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敏感,甚至"谈农药色变"。农药、化肥等人工合成物质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农药的使用对防治病虫草害和粮食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了世界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正是由于农药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才使农产品保持高产稳产,确保了我国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生产出可供14亿人口生存所需的农产品。农药对人类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农药同时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有毒化学品,长期大量地使用,在得到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效应。20世纪60年代初,农药的广泛应用虽然减轻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使粮食增产,但大量使用农药也导致农产品的污染,因农药残留导致人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20世纪70年代初,浙江就发生了轰动全国的有机砷"稻脚青"使用过量导致的人畜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质量也开始关注起来。近年来,绿色食品问题一直是政府和人民比较关心的问题,但是粮食、果蔬农药超标的问题却越来越让人担心。在现代农业中,主要是通过使用人工合成的有机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这对于增长粮食和果蔬产量具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就会污染环境,如果农药残留在粮食和果蔬上,无疑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危害。本文通过对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和毒理机制进行探讨,找出了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巨大危害,希望通过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可以遏制农药残留现象。  相似文献   

3.
正人在一生中所吃的蔬菜总量要超过粮食和肉类的一倍,可以说,蔬菜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可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蔬菜病虫害发生率越来越高,为了使蔬菜产量不受影响,人们对菜叶不断喷洒农药,致使市场上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耕地的面积在不断地减少,粮食生产越来越引起我国政府的重视。而气候的变化,带来农业结构和耕作制度的变化。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引进适合当地气象条件,抗逆性强调的农作物,以保证我国粮食的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5.
分析探讨粮食中苯甲酰脲类农药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 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含0.1%醋酸的乙腈提取、浓缩,经阳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9种苯甲酰脲类农药在5.5~18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在粮食中的检出限均为3.0μg/kg,定量下限均为10.0μg/kg。在10.0、20.0、50.0μg/kg 3个添加水平下,苯甲酰脲类农药的回收率为45%~92%,精密度(RSD)小于14%。方法准确、灵敏、简单,适用于粮食中多种苯甲酰脲类农药残留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6.
声音     
《华夏星火》2015,(1):7
"目前我国农业资源约束日益严峻,突出表现在水资源上。而因为化肥农药、土地流转、人工费用等增加,中国种粮成本也高于以前。"在"中国粮食与安全战略峰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如是表示。他认为,生态压力持续增大,灾害威胁依然较大,我国化肥使用比发达国家高出20%,农药使用比发达国家高出15%,今后靠"大肥大水"的高耗水高化肥的粮食生产方式需要改变。"2014年农药市场总体平稳,受种植结构调整及高效用药技术推广的影响,预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2008年9月初曝光的三鹿毒奶粉事件,让人们的"食品之天"变得乌云密布。近年来,我国人民的"食品之天"时不时被蒙上一层阴影,各种各样的问题食品甚至是有毒食品不断被曝光。不少食品从根源上就不安全,不少粮食蔬菜被检测出农药、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化肥农药的施加为粮食带来增产,同时也带来了食品安全隐患,全球由于食品安全带来的健康隐患每年高达10亿例,最大的安全隐患正来自于我们的一日三餐。由于肉眼无法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需与技术相结合做到质变食品无遗漏。色谱分析技术解决了检测食品的难题,为食品数据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色谱分析得到了完善,并被广泛的应用到食品安全监测当中。本文简要论述了色谱分析技术及其在监测食品中范围。  相似文献   

9.
庞英  李树超 《资源科学》2013,35(1):80-88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商品粮产区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以2800个粮农成本数据为基础,选择商品粮产区山东省作为研究的样本,构建了包括三层指标的评价体系,具体分析了商品粮产区农户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包括资源规模、要素生产力、粮食安全和耕地环境)及其区域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商品粮产区的农户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反而较低,这就直接影响着粮食商品率进而制约着国家粮食安全.研究的政策指向是:新时期中央政府在加大补贴力度的同时将有限的粮补资金全部投向商品粮产区,这将有利于在粮食收益相对下降的情况下进一步激励商品粮产区粮农生产的积极性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采用科技手段提高要素生产力、普及良种、保护性耕作和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同时还可以提高补贴效率,使国家粮食安全恒久、稳定.  相似文献   

10.
农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始终同亿万人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除却粮食、蔬菜、瓜果及经济作物和林牧渔所用之药外,就连城镇居民常用的灭鼠、灭蚊、杀蟑螂等药亦属于农药之列。因而,农药的生产、使用和管理就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的粮食出口与进口都排在世界前列,东北作为我国的粮食重镇每年为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提供了大量地优质地粮食。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粮食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地革新中,从最原始地人工耕种到如今地机械化耕种,这不仅能够有效地节省人工成本还可以对粮食的质量得到优化。在耕种过程中原来最耗费人力成本的插秧与整地环节如今因为机械化技术的出现变得简单许多,这不得不说是社会文明进步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2.
绿色防控助力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药是保障粮食安全最有效的手段。近期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引发了各方对世界粮食问题的担忧和高度关注。而草地贪夜蛾等恶性入侵生物的冲击、病虫害抗性的持续上升、农药减量以及保障环境生态安全,更使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压力。因此,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稳定的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是国际农业科技竞争的必争高地,对应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前沿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城市污染等各方面日益严重的今天,对于健康也越来越关注,这就进一步的促进了有机食品的出现,有机水稻作为人们主要的粮食产物应运而生。有机食品是指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加化肥、农药、添加剂等具有危害物质的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是安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益,因此,随着人们对其需求的不断增加,有机水稻的种植技术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根据有机水稻的发展状况,对其中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青海省粮食生产现状和目前影响粮食生产主因素的基础上,应用三次指数平滑法对未来15年粮食总产量进行了预测,预计2000年、2005年和2010年青海省的粮食总产量可分别达到128.0~140.0、136.5~158.4和144.8~178.9万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粮食安全的我国耕地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年"粮食海啸"引发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值得我们对粮食安全进行一定的反思.迄今为止,立足于自给的中国粮食供给基本处于安全范围之内,但存在着保障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等突出问题.未来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人口持续增长和耕地不断减少带来的双重压力,而且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对农地资源的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需要确立以"粮食生产能力"指标为核心的农地保护政策,选择"紧凑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并积极拓展和利用海外农地资源.  相似文献   

16.
基于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河南省18个地级市2008年~2017年的市域数据,利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河南省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机制,将对河南省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和城镇化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近十年,河南省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总效应为负向抑制作用。(2)其作用机制为粮食种植条件、农业劳动力、粮食农药和化肥使用、农业投资均发挥显著的负向中介效应,且粮食种植条件(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负向中介效应最大,农业劳动力次之。  相似文献   

17.
1.农用药品要有标签,存放地点要远离水源、粮食、蔬菜和畜栏、禽舍,要有专人保管。 2.不用木制容器和竹器、柳器放药。因为这些容器可把农药吸进去,然后又外溢,会污染盛放的物品。 3.不用剧毒农药和残效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具有数量庞大的农产品生产和供给链条。好比人生病了要吃药,植物生病了也要打药,农药为我国农作物稳产、高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硬币尚有两面,农药杀虫,同样也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危害。一方面,农药是保障农产品安全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农药的使用每年可挽回全球粮食损失约30%左右,挽回经济损失3000亿美元;另一方面,其特有的生态  相似文献   

19.
榜声音     
《华夏星火》2016,(4):18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目前中国粮食存在两个基本矛盾:一是我国粮食总产量在不断增长,但是粮食的品种结构在供给方和需求方还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二是我国粮食生产成本高,价格贵,和国际市场相比没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据路透社报道,近日联合国发表的一篇报告称,全世界因浪费粮食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次于中国及美国,是世界第三大碳排放源。
  每年,人类消费的粮食中约有1/3(13亿吨)被浪费,同时被浪费的还有用于生产和处理这些粮食所需的耕地、农药和水。按生产成本估算,每年浪费粮食的成本约为7500亿美元(其中不包括鱼类和海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