷的一般规律。重点探讨温度、pH、初始磷浓度等对炉渣处理含磷废水有效性的影响。利用实验数据拟合等温吸附模型,用以预测一定条件下炉渣的最大吸附量。研究结果表明:炉渣吸附量随温度和pH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炉渣吸附量随初始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量逐渐变小;炉渣吸附量随时间变化在2h后基本达到平衡,但一段时间过后,炉渣吸附有可能继续进行达到新的平衡;Langmuir曲线能较好地拟合炉渣吸附时间动态曲线,推测炉渣吸附属于单层吸附,且在一定的吸附条件下,炉渣存在饱和吸附量,但该数值受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梯度筛选法,在Pb2+浓度为1 100mg/L时从被原铅锌矿区尾矿库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了一株耐铅细菌.对此株细菌的初步鉴定和培养条件研究显示:该细菌为革兰氏阴性好氧菌,最适摇床速率为150 r/min;对环境温度较敏感,最适培养温度为28~32℃;耐碱性环境,对酸性环境很敏感,最适pH为7.0~7.7.对该株细菌干、湿两种状态下的铅吸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干菌的吸附量始终大于湿菌.干菌和温菌的吸附量都会随着pb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特定初始浓度下吸附量随菌量的增加而减小,干菌大于0.4 g,湿菌大于0.8 g时,吸附量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新型吸附材料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凝胶对Cr3+的吸附特性,分别考察了时间、pH、温度、Cr3+的浓度对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凝胶吸附Cr3+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凝胶-Cr3+的结构.结果表明: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对Cr3+的吸附在10h基本达到平衡;pH和温度对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凝胶吸附Cr3+有明显的影响;Cr3+的吸附量在pH6.00达最大值;在25~45℃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Cr3+的吸附量逐渐升高而趋于饱和;45℃下,在HAc-NaAc介质中,当Cr3+的质量浓度为240mg/L,pH6.0时,吸附容量达到97.5mg/g.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比较应用抗坏血酸及胶原蛋白对于老化肌肤的疗效和吸收速率.方法:使用抗坏血酸和胶原蛋白涂抹于健康皮肤和问题皮肤之上,观察其荧光与反射光谱的变化情况,采用皮肤光谱对皮肤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含量进行检验,分析和总结不同部位皮肤对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和胶原蛋白的吸收程度和修复效果.结果:皮肤可有效吸收适当浓度的抗坏血酸或胶原蛋白,适当比例的混合液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其中0.1%的胶原蛋白溶液吸收率高于0.5%和1.0%的同类型溶液,抗皱效果较好;20%的抗坏血酸即可取得良好的淡斑效果.结论:抗坏血酸或胶原蛋白浓度适宜时皮肤吸收效果较好,混合使用浓度适当的抗坏血酸及胶原蛋白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研究过氧乙酸生产中过氧化氢浓度、冰醋酸用量与不同稳定剂含量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对不同生产配方和加入稳定剂后的过氧乙酸产品在自然存放条件下的贮存稳定性进行了实验测定。结果显示,当过氧化氢与冰醋酸的配制比例为1:2时,过氧化氢浓度越高,过氧乙酸的产率越高;过氧乙酸浓度越高,贮存稳定性越差;1g.L-1的8-羟基喹啉或0.1%磷酸稳定剂可有效提高过氧乙酸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磷酸三丁脂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稀释剂的选择、王水浓度、TBP浓度、温度、振荡时间和相比等对萃取金的影响,提出以20%(V/V)的磷酸三丁脂—乙酸丁脂溶液直接从20%(V/V)王水介质中萃取金(Ⅲ),然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以乙酸丁脂为稀释剂,在20%(V/V)的王水介质中,TBP浓度为20%(V/V)、常温下、人工振荡90 s或机器振荡30 s、有机相与水相比为1∶4金均能被萃取完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确定了煤矸石活化制备吸附剂的最佳工艺参数,包括焙烧气氛、焙烧温度、原料粒度、氯化锌与煤矸石的比例及酸化用酸浓度,并测定了活化煤矸石对废水中有机物及Cr6 的吸附去除率,结果表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离子强度对盐类水解浓度平衡常数影响 ,指出在一定温度下 ,离子强度的增大 ,对一元弱酸强碱盐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浓度平衡常数趋向无影响 ;使一元弱酸弱碱盐的水解浓度平衡常数Kch 减小 ;对多元弱酸强碱盐的最后一级水解浓度平衡常数趋向无影响 ,其余各级水解浓平衡浓度平衡常数减小 ,以及相邻两级水解浓度平衡常数Kchi与Kch(i 1 ) 的比值减小  相似文献   

16.
An organic macromolecule, poly(1-vinylimidazole), with an appropriate polymerization degree was proposed and mixed with water to form a novel aqueous absorbent for SO_2 capture. This aqueous solution absorb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preparation, goo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environment-friendliness, high ability in deep removal of SO_2, and excellent reusability. Moreover, pH-responsive behavior, pH buffering absorption mechanism, and their synergistic effect on absorption performance were revealed. The solubilities of SO_2 in the absorbent were measured in detail, an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excellent absorption capacity and recyclability. Then, mathematic models that describe SO_2 absorption equilibrium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were estimated. More importantly, on the basis of model and experimental data, the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could maintain high efficiency within a wide operating region. In summary, this work provided a low-cost, efficient, and unique absorbent for SO_2 capture and verified its technical feasibility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7.
针对硝基苯废酸提浓尾气处理装置存在的问题,结合废酸提浓尾气处理装置改造实例,分别采用水、未提浓混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水和双氧水串级做吸收剂。结果表明:采用压缩法脱除有机物气体和加压法水吸收、双氧水两级串联吸收氮氧化物气体的方法,对于尾气中浓度为130000~190000mg/m^3的苯、17~38mg/m^3的硝基苯和30~90×10^4mg/m^3的氮氧化物的平均脱除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8.
稳定性二氧化氯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在使用时需加活化剂将其活化以释放活性成分二氧化氯,为此研究了不同活化剂、不同的稳定液浓度、不同的活化剂浓度与用量、温度等等因素对活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酸的活化效果最好,稳定液浓度、活化剂浓度与用量、操作温度等对活化过程均有影响,随着活化剂用量增大,活化时间缩短,但活化效率均达不到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