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舆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复杂的社会生态现象。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舆论引导的传统思维需要升级,在传播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过程中,传播的方式和传播的理念、特点也在进行变化和发展,网络舆情的不断涌现与后真相时代的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面对后时代网络舆情信息飞沫化、传播情绪化、舆情集束化、观点极端化等特点,探索通过多主体协作、精确化引导等手段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搜索引擎和后控词表结合的可能性,探讨了网络后控词表的编制方式、词表结构、词表管理和新词推荐算法等理论。根据这些理论,结合网络资源和网络搜索引擎的特点,设计了一个网络后控词表系统。笔者使用Java语言实现了这一后控词表系统的功能。最后笔者通过实验对本系统进行了评价,并提出网络后控词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徐国源 《网络传播》2005,(11):12-13
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介,已经影响和冲击人类的思想和感觉的方式,给人类带来不同以往的阅读、交流和日常生活经验,特别是对于正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  相似文献   

4.
作为伴随信息技术成长的大学生群体,"90后"大学生受到网络的影响较深。就目前现状来看,"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网络使用的自我约束力、缺乏辨别网络内容真实性能力和缺乏正确的道德法律意识等多种问题,值得教育界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在分析"9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90后"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文章介绍了网络阅读的内涵、类型、产生根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年轻一代网络阅读状况的调查叙述,描绘了网络阅读的发展前景,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娟 《大观周刊》2011,(51):45-45
21世纪是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对人们的影响,已渗入到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问题等各个领域。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如诚信缺失、价值观错位等。本文着力分析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应对危机的干预对策,为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九零后大学生实证调查数据的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建构不同指向的网络认知指标,并据此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九零后大学生细为四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使用人群.在描述四种人群的人口特征和互联网应用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他们在微博应用上的差异,以此说明九零后大学生的网络认知定势对其微博应用所存在的影响与表现.  相似文献   

8.
在Web2.0时代和泛在环境下,后数字图书馆构建虚拟知识社区,建立SNS社交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多样化的信息资源组织模式、一站式的信息获取方式和动态双向的信息导向,为读者提供资源共享、知识导航、资源定制与推送、社交网络、客户端等服务.论文指出:构建虚拟知识社区的方式有嵌入式、独立式和联盟式,有利有弊,图书馆可根据自身馆情选择适合的方式开始虚拟知识社区的建立工作,不断拓展图书馆业务范畴和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给人们参与社会监督、表达意见提供了新的平台,推动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快速发展。在"90后女副局长"事件中,网络舆论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影响到政府介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网络舆论在"后真相时代"中的失范现象。通过对个案的梳理分析表明,在后真相时代公众意见和网络舆论的表达路径和指向,具有深层次、多方面的生成根源,该过程深刻地体现了"后真相"时代中网络传播的情绪化、社交化特点,同时也暴露出网络舆论的一系列伦理问题——信息失真、主体失落、非理性与群体极化、网络暴力与舆论审判等。对此,网络舆论的规范需要从媒体、个体、传播环境和传播技术多个角度进行切入,以实现网络传播的高效性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与新媒体共同成长的一代,90后大学生的网络参与表达容易舆论化、意识形态化,西方中文微博、商业微博及其营销包装等悄然影响大学生的网络参与,也形成对主流思想文化价值观、教育理念的冲击。本文提出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载体引导文化认同、组织情感动员,推进互联网生态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网络启示:后传播时代的到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把我们带到了后传播时代。在此之前,人类的传播史可以划分为前传播时代和后传播时代。在后传播时代,传者和受众的极限被打破了。从理论上说,每个人几乎都有可能成为传播者,传播机构和个体受众的区别也被缩小了。网络对传媒的舆论把关人角色是一种解构。按照传统的概念,传媒至少应该是一个组织机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单位,而网络既可以是一个组织,又可以是个人。过去的传播大多是由组织向个人传播,或者是群体对群体的传播。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是:网络是不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媒体?网络是不是最理想的传播工具?网络是不是用形式“颠覆”着内容?网络是不是使大众传播变成了小众传播或者分众传播?  相似文献   

13.
随着泛在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会逐渐走向成熟。后网络时代是一种以网络泛在、网络主题生活化、网络群体社区化为特点的网络社会发展阶段。后网络时代的信息行为研究正经历着从关注技术到关注用户、从关注信息到关注符号意义、从关注工作到关注生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4.
作为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创业似乎离他们有些遥远,有人将他们说成垮掉和自私的一代。当70后的前辈们逐渐老去,而身为80和90的我们开始成长的时候,我们是否要做一些事情来回击社会对我们的偏见?  相似文献   

15.
陈善雷 《今传媒》2011,(10):49-51
在中国的后语境电视中,网络文化时常被以碎片化形式呈现,这既使得电视的内容更加多元化,也满足了一定人群的审美需求,特别是在消费语境下,这种凸显更是蔓延着浓厚的消费主义色彩。然而对于某些具有消极意义的网络文化向电视中肆意渗透,也的确让人忧心忡忡。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反思,并从中观照出三重因素的缺位。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各个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版行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大量图书存货积压,实体书店举步维艰.与此同时,自2020年初至今,网络直播却冰火两重天.出版行业也顺势而为搭上了直播带货这趟高速列车,但究竟是"翻车"还是利润翻番,本文从网络直播的起源以及如何改进网络直播对图书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以供行同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7.
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网络'丧文化'备受青年群体和社会舆论的关注。从后亚文化理论及其语境出发,通过'符号表达'仪式展演'与'线上狂欢'三个层面探析网络'丧文化'的社会表征。网络'丧文化'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不可能简单地一笔抹煞,应对其作客观评析,但其背后潜在的价值虚无主义、犬儒化倾向与自恋主义也需引起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传播不但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结构,而且以动摇传统固定空间领域为前提,造就了全新的文化空间,80后、90后成为网民主要群体,青年亚文化在网络的崛起是网络造就新文化空间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之一。新文化空间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不可避免地引起文化冲突。因此,网络传播正成为一种推动文化变迁的正在进行式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沈治中 《视听界》2010,(2):40-4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一大批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与电视渐行渐远。研究显示,30%的年轻人是通过网络看电视或者是不看电视,每周上网的平均时间是16.2小时。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与其想办法把观众拉回到电视机前,不如顺立时代发展的潮流,借助自身主流媒体高公信力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大量涌聚的网络门级事件,宣告了网络"门"时代的到来,通过对门事件发展历程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网络门级事件的时期变动。网络"门"时代有自己的暗喻,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生态群样,群体情绪宣泄下的网络门文化值得思考,过多的自由被滥用后便是自由的贬值,尤其是"90后"年轻一代在网络中的早熟困窘应该被关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