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创举。十余年来,村民自治制度唤醒并不断强化了农民的利益诉求、民主愿望和法治意识。但这一制度在实际运行中遇到了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已经凸现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障碍和缺陷。“村民自治”,就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治的方式就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自治的主体是广大村民。如何真正实现村民自治。完善自治的方式,将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与探索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我国自实施“村民自治”以来,农民的民主权利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同时应该看到,农民民主权利流失的状况不容忽视,文章将从制度层面探析保障农民民主权利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和村民自治的推行,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日渐增强,政治参与活动不断增多。但是,社会转型期,农民在维护自己权益的过程中,往往诉诸失范、无序甚至违法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严重影响到农村的政治稳定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安定。因此,分析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成因,探讨实现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基本路径,提高其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对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政治发展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与此相适应,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首先从农村突破。伴随改革进程而兴起的农村村民自治,以磅礴之势迅速席卷了中国农村大地,成为与包产到户、乡镇企业并驾齐驱的农村改革三大成果之一。亿万村民在实现农村民主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制民主与基层直接民主相结合的民主政治建设新格局。农村的民主发展已有十多年,无疑它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发展也遇到许多困难。本文主要探讨目前农村民主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以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民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卓有成效。但是,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仍然存在着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总体上淡薄,经济落后地区民主进程明显滞后,民主选举中农村宗族势力影响较大,基层干部腐败现象严重,民主制度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对此,要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提高农村的整体文化水平等途径来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6.
村级公共权力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系统中的核心要素,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与乡村治理都是围绕着村级公共权力展开。在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公共权力被赋予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基本内涵,随着农村社会分化情形的不断加深,进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生活中的政治主体出现分化,村级公共权力的合法性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这些现象与当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相关联,既反映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性,也能够为分析村民自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宗族文化在我国农村具有深厚的根基,是农民现有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有一定的社会整合功能,又有明显的狭隘性,对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理清农村宗族文化与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正确看待宗族文化在农村的作用,可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本文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农村宗族文化对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指出了重塑现代新型农村宗族文化的现实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层党政组织和基层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地支持村民自治、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努力做到为上级负责和为农民负责相一致,做到基层领导的主张和农民的意愿相一致,注意把相信依靠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有机结合起来。县以上党组织,要下功夫培训和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空前发挥,举世公认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两大创举给中国改革添上了精彩的一笔,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他们又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在实践中探索出村民自治这一适合中国国情的基层民主形式。村民自治的产生与推广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坚持在确保农村生产发展的同时要同步提高农民政治参的水平。因为,农民高质量的政治参与不仅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而且是全社会政治民主快速发展的重要特征。本文从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指出农民政治参与的目标,进而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扩大农村民主政治的措施和途径,全方位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农民仍处于弱势地位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扩大农民政治参与,才能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政治支撑。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民政治参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实施村民自治之后,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政治参与形式更加多样。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对农村基层政治的稳定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分析近代以来中国农民参政的历程、当前农民政治参与的目的、形式与绩效,探讨了中国当代农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会农协是世界近现农村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与“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结构相适的一种有效的农民组织方式。从理论上讲,在政府与农民之间插入农会,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楔入农协,可以防止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但是,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必须从体制入手。如果把农会农协看作灵丹妙药,试图在现行体制之外寻找新方法,只能把解决“三农”问题引向歧途。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来,乡村精英治理模式在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促进了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精英治理还潜存着一些弊端,这些弊端若不加以重视将严重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的和谐与村级民主化的进程。因此,只有对精英治理模式进行全面透彻的认识,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弊端全力克服,才能促使乡村精英治理与村民自治完美融合,从而建设更加和谐民主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4.
将村干部的领导方式分为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类型,从经济绩效、政治绩效(分为民主管理绩效、公民参与绩效)、社会绩效、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绩效4个方面衡量村民自治绩效,根据对多个省份16个村庄的问卷调查,分析村干部领导方式对村民自治绩效的影响。分析表明,权威型领导方式与社会绩效以及公民参与绩效显著正相关,民主型领导方式与经济绩效、民主管理绩效、公民参与绩效、社会绩效、公共供给绩效显著正相关,而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因此,村干部民主型领导方式我国农村治理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权威型的领导方式也有一定的适应性,而放任型的领导方式是不适用的。村干部应灵活运用权威型与民主型领导方法,避免放任型领导风格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中心任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深深扎根于广大农村地区,村民自治监督机制也已初步建立并逐步走向完善,但其内部运行机制仍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监督形式化、制约不健全、责任意识弱化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鉴于此,在新的形势下,深化村务公开、提高农民素质,不断加强相关法律和制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受农村小农意识的潜在影响,农村党员的党内民主意识依然相对滞后于社会主义民主观念的时代要求。因此,逐渐消除农民的小农意识,增强农村党员的党内民主意识,营造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环境,是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全体农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议题。推动农民共同富裕面临着明显的“结构—个体”约束。对我国11个省份村民抽样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这种结构性约束主要包括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扩大、农民内部收入分化严重、农业劳动收益偏低、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缺口大等;而农民的个体特质,如年龄大、学历低,利用市场机会和政策机遇能力差,也是重要的约束因素。突破“结构—个体”约束需要协调推进宏观的结构性改革与微观的农民个体增收,具体思路是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提高土地要素产出,优化资本帮扶形式,夯实知识产出基础,最终通过“城乡等值”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构建农村环境自治,不但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可行性。农村环境自治与村民自治的性质、目标和自治方式是统一的。农村环境自治与村民自治的结合,是农民环境权益实现的必然要求;二者的结合,也符合现代法治理念;通过强化村民自治组织的环境治理功能,使其成为农村环境自治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被视为公众传递信息、表达意见、评论时政、释放情绪等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工具,这种局势下催生了“网络民主”的发展.作为国家与公民交流的新窗口,推动了民主建设.网络政治参与的“阿喀琉斯之踵”在于:“网络群体极化”极易独霸话语权,挑战政府的治理权威;“数字鸿沟”引发非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威胁民主建设;“信息爆炸”孕育了不稳定的政治心理,加大了实现政府善治目标的难度.为此,从善治视角下,探讨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的挑战,并以此为逻辑,从政府和公民两个角度提出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从而推动善治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在谈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时指出:“在政治生活中要以人民权力为本位,这要求我们的权力是双向运转,而不是单向运转。我们传统的权利运作是自上而下的,是单纯的管理。但一旦以人民权力为本位,就要以人民的参与,形成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双向运转。这种运转就叫做治理而不是管理。”[1]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利用这种“权力的双向运转”来构建农村大众股份制,从而破解(农村)基层民主难题。一、农村大众股份制的基本框架(一)新土改政策:①把全村的土地分成部分:一部分属国家所有,一部分属村民所有。属国家所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