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两烈士的遇难的情况,过去发表的文章在时间、事实经过等方面有不同的说法.为了弄清真相,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找到了叛徒刘厚总在《皖南绥声》上发表的《我为什么打死项英、周子昆》的自供,以及当时旌德县县长李协昆给皖南行署关于刘厚总是怎样枪杀项英的呈文.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访问了项英的警卫员郑德  相似文献   

2.
1939年3月,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参加了周恩来在云岭新四军军部主持召开的军部负责人会议,讨论新四军发展的战略方针,有关内容历史上并无详细记载。1978年,白艾协助粟裕撰写战争回忆录,记录整理了粟裕口述的皖南事变回忆资料,标题为《皖南事变前,周恩来和项英、叶挺、陈毅、袁国平的对话》。对话详细生动,是就新四军发展战略展开争论的"现场"再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核心内容是周恩来、陈毅、叶挺主张新四军应该东进、北上,并尽快地大发展,批评项英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株守皖南的错误想法。结合党中央与项英的来往电文可知,项英即使没有明确的"三山计划",也未能完全执行党中央东进、北上的战略方针,没有认识到扩大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意义,贻误了新四军军部向敌后转移发展的良机,应为皖南事变的发生承担一定的责任。不过,项英虽然有错,但与张国焘和王明不同,不应定性为路线错误。  相似文献   

3.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主要任务是执行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开辟和打通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基本尚未着手进行根据地的建设,没有在华中敌后站稳脚跟,易成为敌顽等直接攻击的对象。特别在政治攻势上,敌顽积极推行反共宣传、制造谣言迷惑广大民众,以损害中共和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的政治威信。为此,新四军遵照中央关于打击造谣中伤的相关指示,采取坚持对敌作战并取得胜利,严格部队的模范纪律,加强党的抗战政策的宣传等举措进行反击。新四军对反共谣言的应对形塑了中共和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积极的政治和军事形象,鼓舞了敌后民众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对于皖南事变,已经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其发生的必然性,痛斥了蒋介石顽固派蓄意制造惨案、围歼新四军的罪行.而对于新四军如何避免重大损失却涉及较少.毛泽东在皖南事变发生后的1941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言指出:“皖南新四军的失败,从我们自己方面来说,首先是由于新四军的领导项英、袁国平等没有反磨擦的思想准备,其次便是指挥上的错误.新四军本来可以北上但项英动摇,如不是项英动摇,是可以不失败的.”项英之所以未能防患于未然,犯严重错误,是与他认识上的片面性有关的.本文就项英认识的片面性及其后果加以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项英在担任新四军主要领导人期间,在新四军的战略发展方向等问题上长期与中央存有争论,并因此多次受到毛泽东和中央的批评,但他仍长期保持着新四军的主要领导职务。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与项英本人的政治经历、政治水平和战略判断能力有关,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由中央选择项英任职新四军的审慎考虑、新四军斗争活动所处的实际境况及毛泽东和中央对新四军的南方战略长期存有寄望所决定的。项英长期以来囿于江南情势进行战略谋划,围绕据皖南再  相似文献   

6.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项英的业绩被忽略甚至被抹杀,名字很快从有关党史材料中消失。例如,中共“二大”时,项英本是出席大会的12位代表之一,可有些党史著作只列出11个代表的名字,连叛徒张国焘的名字都提到了,惟独没有提项英。1923年平汉铁路“二七”大罢工的领导人员,也不提项英的名字。还有,新四军派先遣队赴苏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是项英提出并报军委后,得到军委肯定而采取的措施。项英于1938年4月24日接到毛泽东复电后,和军其他领导人一起组织,28日先遣队就出动了,这离新四军集结完毕的4月18日只有10天时间,而有些材料硬说项英“将部队滞…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力部队之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与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从整编之初、江南敌后、取胜苏中、在盐城军部四个历史阶段,对新四军发展壮大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四军正确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作战坚决,胜利不断、深得民心。叶挺、项英等领导把军部放在云岭,有利于南方的爱国知识分子及归国华侨青年就近参加皖南新四军。来到这里的知识分子,被这里的抗战激情所感染,又呼朋唤友共同来抗日。他们积极地对外宣传,进一步扩大了新四军在海内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奉命在叶挺、项英等的领导下进行突围,结果以叶挺谈判时被扣留,项英被随从副官杀害为结局。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蓄谋已久的阴谋,应该说皖南事变的发生是必然的。中共中央对形势估计不足,发给新四军的电令不果断,对项英、叶挺分工不当;项英对中央分工不满,再加上其南征理想;军长叶挺在新四军后期突围时没有听取他人意见,作战指挥方式不当;又有地势险要,天气异常等原因,导致了新四军突围失败。  相似文献   

10.
《家教世界》2015,(1):1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一个支队共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有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相似文献   

11.
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由开始的一些小小游击队发展到5万多人的正规部队,英勇抗击了武汉及其外围日寇3个师团、8个旅团的大部或一部及全部伪军,成为鄂豫边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并有力地配合了华北、华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在皖南事变发生后,处变不惊,及时向中共中央建议调整战略方针,以战略家的眼光,率先提出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实现了华中党军领导和指挥的高度统一,创造性地解决了抗日游击战争中战略指挥关系问题。刘少奇对华中抗战尤其是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的发展壮大,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3.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一月     
记录你所不知道的历史……
  1941年1月6日
  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一个支队共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有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相似文献   

15.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的两大主力之一,她是一支政治坚定、忠于党、忠于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她勇敢地担负起了党所赋予的开展华中敌后抗战的战略任务,曾威震大江南北,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陈毅同志曾为新四军的创建、发展、壮大和胜利做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新四军皖南军部时期实施东进战略的情况褒贬不一。论者以为,尽管受到了种种不利因素和短期指导思想的影响和干扰,皖南军部一直督促所部东进抗日,尤其在周恩来巡视云岭军部和中央明确东进战略之后,叶挺、项英及其新四军将士更是坚决贯彻上级指示,深入敌后,给日伪军以重大打击,开辟了广大的根据地,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新四军发展的方向上,项英没有“南进计划”,却有南进的构想。项英建议叶飞、张道庸(即陶勇)两团南调,是在八路军南下,与留在江北的新四军解决苏北问题的条件下,挽救苏南的应急措施,党中央最终批准一部南调。因此,不能把项英向党中央的建议和意见,说成是背离党中央关于新四军“向北发展”的方针,若说项英“始终借故不执行”“向北发展、向敌后发展”的方针,这是不对的。从实际行动看,项英基本上执行了“向北发展”的方针。但是,项英所执行的与党中央的指示仍有差别  相似文献   

18.
1943年1月至1945年9月,新四军军部驻淮阴西南的盱眙黄花塘期间,在同日、伪军和蒋介石顽固派军队斗争尖锐、复杂的情况下,军部领导招贤选能、尊师重教,克服了很多困难,先后创办了一所又一所学校,培养了不少抗战时期急需的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及时充实和加强了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干部队伍,为夺取抗战的胜利,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贡献。面对当前淮阴缺乏数千名合格中学教师的实际,研究黄花塘畔英才辈出的历史经验,确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40年10月19日,国民党顽固派发出以何应钦、白崇禧署名的《皓电》,对我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极尽造谣污蔑之能事,并且无理强令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我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地区,开始了第二次反共高潮。11月9日,我党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名义发表《佳电》,以无可辩驳的大量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污蔑。同时表示,为顾全团结抗战的大局,我党可以将在皖南地区的新四军部队移到江北。  相似文献   

20.
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从此,苏北抗日根据地作为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成为华中敌后抗战的中心,领导华中军民大量消灭日伪军,拓展解放区,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对汪伪政权形成直接威胁;击退国民党顽军进攻,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解放战争和全国革命胜利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在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