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必须承认 , 对于借读生 , 我一向怀有偏见。在我看来——那些家长 ,那些农贸市场的生意精 , 多是难缠之辈。就因为多赚了几个钱 , 便自以为气粗 , 大模大样 , 将“他们孩子”插进“我们班级”。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 也由于原来学校疏于管理——借读生中不乏一些满嘴脏话 , 撒起谎来面不改色之辈 , 做了坏事 , 除非你逮个正着 , 否则 , 非但不承认 , 还会招来许多麻烦。 补缺补差、追缴作业、调节纠纷甚至“破案”……向借读生“敞开校门最直接的后果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焦头烂额、叫苦不迭,成天绷紧一根弦。 谢天谢地。本学期我们…  相似文献   

2.
必须承认,对于借读生,我一向怀有偏见。在我看来——那些家长,那些农贸市场的生意精,多是难缠好赌的奸猾之辈。就因为多赚了几个钱,便自以为气粗,大模大样,将“他们孩子”插进“我们班级”。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也由于原来学校疏于管理——借读生中不乏脏话满口,坏水满腹的“二流子”。别看年纪小,撒起谎来,脸不变色心不跳;做了坏事,除非你逮个正着,否则,非但不承认,还会招来许多麻烦。补缺补差、追缴作业、调节纠纷、甚至“破案”……“敞开校门”的直接后果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焦头烂额、叫苦不迭,成天绷紧一根弦。但大家都知道,学…  相似文献   

3.
上海有一所示范高中,因为种种原因。吸收了较多的“借读生”,而“借读生”与正式录取生的中考分数是有明显差异的,甚至是在不同的学业发展层次水平上的,对示范高中来说.“借读生”实际上是学业后进生.结果“借读生”拖累了全年级的教学。这所学校的教师是教惯了优秀生的,优秀生在学习上比较自觉.自学能力也比较强,教师常常只要点拨一下就行了。然而面对大面积的“借读生”,示范高中的教师很少碰到,就有点束手无策。这些“借读生”学业领悟能力相对不强.学习的自觉性和刻苦性也比较差,教师不知道该用何种办法施教才能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爱心教师节前夕,我收到了第一张节日卡,打开一看,落款是个陌生的名字。我问班上的学生:“谁记得这个名字?”都摇头——谁也不知道。蓦然,专管点名考勤的副班长叫了起来:“我想起来了!就是她——那个借读生!”借读生?噢,我想起来了。那个圆圆脸、剪短发、总是害羞地低着头的借读生。半年前,她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外婆,从农村来到城里,在我班上当了一名借  相似文献   

5.
外号风波     
王安琪 《初中生》2006,(4):36-36
我们班男生送了我一个“雅号”——“安琪宝贝”.还算对得住我,蒋慧嫒可就惨了.一下子有两个“雅号”——“蒋柱圆”和“汇源果汁”。唉,一个本来很好听的名字,却被那些调皮男生改得乱七八糟,真是可恶。  相似文献   

6.
男人有更年期吗?过去你们不曾留意。男人自己也不承认.但是渐渐地.你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变得敏感易怒.时常自怨自艾。自伤自怜。尤其听不得一个“老”字。四五十岁的年纪.他们早已是工作上的骨干力量.现在却感到力不从心.对那些龙精虎猛的后生小子竟然有一股微微的醋意。男人们感叹。他们的“中年危机”到来了,他们以为这是由于一时的心理失衡造成的.因此并末加以重视。其实.身体的种种症状已经宣告。男人的更年期开始了。  相似文献   

7.
提高农民工子女语文成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慧 《广西教育》2006,(7B):24-25
我们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有学生1300多人,其中农民工子女就有700多人,而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去年我教两个班的初一语文,每个班有52个学生,农民工子女的借读生有37人之多。这些借读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他们的学习习惯差、学习动机不明、学习兴趣缺乏、基础非常薄弱、学习方法滞后。有些学生居然连老师的“老”字都不会写;上课时提问,这些学生回答问题都讲不清楚;作业写得一塌湖涂;组织的一些语文活动也开展不起来。  相似文献   

8.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高中部的大部分教师来自北京市重点学校,他们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其大部分学生是中考成绩不超过400分的落选生,有的是外地借读生,还有一些是被原来学校开除、劝退的学生.总之.学生整体素质偏低。于是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高中生“有治没治、有救没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江泽民同志发表的关于“教育创新”重要讲话,结合这一讲话又学习了有关的教育理论和  相似文献   

9.
我们不能否认,在学校课堂学习质量这个层面上,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学习的天生资质与后天开发差异.也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我们在有意或无意之中给那些学生加上了主观的标签。但是,无论如何,我们是不可以将学生——作为一个自然生态中的人划为三六九等,特别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或者是对学习没有感觉的学生冠之以“差生”、“潜能生”的称号的。  相似文献   

10.
自一九二八年在法国写下《灭亡》直至今天,巴金步入文坛“用小说的情景发泄自己的爱和恨”(《我和文学》)已经有五十多个春秋了.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漫长的岁月里,巴金始终不承认自己是文学家,也不承认自已是艺术家,更不承认自已是一位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参见《我的自剖》《<爱情的三部曲>总序》等).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的历史事实,巴金虽然自谦为“写家”,却创造了那些号称文学界名流无法相匹俦的作品,他虽无意当理论家和批评家,却写出了那些自诩为批评家们难以写出的有价值的批评文章.  相似文献   

11.
张贵红 《今日教育》2007,(4S):21-21
一堂“甩掉纪律”的课 开学之初.我听了参加工作第二年的小黄老师的第一堂英语课.她自然的教态、完备的知识体系.是我必须承认的优点.但她明显掌握不了五十几人的课堂纪律.这使她的知识传授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我跟她交流之后.没想到她对我说:不瞒您说,如果您不来听课的话.我不准备这样上,因为他们都说我镇不住课堂.我准备一上课就让他们拿出本子来写26个字母.然后马上就批,把那些不能完全写正确的学生抓出来.让他们站到后面去.先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我也不好惹的.听完这一段话.我心里马上想到了一个问题:课堂纪律到底是应该“单挑”还是“融入”?我觉着新教师普遍对这个问题处理得不够妥当.  相似文献   

12.
“雪融化了是什么?”由于媒体的渲染,这个案例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反面的教育典型,它的含意是:有些平庸的教师扼杀学生富有诗意的创造性思维火花,认为“雪融化了是春天”是错误的,他们只承认一个答案——水。  相似文献   

13.
理性之光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引用了伏尔泰的一句话——“谁不具有他的时代之精神,将会经历他的时代的所有不幸”.是要表达这样一个观念:承认、理解和认识人生不同阶段的生命历程,才能够坦然地面对生活,超越不幸,从而进入理性世界的王国。  相似文献   

14.
钱宇贤 《中学文科》2009,(17):120-121
教师包办太多,学生主体性体现不够,是我们在新课改中点评一堂课不成功时用得最多的一句话.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的认知活动,遭到教师的人为破坏,或者部分的被我们教师剥夺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似乎是无可置疑.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并非是教师的主观愿望,不是教师不承认学生是主体,而是不知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腾朝阳 《教育》2010,(6):11-11
小学生写“撒谎作文”,俨然已成一个高关注度事件。成都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中,40多个孩子有30多个写的是自己如何智斗人贩或小偷,其中26个同学承认自己是瞎编的。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83.3%的人承认在上学期间编过作文。接受这项调查的,83.5%属于“80后”“70后”。  相似文献   

16.
我们是钢丝     
王钢 《红领巾》2009,(11):30-33
吴老师太自信了。这不.他又开始引经据典、自卖自夸了。虽然六(7)班的同学都承认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才华横溢而且有一点点帅,但是——他怎么不改名叫“王婆”?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打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均势,但是制定和维护远东“国际秩序”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分别采取了所谓的“不干涉主义”、“不承认主义”和“好人主义”的政策,而与中国东北接壤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实行了“两面主义”的政策。欧美大国对“九·一八”事变的政策都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起到了纵容日本侵略的作用,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是一个重大打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日渐深入,城市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北京务工,同时也把他们的子女带到北京读书,以便给孩子更多的关心、更好的教育。我们高丽营地区也不例外。但由于这些孩子没有当地的户口,只能就近“借读”,近几年来,这样的“借读生”在各学校的人数在逐年  相似文献   

19.
齐军清 《教师博览》2005,(11):13-13
据说国外某名牌大学曾经进行过一项调查。研究人员向参与调查的学生们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目标吗?”只有10%的被调查承认他们有目标。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有目标。你们是否把它写下来呢?”只有4%的被调查的回答是肯定的。20年后,该大学在世界各地遍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们时发现.白纸黑字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写下来的那些人,无论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了那些没有这样做的同龄人。铂的人拥有的财富超过了96%的人的总和。  相似文献   

20.
人类最大的恐惧是生活——以自己的真实面目生活。“做回自己”对我们来说有时太困难。有时候.我们会想,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满意,否则,我们就“不够好”。为了“做个好人”,我们制定了自己的“完美标准”。对那些爱我们的人——爸爸、妈妈、老师、朋友,我们会不遗余力地去讨好他们,却总觉得无法达到最完美。最后.我们只能失望地得出“我不完美”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