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和国外大级别运动员比赛中技术动作的运用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国外运动员多项技术动作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我国运动员的结论。建议我国大级别运动员加强冲拳、鞭腿、摔法的训练,以提高其在比赛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运用录像观察、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对目前国际大级别散打运动员和我国大级别运动员技术运用现状对比的基础上,对国外大级别散打选手的技法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散打比赛的对策。研究表明:国外大级别选手拳法和摔法技术突出,得分主要手段为摔法,得分时机主要是反击。备战2008年散打比赛主要对策有: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强化拳法、积极主动;夯实力量、抗摔巧摔;小分多点、巧打多变;突出对抗,强化体能。  相似文献   

3.
在竞技举重比赛中,优秀运动员之间运动成绩差距也越来越小,体现在第1名和第3名以及前8名之间的成绩。有的往往只相差2.5kg,有的甚至成绩相等,但名次的排列却截然不同。举重竞赛是按运动员的体重不同,分级别进行比赛的项目,只有属于同一体重级别范围内的运动员才能在一起比赛;竞赛规则规定在同一级别比赛中,当两名或两名以上的运动员成绩相等时,则判体重轻者获胜,而现在称量体重的精确度为0.01kg。中、小级别女子举重运动员减体重参加轻级别的比赛是举重比赛最常见的现象。如果中、小级别女子举重运动员体重减得科学、恰当,就有可能在较轻级别中创造优异成绩,取得更好的名次,甚至打破纪录。反之,体重减的不好,可能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中、小级别举重运动员比赛体重因素对名次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内蒙古第十二届运动会跆拳道大级别男子甲组73KG、78KG、+78KG,女子甲组63KG、68KG、+68KG各三个级别24名运动员共17场比赛录像为研究对象,对大级别运动员横踢技术时机运用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反映了内蒙古大级别跆拳道运动员掌握、使用横踢技术的情况,从而为内蒙古大级别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级别女子散打运动员摔法技术运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07年全国女子武术散打冠军赛中大级别女子运动员技术运用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拳法、腿法技术运用是大级别女子散打运动员比赛中使用次数较多的技术,而摔法虽然是成功率较高的技术,却是大级别女子散打运动员运用次数较少的技术,也是大级别女子运动员与小级别运动员相比所欠缺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统计等方法,对中外大级别运动员比赛中的主动进攻、防守反击次数及防守反击的技术运用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外散打大级别运动员防守反击动作中摔法反击的成功率最高,国外大级别运动员拳法防守反击的运用及成功率高于腿法,我国大级别运动员正好相反;我国和国外大级别运动员对鞭腿进攻实施的接腿摔法的运用及得分较多,在对侧踹腿进攻实施的摔法反击上,我国运动员得分要高于国外运动员,对于低鞭腿的摔法反击得分低于国外运动员.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统计分析了2007年和2011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前32强,中级别运动员的技术与节奏指标。结果显示:新规则实施后中级别比赛平均每局技术使用总数略有增加,平均每局总得分极显著性增长。腿法得分明显压过摔法,成为主要得分技术。鞭腿得分贡献率高达48%,出现"唯摔获胜"之后的"鞭腿取胜"倾向。中级别运动员抱摔次数高度显著性减少,受新规则影响极大。中级别比赛消极搂抱次数、消极搂抱率高度显著性减小,但搂抱次数远没有消极搂抱次数减少的幅度大。中级别比赛平均每次攻防的时间显著性增长,对峙频次、对峙次时、间歇频次都有不同程度减少。  相似文献   

8.
《网球》2012,(8):127
7月8日,中网级别联赛昆明赛区第一季赛在星耀体育中心和怡景园度假酒店网球场圆满结束,549人次的参赛球员使得比赛的竞逐异常激烈,多个单项比赛总时长超过14个小时,从白天打到了深夜,成为了一场名副其实的马拉松式战役。昆明赛区比赛由《都市时报》与昆明市网球协会、谭弼网球教学共同承办,云南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星耀体育中心、怡景园度假酒店协办。和往年一样,3.0级别的比赛仍然受到了选手们的热烈追捧,男单的报名人数达到128人,男双也有64对选手报名。首日比赛,3.0男单由首次参加中网级别联赛的张洪堃摘得。在亨德森学校上班的张洪堃是"翘班"来参赛的,更为难得的是经历了一整天的作战,他在决赛上仍然保持  相似文献   

9.
《网球》2010,(1)
ITF青少年赛事分为4个级别:Grade A四大满贯公开赛及另外五站比赛Grade B(分为B1,B2,B3)大区锦标赛,分为中北美洲、欧洲、非洲、亚太、南美五个大区,分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男子散打大级别运动员单招技术动作的运用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单招技术动作是大级别运动员比赛中主要的进攻技术和得分手段,运用及得分最多的动作是单招腿法,成功率最高的是单招摔法,单招拳法的运用较少.建议男子大级别运动员单招拳、腿、摔动作的训练分别以冲拳、低鞭腿、贴身摔为主.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散打比赛中的一些相关要素着手,就提高竞技散打比赛观赏性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展开阐述,着重探讨了影响其观赏性的六个主要因素: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技术体系、规则和媒体宣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散打比赛观赏性的有关对策。对增强散打比赛的观赏性,从而促进散打运动的普及与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适应散手竞赛规则对摔法有效性的特殊要求入手,明确阐述散手摔法的本质内涵及其有效实施所应具备的条件;运用生物学知识和力学原理,并结合散手教学、训练、比赛中的实践经验,系统剖析影响散手摔法有效性的因素,以不断提高摔法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探讨散手实战能力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武德的概念、内容,散打运动的社会现状,以及武德对散打运动的重要作用,提出在散打运动中应建立武德教育体系,以促使散打运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力量训练是武术散手训练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武术散手的训练水平,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观察法的基础上,对武术散手的力量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专项的特点提出了相关的力量训练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物力学在武术散打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术散打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与现代高新技术密不可分,与生物力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更是相互交融。揭示武术散打运动中的生物力学相关原理,建立合理技术动作模式,探究散打运动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分析影响和制约其运动技能的因素,是武术散打研究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通过生物力学在武术散打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其结果令人忧虑。对此,提出了武术散打的生物力学研究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散手道这一先进的武学文化体系能够在高校顺利推广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武术散手道高校推广对策,目的是发挥武术散手道在高校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武术散手教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散手运动是两人按一定规则,使用一定的徒手攻防技术方法相互格斗,决定胜负的武术对抗项目,具有循序渐进的技术体系和练习方法,文章通过对常用散手教学法的研究,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散打与跆拳道竞技特征之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散打与跆拳道的技击思想、方法及竞赛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二者追求的技术目标、技击理念及评价角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体现了散打的独特性风格、特点,另一方面也显现出了散打运动在竞技场上的不够完善。建议散打应该改革影响其竞技特征的摔法技术,取消对小腿的击打及先后倒地的得分标准。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和散手的同步教学法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海燕 《体育学刊》2005,12(3):77-79
通过对传统太极拳、散手教学方法和太极拳与散手的同步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太极拳与散手的同步教学符合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能提高高校武术选项课中太极拳和散手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体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20.
散打是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有许多高校开设了散打专项课。为了探讨散打专项课的规律,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前几届专项班的教学实践,针对高校的散打专项课的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评价及应注意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