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各国文化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王者无外”和“夷夏之防”是中国古代边疆思想的两端,并被历代王朝各有侧重地付诸实践。它们发源于先秦农业、游牧两种不同文化类型的对峙,秦汉正式形成并用于指导对外政策。秦皇汉武的征伐四边是落实“王者无外”,但其造成的恶果被儒学思潮加以批判,东汉班固正式提出完整的“夷夏之防”理论,以往学术界多从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角度肯定前者,但今天从文化的角度尤其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来看,后者客观上更有利于自然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与先秦军事伦理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现存的兵书来看,《司马法》虽然成书较晚,但其中有一些"追论古者司马兵法"的内容,正体现了古代军事领域的人道主义。《孙子兵法》在理性思潮的背景下,认为军人的最大追求是"安国利主";战争中的最基本和优先的价值是"利",要"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孙子兵法》并不能体现古代的仁本主义,它的立场与儒家不同,是君主或者国家本位。先秦军事伦理思想的发展走了一个"U"型演进的道路,从《司马法》到《孙子兵法》是由上向下行,再由《孙子兵法》到《尉缭子》是攀爬上升,重新强调兵家道德。不应在道德上贬低《孙子兵法》,孙子不是政治家和社会理论家,军事学与伦理学也属于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研究对象。正因为《孙子兵法》能够暂时抛开伦理的纠缠,才能创造出一个辉映千古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兵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4.
战神蚩尤     
龚留柱 《寻根》2011,(5):12-16
人类的历史与战争结伴而行,战争不仅是力量和技术的较量,更被文化观念所渗透。要想“金戈铁马气壮如虎”,不仅需要政治、经济、法律的手段,更需要军事文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代,《孙子兵法》备受重视。一方面被整理、注解和播扬,曹操的《孙子略解》在兵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被创造性地运用到战场上,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武将和文人皆推崇孙武及其兵法的风气,终于汇聚成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通过三国人韦昭的《国语注》和张子尚的《孙武兵经》,终于确定了《孙子兵法》在中国古代的"兵经"地位。  相似文献   
6.
诸葛氏溯源     
龚留柱 《寻根》2004,(1):110-115
关于“诸葛”一姓的来源,大体上有三种说法:一是《世本》卷三《氏姓篇》云:“有熊氏之后为詹葛氏,其后齐人语讹,以詹葛为诸葛。”“詹葛”一作“瞻葛”,该文并举例说:“宋景公时有大夫瞻葛祁。”  相似文献   
7.
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看,“攘外”和“安内”是一对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存的概念。《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以前的军事实践,关于对外战争(攘外)和国家内部稳定(安内)之间的关系,它从政治、经济和外交三个向度提出了许多精彩之论,中心是要构建一个“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自保而全胜”的兵学理论体系。但受时代的局限,孙子对此总体上讲得还比较抽象和笼统。经过战国时代的发展,战争对社会和国家稳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上,《尉缭子》提出,一个国家在战前就必须在政治、经济、民心士气和战略方针等方面确立“必胜”形势,然后才能取得对外战争的全面胜利。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欲战先安内也”。  相似文献   
8.
对《孙子兵法》战争观的认识,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认为《孙子兵法》是非暴力的"不战论",二是认为《孙子兵法》是充斥仁爱精神的"民本论"。从历史的实践、从《孙子兵法》文本本身、从先秦战争和兵学的演进过程三方面来分析,《孙子兵法》必然是冷静的战争论而非"不战论"。与儒家典籍《左传》、《论语》、《孟子》及《司马法》的相关论述进行对照,可知《孙子兵法》是君主(国家)本位而非人民本位,也未显示出深刻的仁爱思想。正因为孙子秉持"工具理性"的思维模式,才能够构建出辉映千古难以逾越的兵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尉缭子》提出“欲战先安内”的大战略观.它的前提一是注重人事摒弃鬼神的理性思维,二是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方法,三是重战慎战以仁义为本的战争观.在战略谋划上,它放弃不现实的“道胜”,不赞赏“流血伏尸”的“力胜”,力主实行“审法制,明赏罚,便器用,使民有必战之心”的“威胜”.尉缭认为,早在战前,一个国家就必须确立政治、经济、民心士气和战略谋划等四个方面的强大威势,即“备主于内”,然后才能“战胜于外”.  相似文献   
10.
《尉缭子》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兵书《尉缭子》,内容宏富,思想精辟,是研究先秦哲学和军事学的重要典籍之一。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其成书和流传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以致影响到对它的整理和研究。本文试图结合近几年的考古发掘资料,谈谈个人浅见。一、今《尉缭子》是两部古代残书的合编本在文献中,《尉缭子》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杂家“《尉缭》二十九篇;”兵家“《尉缭》三十一篇”。似乎班固所记为两本书,但都与今本二十四篇的篇数不合。《隋书·经籍志》列有杂家《尉缭子》五卷,不见兵家书。新旧《唐书》亦同。从北宋景祐年间编纂的《崇文书目》始,复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