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探寻了中西电视发展的差距,梳理了中西电视节目发展间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从西方电视发展的共性力量看,中国电视发展有本体化回归、商业化、分众化及娱乐化的趋向.从电视节目形态个性化的角度出发,西方电视节目当下主流形态对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的影响主要包括:真人秀节目的日常化、多样化、明星化;益智节目的复兴;电视剧对于弹性叙事的引进,边拍边播或许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在电视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类型化已经成为当今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我国电视节目的播出来看,纷繁复杂的节目越来越显现出其节目类型化的特点。本文将从我国电视节目的类型化出发,围绕电视节目类型化的定义、特点和发展,采用意义解读、举例探究和分析的方法对电视节目类型化进行解译。  相似文献   

3.
对甘肃电视节目形态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对甘肃电视的发展做了回顾和远景规划、设计,对甘肃电视现状做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与相关省市的电视节目形态加以比较;并对甘肃电视台提出了改革节目样式,办活节目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制电视节目,经历了初创、发展时期,已进入了日益成熟的新阶段。如何正确把握其发展方向,使其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适应各种挑战和竞争,从最大程度上体现节目功能,是电视理论研究和业内同仁共同面对的课题。本从法制电视节目深层内涵的开掘诸方面,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重视、加强对法制电视节目深层内涵的开掘,是法制电视节目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5.
鞠波涛 《文教资料》2012,(24):76-77
纵观我国新闻传播史,电视新闻读报节目并非一个真正新鲜的电视节目形态。读报节目流行的背后一方面反映了大众传播环境下新闻理念的创新,另一方面导致节目同质化,不利于电视节目的良性发展。如何在地域性、分众化道路上寻求独家新闻表达是个性化读报节目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电视栏目个性化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栏目从诞生起就把观众与电视放在平等的位置,尊重观众的主动权、选择权。随着时世变迁,电视栏目逐渐发展为开放型的节目形态,不同电视栏目依托个性化形式来实现电视台差异化的定位并建立鲜明的观众识别体系。本文从包装样式、节目形态和主持人等三个方面分析电视栏目实现个性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电视法制节目一方面肩负着"普法""载道"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发展困境。形态老化,同质化竞争;题材资源匮乏,争夺激烈;围追堵截,其它电视栏目大量涉及法制题材。文章基于法制节目的社会责任和面临的困境,探讨法制节目未来的发展策略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解析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谈话类节目已成为全球电视节目形态的主流之一,十年来虽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得以迅速发展,但亦存在严重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精品匮乏、缺乏合适的主持人和嘉宾、话题在广度和深度上不足.然而不可否认在中国谈话类电视节目具有不容忽视的社会功能与意义,即具有互动性与沟通功能、人文精神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由此,应在注重借鉴他人经验使节目走向成熟的同时,强化策划环节推进节目品牌化.  相似文献   

9.
李旻玥 《文教资料》2014,(36):151-152
近些年,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形式,真人秀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而其持续火爆的原因,则是在于真人秀带来了新的电视元素和电视技巧,给观众营造了另一种视听盛宴。本文将从人物设置元素、主题结构元素、视听技巧元素、剪辑编排元素等基本元素,来对真人秀节目的娱乐元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按照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3D电视的发明和应用,从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史来看,是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3D电视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适应其独特影像特色的节目形态,形成区别于传统电视的核心构成。本文对3D电视节目形态的探索研究分为两个层次展开:宏观上的频道节目构成层面形态和微观上的节目层面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视节目多元素融合发展,电视科普节目也与综艺元素融合,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内容与真人秀、游戏、明星表演、情景剧等综艺元素融合,提高了科学知识普及度。科普节目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科学性"和"普及性"关系,并以科学精神为节目灵魂,创造性地运用综艺元素提升科普节目趣味性、艺术性,最终达到科学内容广泛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国庆期间,C C TV《说法做客.请您断案》节目在真人秀成分得以延续的基础上,淡化了娱乐成分,增添了益智竞技成分,参与性进一步提升。在国内电视法制节目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情形下,这是一种开拓创新。但与国外成熟而丰富的电视法制节目形态相比,国内的法制节目形态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由众多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不同民族的语言和风俗各不相同,非常繁杂。所谓方言节目,就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搭建当地的语言与文化而创办的以当地观众为主要受众群体的一类节目。本文从电视方言节目的特点来说明它存在的合理性,并从电视方言节目的内容、形态、品牌效应等方面来分析其缺点,最后针对这些缺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方言节目的发展寻找方向。电视方言节目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主要传播当地文化,对当地受众的吸引力巨大,在当地收视效果和节目创收上都有着不俗的表现,这让很多开办了方言电视节目的地方台尝到了不少甜头。  相似文献   

14.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广大电视受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一直备受业界的密切关注,但同时在谈话节目的类型和数量不断增长的时候,是否具有“平民意识”已经成为电视受众衡量节目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本文试以电视谈话节目发展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中嘉宾角色的转变为研究范本,从而说明平民话语权的逐渐回归的历程,来引导今后电视谈话节目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教师》2009,(16)
本文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三个西方国家大众化电视节目形态进行了逐一分析:英国创造了许多新的节目类型,并且推动了世界电视的不断翻新;美国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从谈话节目中可见一斑,季播节目带来了美国电视节目的变革;澳大利亚大众化节目反映新移民心态,其观众参与性增强.笔者对以上西方国家的电视节目作了调整与分析,希望可为我国电视节目运作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谁都承认,电视法制节目正迎来它辉煌的时期, 因为它生逢其时。电视法制节目诞生发展于中国加快走向法制国家进程之中。中国法制建设的每个脚步都会被文字记录、被电视扫描。时至今日,电视法制节目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能不引起警惕的趋势,它们正在或已经逾越了媒体伦理准则甚至法律的底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其中综艺访谈节目大受欢迎。尤其安徽卫视推出的《非常静距离》,一经播出,同时段收视率位居前列。《非常静距离》从主持人、节目内容、多元素运用等方面赢得了广泛市场,成为内地综艺谈话节目的代表。在电视节目竞争激烈的今天,综艺访谈节目必须赋予新的内涵,走品牌之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电视法制节目从本质上属于电视专题片的范畴,其对传播法制知识起到重要作用。电视法制节目既要强调节目的法制特性,又要注意其电视特性,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节目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9.
黄佳 《华章》2013,(24)
电视节目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电视节目之所以打动人最主要在于它所体现出的人情味元素。而电视节目中最能体现人情味的就是生活服务节目,本文从电视节目的作用和分类入手,主要介绍人情味是如何在生活服务节目中体现的,电视节目需要人情味来服务,人情味是电视节目中必备的元素,也是吸引观众的要素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产生、发展与兴盛与中国法制建设息息相关,它走过的每一步都记录着中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实现电视法制节目与法制建设的互动发展,必须实现电视法制节目的规范与法制化,建立健全的新闻管理体制和自律机制,同时还要加深对法的理解和对法治精神的把握,提高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