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刊一九九五年第二期中《长文如何短教摭谈》一文,精辟地阐述了“长文短教”法。笔者拜读之后,颇感方法得当,收获很大。今又拜读贵刊第十期两篇争鸣之作,似觉豁然开朗。读后冥思,又觉“瑕”(《“白玉”微瑕》一文)中有“瑕”特此提出商榷,以求得共识。  相似文献   

2.
拙文《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的解法》刊登于贵刊1998年第1期后,受到了同仁的关注。贵刊1999年第3期《一道竞赛题的第四种解法》一文,还对拙文中例5的解法作出了补充。然而贵刊2000年第1期《谈应用题中“多余条件”》一文(以下简称“谈文”)却认为这第四种解法值得商榷。继而指出该文的失误“源于”拙文,认定“兔醒来时,龟已领先5000米”并非多余条件,它在解法二、解法三中虽“未用到”,但“仍然是此题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贵刊1993年第6期发表了王宗义同志的《挖掘例题潜在的智力价值》一文,同行们争相拜读赞许不绝。同年第11期贵刊又发表了屈玉廷、杜桂贞二同志副题为《挖掘例题潜在的智力价值读后》的文章,又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一题多解”的讨论热浪。感谢贵刊为我省教师提供了“学术交流,教改争鸣”的园地和机会。笔者邯郸学步,对此题的智力价值继续挖掘,望收“井淘三遍出好水”之效。  相似文献   

4.
常读《理科考试研究》,收益非浅。贵刊在2005年第4期刊登了“应怎样看待这个题”一文,文中根据“曲线运动的终点,合外力F合≠0”的理由,认为这道题的设问违背科学规律,笔者仔细阅读了这篇文章,认为文中的观点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5.
近该贵刊1999年第8期刊登的《这个例句不恰当》一文,笔者对文中杨美芳老师指出的问题深表赞同,但对文中把“东郭先生牵着毛驴在路上走”这个例句分析为“是一个连动句(详见原文)持不同意见。”笔者认为。杨老师只分折了这个例句的一个方面,而忽桃了另一个方面的分析,分析欠全面。  相似文献   

6.
贵刊1998年第10期刊登了王允老师的“冰熔化成水的内能变化”一文,该文的结论是:冰熔化成水后“内能减小”.笔者认为,这个结论是完全错误的.正确的结论恰恰相反:冰熔化成水后“内能增大”.其理由简述如下:1.从宏观看,众所周知,一切晶体包括冰,在熔化时...  相似文献   

7.
贵刊2004年第7期第36面发表了陈伟震老师的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达式的选取例谈”一文,读后受益匪浅.但笔者认为.其中例3是一道病题,即给出的两球A、B的质量关系是错误的或不科学的,应加以修订.  相似文献   

8.
拜读贵刊2009年第9期徐国华老师《这种解法更一般》一文,越发感觉“原题”是一道简练、精致的好题.再经思考,又有收获.  相似文献   

9.
贵刊1993年第11期《数学万花筒》专栏中有《标签上的数字》一文,说到3025分成两半,成为30和25,30加25再进行平方,刚好又等于3025。的确是一道数学趣题,作者还想找出四个不同的数字来,最后用您能帮我找一下吗?但答案是“并且只有9801符合这个条件,其他的数字都无法满足这个条件”。笔者认为这一答案是不完整的。 我是一位医生,但对数学有特殊的爱  相似文献   

10.
贵刊2002年第9期第26页登载了《此题如何解》一文。“此题”如下:王大伯利用房屋的一面墙,筑篱笆围成一个面积最大的四边形,篱笆的总长是180米。这个四边形占地多少平方米?这是一个典型的“一边靠墙围篱笆”的问题。原文(指《此题如何解》,下同)中的“错误分析”过于简单,“正确分析”单一化,只给出了一种解答方法。对于“一边靠墙围篱笆”这种类型的问题,笔者也愿参与研讨。2001年冬,我们县期末考试五年级数学附加题之一:张大爷用24米长的篱笆,一边靠墙围成一个鸡栏,如图(一)。鸡栏的最大面积是多少?这道附加题与原文中的“此题…  相似文献   

11.
贵刊93年第10期,94年第4期、第9期,95年第1期连续刊登了“巧用倒数知识解题”“抓不变量巧解题”,“也谈抓不变量…巧解题”“再谈一类分数题的解法”等几篇文章,都对如下一道分数题:“有一分数,它的分母加1,可约简为2/1;分母减1,可约简为3/2;这个分数是()/()”的解法,阐明了个人的观  相似文献   

12.
读了贵刊1994年第七期《把计算教“活”起来》一文后受益匪浅。但对其中一个论点存疑,因而求教于该文作者和同仁们。该文作者认为“0÷4=0”是根据除法补充定义,但笔者翻阅《小学教学基础理论和教法》一书及其他参考资料,发现只有乘法有补充定义,未见除法也有补充定义。探究其原因是乘法的定义为“b(不小于2的整数)个相同加数 a 的和 c 叫做 a 与 b 的积。  相似文献   

13.
"关于向心加速度的辨析"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刊2006年第5期(上半月)刊发了张修文老师的“关于向心加速度的辨析”一文,原文认为“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的说法不确切”,认为“向心加速度应该是描述线速度这个矢量(大小和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不应该单纯理解为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笔者对原文的举例、所用公式和结论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14.
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蔡培祖、曹晋臻两同志所写的“备数学课要认真做习题”一文后,省内以及上海、沈阳、西安、江西、四川等地读者,先后来信来稿,指出文章中最后一节中所说:“高中三年级代数课本134页复习题十一第11题有错误”,是不对的。首先,“方程有无理根也必定是共轭的两个,”这句话不够严密。如果有  相似文献   

15.
贵刊在97年第五期上刊登了《一个有逻辑性错误的结论》一文,文中蔡老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七册94页中的一个结论是错误的(详见原文)。看了蔡老师的撰文后,笔者想借贵刊一角,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与蔡老师商榷,并与广大教育界同仁们一起探讨。笔者认为:“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  相似文献   

16.
读了贵刊 2 0 0 2年第 6期上登载的“对新教材的几点改进意见”一文 ,对刘方军老师的关于新教材的某些看法颇为赞赏 ,笔者也认为新教材中确有一些不当之处 ,在此不一一提出 .但对刘方军老师提出的第一条改进意见 ,即“教材第 4 3面第 ( 1 2 )题中‘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应改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提法却不敢苟同 .笔者以为教材题目中所给出的“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这一条件对于题目中结论的成立是充分可靠的 ,而不需要修改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 ,匀变速曲线运动其某段时间 t内的平均速度也等于该段时间中点 t/2时刻的…  相似文献   

17.
何文明  高娟 《中学物理》2012,(10):52-52
拜读过贵刊2009年第六期刊登的“对静摩擦力典型题中的错误的纠正”一文,受益颇多,笔者完全赞同两位作者的观点,而且深深被作者精湛的论述所折服.掩卷凝思,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做.  相似文献   

18.
贵刊1987年第6期《“阿Q”的“Q”字有深意吗?》一文认为,“这‘Q’只不过是‘Quei’的简写,并无其他意思”。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关于“阿Q”的命名,历来说法不一,举其要者有三:高国才同志在《讲授语文课要有弹性》(贵刊1986年11期)一文中认为“Q”字,是一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既代表了阿Q头上的那根辮子,又联系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此为一说;著名历史学家侯外庐则  相似文献   

19.
贵刊2004年第9期刊登了《这道小题不可以小看》一文,文中对一道力学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笔者读后深受启发。但对文中解答出的结果有异议,并且认为此题解答的方法有多种。题目如下.  相似文献   

20.
贵刊1998年第9期刊登了《一道几何思考题的多种解法》一文。原题是这样的:计算左边图形的面积(字母系笔者所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