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竹炭-有机复合吸附剂对Cu~(2+)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竹炭及其改性体粒径、用量、吸附时间、温度及铜离子(Cu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及其改性体对Cu2+吸附率随粒径减小而增大,用量增加而增大;Cu2+初始浓度增大,吸附率减小;对Cu2+吸附平衡约2h;最佳吸附温度为20—40℃,pH为3—4。改性体2效果最佳,30—50目粒径时去除率达99%以上,当溶液浓度为1.26g/L时,其比吸附量最大,为95.8mg/g。  相似文献   

2.
以甲醛/硫酸为改性剂,对龙眼壳活性炭进行改性制备吸附剂(LCSF),并用LCSF对模拟废水中的Pb(Ⅱ)进行吸附,考察了Pb(Ⅱ)初始质量浓度、p 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铅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CSF提高了对Pb(Ⅱ)的吸附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荔枝壳活性炭用量0. 05 g、铅初始浓度为120 mg/L、p H=5、吸附时间45 min、吸附温度298 K,在此工艺条件下,改性龙眼壳活性炭对Pb(Ⅱ)的吸附量可达229. 72 mg/g.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其热力学参数△G <0、△H> 0、△S> 0,说明该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3.
竹炭对磷(Ⅴ)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竹炭的粒径与用量,吸附时间、温度以及磷(V)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磷(V)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竹炭对磷(V)离子吸附去除率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而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磷(V)离子初始浓度增大,竹炭吸附率减小;竹炭对磷(V)离子的吸附可在180 min达到平衡,最佳吸附温度为30℃.竹炭是较为理想的吸附磷(V)离子的材料. .  相似文献   

4.
本介绍了一种新型水处理剂——氢氧化铝镁正电纳米粉末(AMH)。研究了AMH对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pH、SO^2-4、Cr(Ⅵ)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可以在4min之内达到平衡;在DH5—7时吸附效果最好:随着Cr(Ⅵ)浓度的增大吸附量逐渐增大,最大吸附量达110mgCr/g;吸附不受SO^2-4的影响。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式,吸附机理主要为离子交换吸附,Cr(Ⅵ)主要以Cr2O^2-7的形式被吸附。吸附剂用0.2mol/L FeCl2的酸性溶液进行再生,再生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5.
采用直径约60mm的壳聚糖-对羟基苯甲酸膜对Cu2+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振荡时间、pH值、温度、Cu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实验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模型拟合,显示等温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过程动力学更符合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6.
以异丙基膦酸单(1-己基-4-乙基)辛酯(PT-2)从盐酸介质中萃取Zn(Ⅱ),研究了PT-2对Zn(Ⅱ)的萃取性能。分别研究了振荡时间、萃取剂浓度、平衡水相酸度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分配比随振荡时间、萃取剂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平衡水相酸度的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对象,以炉渣作为吸附剂,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研究炉渣对不同生长期的水稻田间水除磷的一般规律。重点探讨温度、pH、初始磷浓度等对炉渣处理含磷废水有效性的影响。利用实验数据拟合等温吸附模型,用以预测一定条件下炉渣的最大吸附量。研究结果表明:炉渣吸附量随温度和pH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炉渣吸附量随初始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量逐渐变小;炉渣吸附量随时间变化在2h后基本达到平衡,但一段时间过后,炉渣吸附有可能继续进行达到新的平衡;Langmuir曲线能较好地拟合炉渣吸附时间动态曲线,推测炉渣吸附属于单层吸附,且在一定的吸附条件下,炉渣存在饱和吸附量,但该数值受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纳米TiO2富集分离-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环境中的Hg(Ⅱ)、苯基汞,考察了两种形态汞在纳米TiO2上的富集、分离行为。试验结果表明:pH值对纳米TiO2吸附Hg(Ⅱ)、苯基汞影响显著,最佳pH值分别为9.0、10;纳米TiO2对Hg(Ⅱ)、苯基汞的吸附速度快,最佳吸附时间均为12min;φ(HCl)=15%时,对Hg(Ⅱ)和苯基汞的洗脱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研究110树脂对铅的吸附行为,考查介质pH、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测得在HAc-NaAc体系中pH=5.73时吸附最佳;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681.75mg·g-1;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2983.39×10-5s-1;表观吸附活化能Ea=l7.52kJ·mol-1;吸附服从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热力学参数△H=43.31kJ·mol-1,△G=-15.24 kJ·mol-1,△S=0.196kJ·mol-l·K-1;HCl和CdCl2使树脂的吸附量减少,而MgCl2和NaCl对吸附量基本没影响;并对负载树脂解吸进行探讨,用红外光谱方法讨论了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驯化培养从受Pb2+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在含Pb2+浓度为300 mg.L-1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耐Pb2+细菌菌株(B19),对该菌株吸附Pb2+能力及影响吸附Pb2+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Pb2+的吸附速率较快,在5 min内,培养液中Pb2+去除率达到76.4%,在30 min达到吸附平衡.pH、培养基、菌量、Pb2+初始质量浓度对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在吸附时间为30 min,吸附温度为30℃,菌龄为3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pH5.5,Pb2+质量浓度85 mg.L-1,菌量6 g.L-1时,其对Pb2+去除率可达92.6%.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Cyanex272 从盐酸介质中萃取Pr ( Ⅲ) 和Cu ( II) 的性能。考察了平衡相酸度, 振荡时间和平衡相温度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 分配比在一定时间内随振荡时间, 平衡相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pH等于4116 振荡时间为30 min 时, Cu ( II) 的分配比最大, 达到012910 ; 而在pH 等于1196 振荡时间为25 min 时,Pr ( Ⅲ) 能很好地被萃取, 分配比为017893。在pH 为1122 , 振荡时间为15 min , 温度为25 ℃时, Pr ( Ⅲ) - Cu( II) 能很好地分离, 分离系数为40116 。  相似文献   

12.
《商洛学院学报》2015,(2):28-32
以疏水型SiO2气凝胶为吸附剂,研究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考查了pH、吸附时间、气凝胶用量对Cr(Ⅵ)吸附率的影响,探索了吸附Cr(Ⅵ)的动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pH=2、气凝胶的量m=0.4 g、反应时间t=75 min时,疏水型SiO2气凝胶对Cr(VI)的去除率较高;疏水型SiO2气凝胶对Cr(Ⅵ)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使用乙醇作为脱附剂,脱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合成巯基纤维素(SC)对含铜(Ⅱ)废水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柚子皮纤维素、硫代乙醇酸为基本原料,制备巯基纤维素(SC)新型吸附剂,用其对含Cu2 的溶液进行了静态吸附研究。本文探讨了Cu2 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反应温度、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6.5、Cu2 浓度为100mg/L和吸附剂为0.2g时,常温条件下吸附2h后Cu2 去除率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98.03%和24.5068mg/g,吸附反应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铅(Ⅱ)-胱氨酸-甘氨酸体系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伏安特性。在0.001mol/L甘氨酸溶液中(pH=8.2),加入铅(Ⅱ)溶液后,使胱氨酸的峰电流增大,最佳实验条件下,该峰电流与优氨酸浓度在3.3×10-8~1.0×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过3.3×10-9mol/L。通过对该峰的性质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证明此峰为配合物吸附还原峰,吸附反应物为铅(Ⅱ)与胱氨酸形成的1:1配合物,电机反应为二电子还原。  相似文献   

15.
通过驯化培养从受Pb2+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在含Pb2+浓度为300 mg.L-1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耐Pb2+细菌菌株(B19),对该菌株吸附Pb2+能力及影响吸附Pb2+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Pb2+的吸附速率较快,在5 min内,培养液中Pb2+去除率达到76.4%,在30 min达到吸附平衡.pH、培养基、菌量、Pb2+初始质量浓度对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在吸附时间为30 min,吸附温度为30℃,菌龄为3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pH5.5,Pb2+质量浓度85 mg.L-1,菌量6 g.L-1时,其对Pb2+去除率可达92.6%.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和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固化单宁微球的制备条件,进一步研究了新制的吸附剂一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固化单宁微球对Sc^3+的吸附性能,研究了时间、pH、温度和Sc^3+的浓度等因素对材料吸附Sc^3+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固化单宁微球对Sc^3+的吸附在8h左右基本达到平衡,pH低于6.50时,Sc^3+的平衡吸附量随pH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50℃下,在HAc—NaAc介质中,当Sc^3+的质量浓度为50mg/L,pH为6.39时,吸附容量达到886μg/g.  相似文献   

17.
探索了新型吸附材料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CCMKGM)微球的制备条件,研究了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微球材料对Sc^3+的吸附特性,分别考察了时间、pH、温度、Sc^3+的浓度对微球材料吸附Sc^3+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微球材料的洗脱与再生性能.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微球吸附Sc^3+有明显的影响,Sc^3+的平衡吸附量随pH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50℃下,HAc-NaAc介质中,Sc^3+质量浓度为400mg/L,pH为6.40时,吸附容量达到92.9mg/g,CCMKGM对Sc^3+的吸附在9h左右基本达到平衡.再生CCMKGM效果与原CCMKGM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新型吸附材料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凝胶对Cr3+的吸附特性,分别考察了时间、pH、温度、Cr3+的浓度对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凝胶吸附Cr3+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凝胶-Cr3+的结构.结果表明: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对Cr3+的吸附在10h基本达到平衡;pH和温度对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凝胶吸附Cr3+有明显的影响;Cr3+的吸附量在pH6.00达最大值;在25~45℃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Cr3+的吸附量逐渐升高而趋于饱和;45℃下,在HAc-NaAc介质中,当Cr3+的质量浓度为240mg/L,pH6.0时,吸附容量达到97.5mg/g.  相似文献   

19.
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沸石进行改性,改性后的沸石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吸附,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最佳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SDS改性沸石吸附亚甲基蓝的最佳投入量为0.2 g;平衡时间为25 min;随着亚甲基蓝溶液的初始浓度增大,吸附量增大;溶液中其他阳离子存在竞争吸附。吸附过程可用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吸附活化能较小,主要为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省清流县的天然软锰矿经草酸法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的改性锰矿对水中Zn2+离子的吸附能力.实验表明,改性条件为:革酸用量2.0 mmol·g-1(锰矿粉)、高锰酸钾用量1.5 mmol·g+1(锰矿粉)、硫酸浓度1 mol·L-1,室温反应45min后,改性的软锰矿在25℃,溶液pH=5.0,吸附时间40min,对Zn2+饱和吸附量迭63mg·g-1(锰矿粉).而天然软锰矿在相同条件下对Zn2+离子的饱和吸附量只有12mg·g-1(锰矿粉).表明经本实验条件得到的改性锰矿对Zn2+离子的吸附能力比天然锰矿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