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变更,生态纪录片的样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对待生态纪录片的态度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是网络时代赋予人们的一种反思精神的必然结果。我国首部大型生态纪录片《森林之歌》诞生在"后现代"的今天,它会用什么样的姿态引领我们去思考"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呢?本文将以《森林之歌》的第3集《森林之歌——容颜:绿色版图》为例来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变更,生态纪录片的样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对待生态纪录片的态度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是网络时代赋予人们的一种反思精神的必然结果。我国首部大型生态纪录片《森林之歌》诞生在"后现代"的今天,它会用什么样的姿态引领我们去思考"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呢?本文将以《森林之歌》的第3集《森林之歌——容颜:绿色版图》为例来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巩杰  杜空军 《东南传播》2011,(10):108-110
央视纪录片《敦煌》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影视人类学和生命美学特征。《敦煌》具有神秘、浩渺、悠远的神佛圣境和审美意境,自然、明净、神秘的灵性物情与审美意象,宁静、明净、澄澈的敞亮人生与审美关照。纪录片《敦煌》呈现给观众的是天、地、佛、人、物和谐和美的自然人文生态系统。它带给观众的是神圣的佛境之美,灵性十足的物情之美和宁静敞亮的人生之美。《敦煌》是地域文化纪录片的精美之作,具有浓郁的西部地域文化特色和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森林之歌>是中央电视台历经4年精心打造的纪录片,作为国内第一部自然类商业纪录片,它系统地记录了中国的森林版图.本文主要尝试从叙事、立意、意境美三个层面分析这部纪录片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话语权力、民生关怀、精英意识的纪录片姿态层面,与文化生态、心理生态、类型生态的纪录片生态结构之间既有关联又有侧重。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是在姿态与生态的相互调适中进行的。这种渐进式的调适,根本诉求是指向纪录片的真实,纪录片由现象之美走向影像自由的真实趋向越发明显。纪录片姿态与生态的变革现象,有着艺术理念、美学意味、社会价值、思维方式等多重内驱力。和谐就是一切现象美的本质,唯有自由才可以达到这种生存的至高境界,纪录片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王健 《新闻世界》2014,(8):60-62
朗诵艺术是众多艺术门类中的一种,人们在过去把它简单的理解为是见字出声,但是意境美的营造,赋予了朗诵艺术新的生命和活力。朗诵艺术广泛吸收了各类艺术的优长,把情与景、情与境完美结合,在创作主体的二次创作下,赋予了作品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全新的含义,以一种自然天真之美营造出的意境美,带给了创作者和受众极大的审美愉悦感。  相似文献   

7.
李炳钦 《现代传播》2007,(3):137-138
纪录片是一门特殊的叙事艺术.其叙事特质既不同于传统的诗歌、小说、戏剧和电影、电视剧等艺术门类,也与一般历史叙事明显有别.但另一方面,纪录片叙事在真实性上却颇似于历史叙事,而在视觉性上则又与电影、电视剧相同.不过历史叙事缺乏纪录片的视觉性,而影视剧叙事则没有纪录片那样对真实性的刻意遵循.也就是说,纪录片叙事是在综合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叙事特点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取为己用,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特质.  相似文献   

8.
赵尚 《声屏世界》2008,(6):29-30
习惯上,我们把自然类纪录片定位于科教片。自然类纪录片既然被定位于科教片,那么它们的科教性无疑应该是第一位的,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普及自然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比如动物的捕猎技能和生存状况、气候变暖导致冰山融化等等;二是教育人们树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人类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人文和艺术,接近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9.
刘徐嘉 《视听》2023,(5):97-100
自然纪录片《众神之地》用充满灵性的顶级哺乳动物作为故事主角,以灵动的叙事技巧、含蓄的隐喻方式,讲述天地神灵的故事。该片基于千年积淀的民族地方风情,运用富含东方文化美学的视听语言,在生态环境矛盾凸显的当下,传达中国疆域生态的众神之声,呈现对生态美学的追寻,揭示生态和谐的艺术主题。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作为影视艺术的一种类型,是以审美的方式对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准则进行直观审视和价值判断。从纪录片题材类型的角度讲,审美特质是指审美主体通过审美判断确定作为一种题材类型的纪录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突出表现的美感特征,是对这种题材类型纪录片美感性质的提炼和概括。不同题材类型的纪录片,其审美特质也有所不同。一、人文纪录片的审美特质人文纪录片侧重于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展现人类、民族群体的尊严、价值、命运。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丝绸  相似文献   

11.
饮食习俗类民俗纪录片是以不同地域或民族的日常饮食习惯和传统饮食风俗为拍摄对象,反映不同地域或民族独特饮食文化的一个纪录片片种.海南地处热带与亚热带,四面环海,其饮食习俗类纪录片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悠久历史的传承之美 纪录片和新闻纪实不同,它不以追求时效为目的,追求的是一种历史价值.所谓历史价值,就是作为信息的载体,纪录片选择和记录社会与生活事实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说到底,就是记录历史的可信性和整体逼真性,呈现的是历史悠久的传承之美.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及意义 在众多的电视类别中,自然类纪录片通常被赋予了更多的科普功能,人们通过观看这类纪录片,了解天文地理、动植物的各类科学知识并从中获得启迪,因此对自然类纪录片的研究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从国内纪录片来看,2001年开播的《发现之旅》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其制作的科学纪录片质量上乘,受到电视观众与纪录片界的双重关注与认可.近年央视开播的《地理中国》也是这类纪录片,但明显的是,国内纪录片还是更加擅长制作人文社会类的节目,怎样将科学性与观赏性相结合,从全球范围来说,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美国探索频道、英国BBC为代表的国外制作机构显然拥有更为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王天 《今传媒》2011,(12):59-60
自然类纪录片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最为关注的纪录片种类之一。它从生态现实出发,体现对生命的深层关注,对自然的终极关怀,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珍爱。本文从叙事方法和审美视角两个方面,对纪录片《海洋》进行了分析,对最新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成果和突出特点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揭示了自然类纪录片对人类产生的深刻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电影因为它的世俗性与当下性而显得比其他艺术平淡,因为它的包容性与可塑力而显得比其他艺术更具魔力。作为电影的姐妹艺术,纪录片的本体内核也同样如此。如何捕捉更具粗糙感与个性特质的影像,并保证它潜入生存的原态,这是一门多于艺术且少于艺术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陈戈 《视听》2016,(6):92-93
按照纪录片定义,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南宁电视台纪录片《老猫》通过镜头真实纪录了一家咖啡馆里人和二十多只猫和谐相处的过程,通过人与猫之间的感情,上升到夫妻之间的感情以及家人之间的感情,看似一家人的琐碎生活,却是犹如在讲述邻居家的故事,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并产生共鸣。本片还透过镜头给观众传递了镜头之美、人性之美和人与动物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6.
刘力恺 《大观周刊》2012,(3):15-15,8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艺术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探讨了“一般的艺术”、“美的艺术”。他将艺术与自然、科学、手工艺区别开来,指出艺术是自由之物,而非自然之物、雇佣之物。康德在肯定艺术因筑基于理性之上是一种自由艺术后,又指出真正能够称之为艺术的是美的艺术,是自由和自然的统一,是一种当它同时显得像是自然的艺术,是带有无目的性的形式合目的性的艺术。艺术尽管有客观实在的目的,违背了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但当艺术由自由艺术成为自由与自然统一的艺术后,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绝对界限就消失了。正是这种自由和自然的统一,使艺术完成了一般与特殊、直觉与思想、想象和理性的统一从而提供了向自然目的论过渡的中介。  相似文献   

17.
一 中国电视纪录片自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以来,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观众和制作人,涌现出一大批社会反响强烈的优秀之作.众多电视工作者热情地投入到了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中,它一方面推动了此类创作的发展,同时,由于许多人缺乏理论上、实践上的必要准备,在纪录片表现艺术上出现了种种误区,影响以至制约着该类创作的提高与繁荣.如何提高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艺术表现,值得纪录片工作者深思.  相似文献   

18.
电视纪录片在目前电视银屏上,已呈兴旺、繁荣之势。创作们以一种审美的视角和理性的目光观察生活,许多具有思维品格和审美价值的纪录片不断推出。如《英与白》、《舟舟的世界》、《幼儿园》等。这些精品不仅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好评,而且,有的已经走向世界,赢得了崇高荣誉,引起了巨大反响。这表明我国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水准日臻提升并走向成熟。社会的新变革、化的新格局,决定了当前电视化的审美趋势,而最能体现电视纪实美学思想的是电视纪录片。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以真实自然、贴近生活、没有说教的纪实手法,使观众在观赏当中感到一种主观诠释客观,朴素反映本质的美即纪实美,这种纪实美是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运用前沿化的数字技术,以“纪录片+访谈”的短片播放形式,论述中国近现代经典美术作品。不仅向受众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美,艺术之美,更以讲述经典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为依据,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历史投影和时代精神,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播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李秋菊 《新闻传播》2024,(3):112-114
纪录片的使命是以镜头记录时代发展和变迁。在刚刚过去的2021、2022年中,世界生物多样性缔约大会(第一阶段)在云南昆明召开,在此契机之下,生态文明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议题。同时间涌现出大量反映生态美,传达生态文明整体性的自然类纪录片。同时,疫情的考验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人们重视健康,关注更广阔意义上的人居环境美,使得共建人类文明共同体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云南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背靠丰富的自然资源,未来会有更多的自然类纪录片带领大众认识我们的世界。本文将以纪录片《盛世花开》为案例,探讨自然类纪录片中的叙事策略,主要从“共情”这个叙事技巧与自然类题材的结合入手,试论其在不断创新的纪录片叙事模式下的传播效果,并结合实践操作剖析其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