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5月,新华社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举办全球公益行动——"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随着比赛进入中段,组委会陆续收到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美国、以色列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摄影师的3000多幅作品.7月26日,"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摄影专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摄影界、传媒界、文化界的十余位专家对来稿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分析,并围绕"关注贫困"的主题,就大赛选题思路、影响力辐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将围绕这些积极探讨,进一步解读大赛.  相似文献   

2.
2011年9月14日,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评审工作在北京正式启动。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是由新华社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发起主办的一项全球性公益行动。这是8月22日,在南苏丹,一名从喀土穆返乡的双目失明老人由妻子牵引着行走。他的返乡难民  相似文献   

3.
2011年10月17日,“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颁奖仪式在钓鱼台芳菲苑隆重举行。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在颁奖仪式上的致词中指出:“今天是世界消除贫困日,我们选择这一天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是希望通过举办这次活动,让更多的媒体和朋友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为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发展做出努力。”毫无疑问,这次由新华社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发起主办的“关注贫困”公益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再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现了新华社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媒体的形象,是新华社综合影响力又一次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2011年10月17日,“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颁奖仪式在钓鱼台芳菲苑隆重举行。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在颁奖仪式上的致词中指出:“今天是世界消除贫困日,我们选择这一天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是希望通过举办这次活动,让更多的媒体和朋友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为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发展做出努力。”毫无疑问,这次由新华社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发起主办的“关注贫困”公益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再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现了新华社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媒体的形象,是新华社综合影响力又一次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2011年10月17日,由新华社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发起举办的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颁奖仪式于国际消除贫困日当天在北京举行,评选结果同时揭晓。中国摄影师吴晓凌拍摄的《尘埃中的花朵——南苏丹返乡者》获得最具网络人气奖。这张20  相似文献   

6.
2012年6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颁奖典礼,授予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杰出领导与创新者奖"。这一奖项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设立,旨在表彰全球在艾滋病防治事业中实现"零新发感染、零歧视、零相关死亡"的"三零愿景"进程中有榜样作用的领导人和团体。李从军社长是这一奖项的全球首位获奖者。"关注艾滋病"是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与联合国多家机构合作成功举办的全球系列公益活动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关注儿童""关注粮食"、"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关注环境  相似文献   

7.
不管面对的是精神重压还是身体重压,均适用强者生存的法则。2011年10月17日,由新华社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发起举办的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颁奖仪式中,《拉车的拾荒者》获得了纪实职业单幅铜奖。该作品用形象的图片语言,  相似文献   

8.
媒体脸谱     
新华通讯社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战略合作4月7日,新华通讯社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在千年发展目标框架下就减贫等领域开展宣传及合作,并正式启动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活动。  相似文献   

9.
华赛十问     
每一次国际新闻摄影大赛,往往都昭示着当下新闻摄影传播的新动向与新趋势。第八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刚刚在杭州落幕。作为本届华赛组委会成员,笔者全程观摩了华赛的评选过程,零距离观察到评委关于新闻摄影相关的观点与观念的交锋,我们获得了很多思考。我们将这些思考整理成文,旨在引起新闻摄影界对相关问题的关注,求同存异。一问:评新闻为主,还是评摄影为主?新闻摄影评奖,是评新闻为主,还是评摄影为主?这在国内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老问题。在全国性、特别是各省的新闻奖评选中,新闻摄影评委的主体大多由记协领导和各报总编辑构成,新闻摄影专业人士相对较少。新闻界领导层面的评委,往往更多地关注照片所反映的新闻题材是否重大、是否当年的典型事件等等,即新闻价值元素.而对照片本身的形象语言则放在相对次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近年来,数码技术的普及与运用,为新闻摄影拍摄与发稿提供了极大方便,但与此同时,有的摄影者利用数码摄影技术制造假新闻照片,蒙蔽摄影大赛评委或报纸版面编辑,以达到获奖"扬名"或发表目的.数码假新闻照片危害很大,影响也很恶劣.为从根本上扼制这种不良风气,尽快研究、掌握识别和防范假新闻照片的办法,本刊将陆续编发如何识别和防范假新闻照片的方法或措施的文章,以维护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欢迎对这个问题有兴趣、有研究的同志积极来稿.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贫困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消除贫困是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  相似文献   

12.
<正>一直以来,香港有不少摄影家关注贫困、弱势人群、野宿者等社会问题,并且用摄影的力量向社会诉说这些问题所在。由于多年来贫困社区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改善,香港的摄影实践和社区文化的联系逐渐变得很紧密,并可从中感觉到摄影家对社会改革的强烈意志。在这篇文章中,笔者以"社区组织协会"的摄影实践为例,试图勾勒出香港摄影家面对社区的状况时所遇到的若干问题,并且探讨摄影所拥有的社会改革之力量。"香港社区组织协会(简称为SoCO)"于1972年成立,该组织对之后的社区摄影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SoCO是非营利组织,运转费用主要来自国外的协会、香  相似文献   

13.
孙巍  秦峰 《军事记者》2006,(3):46-46
2004年底至2005年初,面对年关临近的实际,陕西日报把关注的目光集中投向全省的贫困人群,精心策划了“关注贫困”大型系列采访报道,一大批年轻记者在西北最寒冷的季节,深入陕南、陕北和关中最贫困的乡镇、山村和厂矿,采用明察暗访的方式,目击最基层的情况,了解普通群众面临的衣食冷暖等困难,真实反映地方党委政府是否把生活困难群众过冬问题放在心上。这组全部用第一手素材写成的报道,文风清新,生动平实,既有针对性,又有感染力,刊登后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各级干部对待贫困群众的态度、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  相似文献   

14.
大赛规则(一)参赛对象所有在校学生和教师(含社会培训类学校教师)。(二)参赛作品要求以"中国梦"为创作主题,紧紧围绕"信义、坚韧、创新、图强"的"山西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三)比赛类型1.音乐2.舞蹈3.戏剧4.曲艺和语言5.杂技和武术6.书法和美术7.摄影8.影视艺术9.民间艺术10.文学类:文学创作、文学艺术评论。奖项设置按照参赛节目和作品的类别评出一、二、三等奖。通过初赛的选手,获得第三届山西省校园艺术大赛三等奖;通过复赛的选手,获得第三届山西省校园艺术大赛二等奖;通过决赛的选手,获得第三届山西省校园艺术大赛一等奖。按照参赛单位的组织工作,大赛还将设立若干特别奖项,包括获奖选手指导老师"育人奖""指导奖"等;对组织活动突出的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奖。  相似文献   

15.
苏文帅  栾一飞 《传媒》2019,(6):94-96
与农村贫困相比,城市贫困群体受关注低,媒体话语较少。本文通过对全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平台对城市贫困群体进行画像,并运用爬虫技术抓取互联网传播内容,分析媒体关注城市贫困群体的关键词、报道内容的特征和解困脱困报道的议题分布,提出了科学设置传播议程、讲好解困脱困故事、构建可持续解困脱困舆论氛围、激发个人解困脱困能动性等城市贫困群体解困脱困的新闻舆论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STATA软件,对内蒙古银号乡和内蒙古十二连城乡分别收回的150份、149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统计数据反映了贫困和非贫困地区村民的基本情况、知识技能、知识来源、阅读偏好与目的、图书馆利用与障碍、图书馆需求等方面的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贫困和非贫困村民知识能力及对图书馆需求差异不大,知识信息能力在整体上比较低下,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比较传统。尤其因地理阻隔等原因,使得村民利用图书馆难的局面一直无法改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引入社会性别视角考察当前的贫困决策中存在的性别盲视现象。研究表明,以"家庭"和"户"为单位的贫困决策无视了家庭内部的两性不平等现象,并将其置于公共政策的作用范围之外;在贫困决策中存在着对性别平等的误读,将性别平等诠释为绝对的一致性;贫困决策仍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女性仍处于从属地位;贫困决策中未纳入社会性别意识。实现两性平等,要求我们构建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贫困决策,应当体现因男女的性别差异造成的差别,充分考虑贫困决策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5,(14)
<正>由于被邀请参加2015年第27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的颁奖大会,于是想到谈谈我国新闻评奖的历史与改进的意见。一、我国新闻评奖的开端:"全国好新闻"评选我国全国性新闻评奖开始于1980年,那时的评奖是"民间"性质的,由人民日报的《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北京新闻学会(后来改名首都新闻学会)发起"全国好新闻"的评奖活动(1984年起改由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主办),全国参  相似文献   

19.
路长伟 《青年记者》2017,(17):71-72
进入21世纪,生活节奏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加剧,许多热点话题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安居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这些问题随时可能因为一幅图片成为网上的热点,新闻摄影工作者也无法回避.社会民生成为新闻摄影反映的重要方面,如大气污染、生态平衡、吸毒与艾滋病等热门话题,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住房、物价、就业、看病、教育等,成为越来越多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关注社会生活问题,记录社会生活真相,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是新闻摄影记者的重要社会责任.①从个人小问题“以小见大”,从个人际遇表达社会变迁,是社会新闻摄影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人文视野     
作者在其获奖感言中说,作品拍摄于克罗地亚的德拉瓦河上。作品的主人公已退休10余年,但仍愿意向参观者展示过去的淘金方式。那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对人的危害严重,但是有较高的收入。第二届泛欧洲职业安全与健康摄影作品大赛由欧洲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主办。此次大赛的主题是通过摄影作品反映作业场所安全与健康场景,便人们增强对公众作业场所风险的防范意识。获奖作品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很小的角度,反映宏大的主题。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