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二年见过“慎用著名”一文,说的是新闻工作者不要乱用“著名”二字。前不久香港影星周润发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同机到达东北某市,几百名少男少女手捧鲜花,簇拥而上,向周欢呼致敬,却不知杨名,甚至疑问“是唱什么歌  相似文献   

2.
中国著名的女歌唱家李谷一,与中国著名的文化单位东方歌舞团之间爆发的一场“论战”仍在继续,并有可能升级。 李谷一的丈夫透露说,由于在媒体上公开揭露“东方歌舞团的腐败内幕”,李谷一现在正受到“恐吓电话”和“匿名信”的人身威胁。  相似文献   

3.
时下报刊文风如何?似有不尽如人意处,兹草草扫瞄,以示警戒。一、著名的“著名”“著名”一词在报刊上颇是著名。著名诗人、著名演员、著名作家、著名歌唱家、著名画家、著名书法家、著名摄影家、著名企业家,等等,多如牛毛。诸如此类的各色人物果真著名吗?不尽然。不少“著名”含有水分,只不过是作者随手送给他人的一顶纸糊桂冠,并无多少真实与价值可言。二、唬人的《大……》细心的读者大概不会忘记早几年的《阴阳大裂变》、《人工大流产》、《知青大返城》、《西部  相似文献   

4.
阙里读孔     
开场白孔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怕是无人可比。上世纪末流行“脑筋急拐弯”时。台湾人编的一套书上有这样一个题目:“孔子是中国最著名的什么家?”答案是:“最著名的老人家。”问和答都够无厘头的,不知如果在央视王小丫MM的“开心辞典”上,这样的讨巧会不会得到“回答得完全正确”的待遇呢?  相似文献   

5.
从“著名的”说起“著名的”一词当今颇为流行。电视台转播各种晚会,报幕人介绍登场人物,在“歌唱家”、“演奏家”、“××家”之前,常常冠以“著名的”。有的知名度确实不小,有的声誉平平,有的严格说来并未入流。报刊上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至于社交场合,拒“捧”者不多,使用频率更高,颇有泛滥之势。对人如此,对物亦莫不然。君不见:我国早先有“八大名酒”,列名其中的,确属佳酿。前两年,队伍扩充四倍,成了“三十二大名酒”。据说“编制”还要膨胀,成为“五十几大名酒”。这样,“名”  相似文献   

6.
近期,笔者在一省级党报上阅读几篇大手笔、大篇幅的人物通讯时,发现有许多著名人物的姓名搞错了,令人遗憾.《张力雄:力克百战方为雄》一文中提到:“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怀周”,“寻怀周”应为“寻淮洲”,“怀”与“淮”是同音,但在人物的姓名中,不可乱改.《毛华清:一辈子庄户味儿的老红军》一文有:“遇到红军时期的老战友,山东军团政治部主任萧华”字样.“萧华”应为“肖华”,肖华是我军的著名将领,是《长征组歌》的作者.“肖”与“萧”也是同音,但在人物姓氏用字上不可替代.对于著名人物的姓氏用字,更应准确、严谨.  相似文献   

7.
张小龙 《大观周刊》2012,(27):14-14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他在1827年发表的《序言》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 原则。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现代派诗人,在《恶之花》这部诗集中浓缩出他的艺术主张—“以丑为美”。两种文艺观既存在着内部“和谐”一面,又呈现出各自“不和”的特质。本文欲从两人“美丑”文艺观中的“和”与“不和”两个方面具体论析二者之间的共性与区别,从而对两种文艺观进行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陈熙 《大观周刊》2013,(4):143-143
著名的学者、教育名人都对学习兴趣给予重评,如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有过这样的感慨。作为语文教师,我对利用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为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善学”。  相似文献   

9.
新乡农业战线著名典型人物已成为全国的政治人文景观。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史来贺、“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全国十大女杰”之一刘志华、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实践者张荣锁、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耿瑞先、“全国优秀环保志愿者”田桂荣等,他们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在“焦点访谈”节目报道新乡时说:“新乡农村先进人物典型层出不穷,那里是群星灿烂。”  相似文献   

10.
杨守敬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他博学多才,涉猎广泛,在历史地理学、版本目录学、金石、书法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著名的藏书家,藏书数十万卷[1],先后建有邻苏园和观海堂两座藏书楼。藏书印有“星吾海外访得秘笈”、“星吾东瀛访古记”、“宜都杨氏藏书记”、“杨星吾日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提升公信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生 《视听纵横》2009,(3):118-119
“狼来了”是一个著名的寓言,其核心寓意在于“诚信”。对于一个面对公众的新闻媒体,诚信也就已意味着“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1885-1967),中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也是著名的书评家。由于他经历的特殊性,对他评价不一。他是“五四”时代的文化健将,在“五四”新文化运  相似文献   

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同书馆“八桂讲坛”于世界读书H先后邀请“快乐作文”倡导者、北京华苑教育中心首席学术专家袁川老师,著名文化学者彭匈,著名义艺评论家、《南方义坛》杂志社主编张燕玲女士和著名散文家谭延桐分别到南宁市民族东小学、广西东方外国语学院、广西教育学院和武呜县城厢镇第二初级中学等学校开展“读书点亮人生”基层服务阅读推广活动,向同学们介绍写作技巧,推荐优秀图书,交流渎书心得,颂读经典名句,受到各方好评。  相似文献   

14.
副刊的作用,众所周知。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另一著名报人金庸也有一句名言:“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  相似文献   

15.
叶德辉是清末民初湖湘著名学者中的异类,在全同也绝对是一个异类。他在学术方面与王先谦并称为长沙“王叶”,与湘潭下闾运号称湘潭“王叶”,但他又是著名的保守派领袖,政治和学术双料保守冠军。最后在1927年的革命大潮中被处死,他的死亡在后世充满争议。  相似文献   

16.
魏源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学家。其在编辑《皇朝经世文编》过程中遵守“审取”、“广存”、“条理”、“编校”的编辑原则,重视档案编纂成果的社会价值,还有充实自我等等的编纂特点,对现代档案文献编纂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明末著名的私人藏书家祁承牒的生平,重点考述了他在明末浙江绍兴著名的藏书楼—澹生堂藏书的藏书历程和辉煌业绩,使我们在感慨古代藏书“聚之艰,散之易”的同时,更为祁承牒为古代典籍的保存与传播而“苦苦以求”的执著所感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相似文献   

18.
浙江中南卡通推出的“天眼”形象品牌成为中国动漫市场上令人瞩目的焦点。本文利用“电通蜂窝模型”这个世界著名的品牌工具,对“天眼”品牌的内涵和市场前景作深入分析,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杨士琪是谁?     
上世纪80年代,台湾影坛发生了著名的“削苹果事件”。杨士琪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显然充当了“正义先锋”的角色,她一夜之间成为新电影的“英雄”。  相似文献   

20.
著名记者范长江因其对中国西北角的采访,获得了“范长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西北角进行考察的记者”和“范长江第一次公开如实地报道了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两个“第一”的称号。这两个“第一”,虽然都是后人“强加”给他的,但是,加得好!加得切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