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种新兴的电视文化现象正脱颖而出,这就是人文纪录片的兴起.人文纪录片不只是简单地重现历史和再现文化景观,而是将几千年以来祖先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通过电视媒介手段展现给观众.同时融人人文关怀的传播理念,使其真正承担起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10集电视纪录片--<河之南>便承担起这样的历史重任,让受众领略到了中原文化的厚重与博大精深.河南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河之南>对中原文化的审视,印证了创作者们的口号--"启动我们的文化朝圣之旅".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20日,正值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十年>.两年前,我们这个团队曾成功地创作过纪录片<香港十年>,这对于我们此次拍摄<澳门十年>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又带来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知识分子似乎都有追问的传统,自屈原的<天问>开始,问历史、问社会、问现实.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真实反映国内水资源整体状况的电视纪录片,<水问>问的不是水,而是问我们这群有智慧生灵的人:危机何时到来?饮水能否安全?生灵是否安宁?江河如何安澜?水究竟属于谁?大国水网有多远?节水难在何处?水的答案在哪里?……在这一系列的追问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人对于人类未来、民族前途的隐忧.而电视纪录片<水问>以"反求诸己"的理念追问现实,其本身也是对纪录片创作范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我们曾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拍摄了电视纪录片<激情人生>.我敢说,<激情人生>是一部充满激情和豪情的纪录片,看过这部片子的观众,一定会被主人公于波的激情、豪情以及他对理想和事业的执着追求深深地感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开始大量出现,<失落的文明>、<历史的转折点>等均以真实再现历史的方式展现在观众眼前.进入21世纪,<故宫>,<复活的军团>、<大国崛起>、<丝绸之路>等弘扬主旋律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大大拓展了观众的视野.而央视打造的<大国崛起>则代表了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2003年,凤凰卫视继娱乐和新闻之后,开始拓展新的电视题材领域,推出了以<唐人街>、<冷暖人生>、<凤凰大视野>、<口述历史>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人文和历史类纪录栏目,这是凤凰卫视电视产业新的价值增长点.相比于同期国内其他纪录片栏目(频道),凤凰卫视纪录片在社会影响和商业回报方面无疑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7.
2007年11月12日,英国广播公司以<大历史写作的新人文纪录片>为题发表专栏文章,对近年来我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与发展作了评价.文中谈到:"<大国崛起>是中国电视人首次用影像梳理500年世界现代历史,也是中国人首次透过大众传媒观看500年世界大国风云变幻.电视人用12集电视片构建一个窗口,透过它发现世界的坐标."  相似文献   

8.
2009年1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和电视新闻学院的众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纪录片<我们的奥林匹克>进行专题学术研讨.<我们的奥林匹克>由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是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型纪录片,该片以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百年历程为参照,以人物故事命运的变迁为依托.体现了"奥林匹克影响中国,中国丰富奥林匹克"的主题.该片于2008年11月在意大利获得米兰国际电影电视节奥林匹克精神价值单元最高奖--荣誉花环奖,这是我国首次获得该项中国体育电视领域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9.
纪念"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中央电视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摄制了8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十年>,在中央电视台、澳门电视台以大覆盖、高频率、多语种向全球强势推出后,在全社会及海外观众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2010年1月,<澳门十年>即在云南腾冲举办的"人文中国"纪录片论坛暨中国电视纪录片盛典上荣获"系列片十佳"称号.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1月,10集大型纪录片<我们的奥林匹克>以第四集<微笑·1988>参评在米兰举行的第26届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并最终获得了奥林匹克精神价值单元的最高奖--荣誉花环奖. 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是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国际体育电影电视届最高盛会.电影电视节共分:奥林匹克精神价值、个人项目纪录片、集体项目纪录片、奥运冠军纪录片、报道纪录片、体育广告、电视表演和新技术、体育与社会、电影等9个竞赛单元,每个竞赛单元设一个最高奖.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是个很大的题目,全国各地推出的与这个题目相关的纪录片、专题片、应该不下几百部,这些片子记载历史的变迁,记载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文化思潮、生活方式的变迁等等.我们<半边天>栏目,作为中国电视媒体中创办最早,也是历史最长的女性节目,也选择了我们纪念30年的方式,那就是挖掘整理打工妹30年打工历史,制作20集纪实节目<繁花>呈现给观众.  相似文献   

12.
<正>纪录片作为一种展现人类历史与现实的记录方式,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表现方式是尽可能真实、详细地展示社会生活的原貌,这种真实性反映在影片拍摄的各个细节上。但是,纪录片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够体现创作者的主观意愿,因此,如何把握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与主观性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重点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奥帆是青岛走向世界的新标识、新语言、新名片.用电视手段记录奥帆,对于青岛来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一名电视工作者,我有幸担任了青岛电视台8集文献纪录片<超越梦想之路>的音乐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2009年12月澳门回归十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十年>.这部八集纪录片用影像记录澳门自回归十年以来的风雨历程,用人物故事见证澳门回归十年来发展中的"变与不变",向世人昭示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的成功实践,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澳门.  相似文献   

15.
<又见梅兰芳>是中央电视台2004年推出的1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它全景式地呈现了关于梅兰芳的历史记忆,从影像修辞和精神实质上做到了对"美"和"幻想"的共同诠释,为文献纪录片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创作范本.  相似文献   

16.
一 <探索·发现>栏目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文史类电视纪录片栏目.它以科学的态度,讲述历史、地理故事;探索自然规律和文化内涵;诠释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中所蕴涵的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关系;介绍中国和世界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自2001年7月9日开播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创造了不俗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7.
曾祥敏 《现代传播》2007,(4):130-131
2007年6月23日至30日,正值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香港十年>.作为中宣部指定的"香港回归十周年"重点节目,该片播出后受到观众热烈反响.7月8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本刊编辑部承办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香港十年>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8.
从人类文明的高度来看,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无疑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风云激荡的伟大时代,是四分之一的人类走向现代化的伟大历程.有历史学家将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形象地称为"历史三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百多年的中国历史浓缩了西方自地理大发现之后几个世纪的历史进程.无论是历史的亲历者还是后人,都有义务记录下这一悲壮甚至惨烈的历史大变局,为历史留下宝贵的见证.但是,长期以来,国人用影像记录历史的意识并不强烈.在中国电视史上,纪录片长期以来与历史学并没有多大关系.直到进入上世纪90年代,纪录片创作者开始将历史题材纳入创作的视野,<毛泽东>、<邓小平>、<百年中国>等一批文献纪录片都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一些电视人开始考虑用影像表现历史的可能和途径.这样,历史学家们早已提出的"影视史学"开始引起他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大国崛起>、<复兴之路>总导演任学安率原班人马于近日推出了纪录片新作<公司的力量>,这样一个由媒体人组成的团队用6年的时间锻造出了3部大型纪录片,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中国纪录片传播的不断思索.  相似文献   

20.
吴甜 《东南传播》2012,(4):63-64
本文以叙事学的叙事视点为切入口,探讨《海豚湾》和《海洋》这两部相同题材的纪录片的叙事特色及功能。《海豚湾》运用创作者的视点,既具有主观性又带有客观性。《海洋》这部纪录片采用了创作者以及主人公这两种视点来叙事,以片中人物情感、理解和认知来叙事。这两部纪录片的叙事视点各自运用不同的叙事视点特色以及在片中所承担的不同功能,也蕴藏了深刻的意义,两部纪录片都传达作者关爱海洋生物,保护环境的呼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