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提到他,我们便会想起《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七纵等故事。作为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描写更是极其生动。小说中,诸葛亮借着满天大雾,把20只战船开到曹军寨前擂鼓呐喊,曹操怕有埋伏不敢妄动,便派弓弩手放箭。结  相似文献   

2.
许莹 《巢湖师专学报》2000,2(2):107-110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艺术典型诸葛亮,不仅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是运作类公共关系的高手,本以赤壁之战前夕的政治军事形势为背景,阐述了诸葛亮在舌战群儒,说服争取孙权,智激周瑜,联吴抗曹过程中的高超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3.
最近,新版的《三国》正在热播,其中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鏖兵非常神奇的一幕:诸葛亮借江上大雾弥漫,用载满草束和青布幔的"草船",撩拨曹营,骗曹操放箭,从曹兵那里骗了将近十万支箭回来。  相似文献   

4.
陈寿撰<三国志>,以<蜀书>的名义记述刘备、刘禅的"汉"政权,这有其特殊原因;今天,则应名从主人地称"汉",或者沿用旧称地称"季汉",底线是约定俗成地称"蜀汉".又余明侠著<诸葛亮评传>,在资料的去伪存真、思与行的有机结合、思想的发覆阐微、生平的考辨求实、以史证文而还诸葛亮以本来面目等方面,为尤其值得肯定者.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代,《孙子兵法》备受重视。一方面被整理、注解和播扬,曹操的《孙子略解》在兵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被创造性地运用到战场上,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武将和文人皆推崇孙武及其兵法的风气,终于汇聚成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通过三国人韦昭的《国语注》和张子尚的《孙武兵经》,终于确定了《孙子兵法》在中国古代的"兵经"地位。  相似文献   

6.
<三国志>中的曹操是卓越的政治家、出色的军事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他为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清代宫廷大戏<鼎峙春秋>则抹杀了曹操的一切功绩,对他的罪过浓墨重彩、大加挞伐,还把他打入地狱,让他备受酷刑和煎熬.之所以如此,因为在于:<三国志>与<鼎峙春秋>的创作背景、创作目的不同,"反三国"倾向对<鼎峙春秋>有重大影响,<三国演义>为<鼎峙春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众多,但唯有三国时的英雄曹操最令我敬佩。《三国演义》把曹操描绘成一代奸雄,于是很多人就用一个“奸”字去评价他,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诈虚伪的人物。这种评价受了“尊刘贬曹”思想的影响,我认为这样评价是有失偏颇的。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可说引用《三国演义》开篇诗句,自然引出本文的“风流人物”。批驳他人对曹操的评价,提出自己新颖的观点。是历史上一个不折不扣的“风流人物”。曹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他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没…  相似文献   

8.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它充分表现了曹操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的,但拨开作者偏见和小说家言的重重迷雾,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形象。《三国演义》将《短歌行》一诗完整地引入书中,足以看出罗贯中对此诗的重视。在当前课改的大背景下,将对《短歌行》的解读与《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成就方面有重大的突破,首先是塑造了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历史人物,像孙权、周瑜、诸葛亮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众多人物中,曹操这一人物饱受争议,各类人士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乱世英雄",也有人说是"奸雄"等等,这也充分证明了罗贯中在塑造曹操这一人物上的成功,笔者认为曹操这一人物形象不能简单地对他进行好坏的评断,他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由于他不同的身份和多样化的性格,其亦奸亦雄、智慧卓越却又阴险奸诈,是封建社会中许多人物的代表与结晶。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是刘备的主要谋士,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山后,帮助刘备开辟荆、益之地,联吴抗曹,最终把三国鼎立的局面变成了现实。诸葛亮是“三国鼎立”理论的提出者和实践者,在这一历史时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超的崛起从一个侧面证实着《隆中对策》的客观性,并与之相呼应。马超与曹操抗衡达四年之久,牵制着曹操的主力部队,为刘备取益州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马超投刘备,使成都免去了一场大灾难,对刘蜀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马超经营西凉与镇守阳平关,不但保卫了蜀国的北门不受侵害,而且为诸葛亮后来的北伐战争提供了民族关系方面的便利条件,堪称“一世之杰”。  相似文献   

12.
曹操是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与军事家,聚多才多艺于一身,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更是精到。他不仅重视雅乐的建设,而且极度热衷于俗乐,并实现了这两种音乐在思想深处的完美融合。曹操自身的音乐创作不仅削弱了原有的教化功能,而且极大增强了抒情功能。究其这种音乐思想产生的原因,除音乐本身的发展规律与汉魏时期社会思想的变迁之外,还与曹操的社会身份、文化身份以及成长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封建正统历史学家眼里,曹操是一代枭雄。无论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文学家,都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不可湮抹的一笔。作为政治家,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统一北方,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安定了人民的生活。本文通过探寻曹操廉政思想的脉络,发掘出他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讨论曹操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实际发生的原因及情形,认为乐府诗研究必须与乐府制度、功能联系起来考察。乐府在东汉时期朝野间的歌唱和表演,直接对建安文人乐府诗写作模式产生了影响。曹操的乐府诗写作,无论从题目,还是写作及流传的方式,都与乐府制度本身有关系。而曹操以旧题写时事的革新,自然与汉末乐府制度的破坏、乐人流散有关,但就乐府的功能讲,曹操的乐府诗写作仍然没有背离乐府制度。所以研究曹操乐府诗一定要从这一点出发讨论,依据此点,方能讨论建安文人乐府诗艺术成就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15.
学界普遍认为《三国演义》人物描写存在“定型化”和“类型化”的缺点。对此应作具体的分析。无论从小说整体来看,还是从具体的人物形象来看,(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都是有得有失的。曹操是写得最成功的一个奸雄形象,作者既写了他自私、虚伪、残忍、奸诈的一面,也写了他具有雄才大略和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的一面。曹操的描写虽也有败笔,但具有复杂的性格内容,就不能说是“类型化”的。刘备和诸葛亮具有明显的“类型化”的缺点,但也各有其写得成功之处。主要缺点是如鲁迅所指出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相似文献   

16.
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由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使"既生瑜,何生亮"几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电视剧《三国演义》和《三国》至今仍在演绎瑜亮相斗的故事。考察历史资料发现,赤壁之战前周瑜和诸葛亮对操军实力的分析,都认为曹军必败;且周瑜和诸葛亮并肩作战,瑜亮相谐,共治曹操,终于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瑜亮相谐"是一种和而不同,更是一种多样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三国84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三国酝酿建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晋、吴对峙时期。又可分为五个写作板块:曹操专权;“蜀汉”;“曹魏”;“孙吴”;晋、吴对峙。  相似文献   

18.
合肥在两汉的商业中心地位得益于寿春的辐射。曹魏政权在合肥的攻防战略具有阶段性调整。曹操时期合肥作为曹魏政权江淮战略中心城市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强化,合肥处于抵御孙权进攻的战略中心地位。魏文帝时期,随着曹魏政权国力的提升对东吴采取攻势,此时合肥复失去江淮战略中心的地位,寿春复取代合肥成为曹魏经营江淮的战略中心。魏明帝时期为了抵御孙权实力对江淮的攻势,合肥复作为战略前沿城市得到曹魏政权的重视,满宠对合肥新城的规划和建设,使合肥新城处于曹魏政权的战略防御的前沿。而曹芳时期,诸葛恪在合肥新城的惨败再次证明合肥新城战略前沿地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荆州和益州,在汉末三国时代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于刘备集团而言有着立国之基的特殊意义;而孙吴集团也想全据长江,保境安民;曹操想统一南方,也必须占领这两个军事要地。围绕荆益的争夺,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薛国中先生认为对于刘备集团而言"重益轻荆"是错误的,应当把荆州作为根本;失荆州应该问责诸葛亮。笔者则以为对于刘备集团而言荆州、益州是鸟之双翼,荆州之失应由关羽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经学家,因无著作传世,经学思想散见于各种史料之中,故学界研究付之阙如。文章通过钩稽史料,系统探讨了诸葛亮经学思想的理论形态和学术渊源,以及他与《左氏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