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是带有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成分的一长制.从总体上说,这种体制科学合理,行之有效.从发展的眼光看,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改进和完善校长负责制是一项涉及到教育、人事、劳动、财政等有关部门的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推进、整体运作、配套实施.其重中之重是深化校长管理体制及校长选拔制度的改革,改进校长培训方法、完善校长激励机制,加强校长监督机制,从而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必须体现民主精神,现代学校制度的实质应该是民主管理制度。实践证明,目前实行的校长负责制是比较合理的领导体制,应该坚持。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它的种种弊端也逐一显现,甚至阻碍了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脚步。本文在分析现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和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问题主要包括校长选拔制度、校长任用制度、校长培训制度、校长资格证书制度以及校长评价制度等。我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很突出。国外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具有参考价值。加强我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要明确校长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完善校长资格证书制度和聘任制,建立务实有效的培训机制,强化考核监督机制,推广校长职级制,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应法制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实行,校长的权力将愈来愈大,为防止校长独断专行,随意用权,需要加强民主管理建设。从当前校长负责制的推行情况来看,缺少规范和制约领导行为的各种制度性建设,如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的颁发和执行。笔者认为,实施校长负责制为促使校长切实对学校的生存发展负责,需要给校长以权力和压力。为防止校长独断专行,需要民主管理。而民主管理若要真正落到实处,起到应有的监督制约作用,其基本取向应有三个方面构成,首先民主管理的内容应广泛化,大到校长的选择,小到学校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每一件事情均应涉及在内;民主管理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改变了以往领导体制带来的责权分离的弊端,校长有了权,就同时有了责任和义务,就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工作,大大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可是,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过程中又伴随着产生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够健全、教职工的权利得不到保证等许多新问题。因此建立校长的权力调控和制约机制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一、建立校长权力调控和制约机制的意义实行校长负责制,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人,具有统一指挥各项工作的权利,并对有关重要问题实施最终的决定权与否决权…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在实施中出现了校长权力过于集中、民主制度形同虚设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具体落实校长负责制的规章制度.因此,在今后校长负制的实施中,重点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使校长和学校民主机构行使权力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7.
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必须体现民主精神,现代学校制度的实质应该是民主管理制度.实践证明,目前实行的校长负责制是比较合理的领导体制,应该坚持.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它的种种弊端也逐一显现,甚至阻碍了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脚步.本文在分析现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和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奥地利中小学校长选拔 选拔任用是校长角色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对校长角色的了解、考察识别、发展、选择和提拔。 奥地利学校管理系统是由垂直和水平两个层面构成的联合体。前者包括学校权威部门,主要涉及学区教育董事会和地方教育委员会等;后者包括学区权威部门,主要涉及  相似文献   

9.
强化民主管理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任校长制度静海县教育局随着“分级管理、分级办学’“的教育外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从1988年开始,我们积极探索了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实行了校长负责制。为了使校长负责制沿着...  相似文献   

10.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校长负责制赋予了校长办学的权力与责任。中小学校长应站在推行实施素质教育的前列,坚持规范办学,做规范办学的楷模。  相似文献   

11.
黄俊 《吉林教育》2006,(1):11-13
校长负责制的不足之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广大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迫切要求校长负责制融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从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民主管理模式和校本管理模式与校长负责制的有机结合,是新形势下完善校长负责制的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立中小学内部现行的领导体制是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和推广,使校长拥有了行政决策杈、行政指挥权、人事权、财务权等权力,校长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调动。同时在这种体制下,校长对其行使权力的结果要承担责任,促使校长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些仪力,使学校的办学效率得到了提高,给公立中小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校长的职务变化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小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其内涵包括: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要素。为逐步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应在法律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度上,推进民主建设,构建多方参与的学校管理机制;文化上,提倡终身教育理念,提高校长的专业素质;发展上,推进校本管理,调动全校师生的能动性;评价上,注重多元价值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校长负责制这一学校领导体制自产生以来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一体制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校长无能、保守、专制甚至是腐败。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完善校长的任用制度、改革现有的考评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15.
试论校长负责制的重构与再造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校长负责制的巨大历史功绩虽毋庸置疑,但现行的校长负责制并不是完美的体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形势、任务及教育改革社会背景的变化,这一体制的弊病愈益显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我国中小学深化改革和追求卓越的阻障。于是,对现行校长负责制的重构和再造便不可避免。第二代校长负责聚焦于四个方面:由外控管理学校走向自主管理学校;校长的角色定位由“英雄”转变为“领导者的领导者”;学校民主管理机制的依法健全;学校-家长-社区伙伴关系的完整构建。  相似文献   

16.
实行校长负责制是对我国中小学多种领导体制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和反复比较研究 后所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它比较适合中小学管理的需要.但是,这一体制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规定不 甚完备,使得人们对校长负责制的理解出现差别,加之每个校长自身修养和素质的不同,导致了学校管 理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完善和加强校长负责制有多种途径,但从现实来看,坚持依法治校是完善和加强 校长负责制,提高中小学的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小学校实行的校长负责制无疑极大地解放了学校的教育生产力,起到了“改革先锋”的作用。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发现,昔日的改革举措正在脱离公正、公平、合理的道路上愈行愈远,有些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已经沦为校长专权制。最近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提出,要严格掌握校长任职条件,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要改革选拔任用方式,切实扩大民主。本期热点话题邀请了部分中小学校长、教师,就我国现行的校长负责制存在的弊端以及改革问题展开讨论,我们也热切欢迎全国广大中小学校长以及教育工作者来信来函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对我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对校长聘任制度的改革提出宝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我们从1988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县中小学尝试以校长负责制为基本体制的管理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关键是选聘一位好校长一所学校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校长,也是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关键。为了选拔一批好校长,我们广采博纳外地经验,全面论证实施方案,确定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一律采取面向社会,平等竞争,自愿报名,公开答辩,民意测验,组织考察等办法,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招聘产生,使校长的选拔既有群众基础,又引入竞争机制,确保把真正优秀的教职工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应聘者的积极性,在招聘校长的过程中,我们统一作了如下规定: 1.招聘校长的条件和职责范围。应聘人员除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外,还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业务水平和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小学校长应具备  相似文献   

19.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如何选拔任用合适、优秀的校长,是教育界探索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分析法国、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校长选拔任用制度的有益成分入手,审视我国当前校长选拔任用制度的不足,通过汲取国外合理的机制成分,试图对我国校长选拔任用制度的改进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试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对于调动校长办学积极性,扩大学校自主权,促进学校民主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试行过程中,我们发现还存在如下五个倾向性的问题:一是有些人认为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一人说了算,忽视党组织和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的校长我行我素,独断专行;个别校长因此犯了错误,甚至犯了法。二是少数党支部书记工作放不开手脚,片面地认为试行校长负责制后,学校工作主要是校长的工作,有怕越位的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